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

2019-01-02周雅琴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

周雅琴

摘    要: 立足新时代,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作为与学生关系最紧密的基层组织,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发挥着功效。三者协同育人,对于高校切实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协同工作机制的建议,以期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关键词: 新时代    高职院校    党团班    协同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根据会议精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侧重点。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依靠组织的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从顶层设计来讲,必须落实到最基层的组织。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作为与学生关系最紧密的基层组织,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发挥着功效,三者协同育人对于高校切实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明确提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018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委对群团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党建带团建制度机制,把党建带团建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党和国家的未来[2]。发挥党团协同的作用,增强高校学生对党团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发挥组织的合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增强党团组织的活力,有效发挥党团组织的效能。

班级作为日常学生管理最基层的组织,与学生日常学习、交往密不可分。班委会的作用能否有效,班级管理是否顺畅,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是否关注等,必将影响“立德树人”效果的優劣。

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者之间职责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叉和重叠,目前仍普遍存在三者在管理运作中分工不明、协调不畅、职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如何发挥三者的协同优势,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党团班共建存在的问题

(一)学工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高职院校的学制除个别本科班专业及转段学制外,基本为三年,由于学生党员的发展,需要经过从入党申请人到入党积极分子到发展对象到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的党员发展各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均有发展的相关时间要求。作为三年制的专科生,大三时面临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从现实情况来看,大一大二学生的党团意识欠强,党员的先进性未充分发挥。

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因各院系学生党员人数较少,学生党员与负责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编入同一党支部,学生党员普遍不担任党内职务。学工党支部的工作重心主要在“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等日常工作,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围绕党建抓团建,抓好团建促班风”的作用未充分显现。学生党员由于不一定担任班级班委职务,没有实质性的指导并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在班级中的思想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未能充分体现。未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或经过党组织考察最后未发展为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的学生,对于党支部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不了解,对于党员的身份认同不明显,导致党支部及党员在团员及群众心中认可度不高。

(二)学生对党团关系及职责认识不清,班集体建设薄弱。

通过对学生干部进行访谈和调研显示,学生普遍缺乏党团相关知识,对于党团各层级关系认识不清,对党团职责不了解,团支部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党支部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尚未有效发挥。结合对所带学生的了解及和主要学生干部的访谈得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党团关系及其职责认识不清,相较于对党团的认知而言,学生普遍对班集体的认知更强,不过班集体的概念较中学时期而言仍然较弱,班集体建设薄弱现象普遍存在。

(三)党团班工作过程出现不协调。

党团班三者工作过程的不协调主要体现在辅导员(班主任)日常管理方面,有时,分工不明确,学生干部对于哪一工作归哪一组织负责不清晰,需要院系辅导员、带班班主任及负责专项党团专项工作的老师出面协调,影响学生管理工作效率。

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团学组织主要依托院系学生会组织,团支部以班级为单位形成,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发现,一些学生对于以班级为单位的团支部的概念薄弱,对于院系学生会组织的日常活动参与度不高,更多的是依托学校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过“PU平台”、学分等形式号召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性。团干部积极投入院系学生会工作,对班级同学的带动很少,责任意识缺乏。同时,学工党支部与团支部和班委会的互动较少。因为党组织活动开展的严肃性,班团活动与党支部联合开展活动较少,主要局限于党团共建、主题教育等活动方面,其他形式的党团班联动活动开展则相对较少,学工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三者之间互动较少。交流仍不够顺畅,三者之间的协调交流机制亟待完善。

三、高职院校党团班协同工作机制探析

(一)厘清职责分工,明晰党团班协同的工作界面。

党支部的职责是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在班级建设中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团支部是班级中团员组成的群众组织,主要负责对团员的教育管理、发展新团员、开展团组织活动、向党组织推优及完成上级团组织交办的任务,是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班委会是班级中的行政组织,主要负责班级事务的日常管理,做好各项制度执行、考评工作、开展文体活动和班风学风建设等工作[3]。

要形成党团班协同的工作界面,首先需要厘清三者之间的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团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班委会的实践与反馈主体作用。

(二)抓好组织建设,强化党团班协同的运行机制。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特殊性及学生党员发展各阶段的时间要求,考虑到学生党员主要集中在大三年级且均在顶岗实习,将党团协同落地的重心放在团内推优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阶段。具体做法:在团支部层面,各团支部将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团员青年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专门的小组,组织开展诸如党章党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专题学习和研讨,增强青年团员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在团总支层面,由团总支指导老师根据团员青年日常思想、政治、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将优秀团员青年推荐给党组织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党支部层面,由负责院系党建专项工作的老师或者学工党支部书记,通过党日活动、专题学习、党团共建等形式加强对通过团内推优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引导,增强这批学生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身份意识。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管理、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对学生加强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的基石,班委会作为党团班三个组织中的信息反馈与实际操作部门,要凝聚班级成员力量,切实发挥班委会的作用,为党团组织提供坚强的后盾。

(三)完善制度建设,密切党团班共建的衔接机制。

党团班的协同共建离不开一套健全的党团班相关组织制度。学工党支部可在原有“三会一课”“党员发展”等常规党组织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诸如“党建带团建制度”“党支部联系班级制度”等制度,依托校党委关于党员发展的具体实施细则,强化团内推优阶段对学生成绩、综合素质测评等的具体要求,激励广大团员青年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党组织安排,按照确保入党积极分子的一名培养联系人为该学生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将培养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以“结对帮扶”的形式,明确规定培养人与被培养人各自职责、权利和义务,由培养联系人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引导和考察,把好党员入口关。

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多次无故不参加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的党员或政治学习不认真、组织生活不积极的学生党员,不仅要严肃批评,还要予以一定的惩罚;对表现出色的党员,党支部要予以表彰和奖励。团内推优的过程,不能只在团支部及团总支层面完成,還需要通过团内推优的具体要求遴选出候选人,在班级内投票并将公开选举结果予以公示。同时,党支部和校团委还要对团支部推优人选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将团内推优的过程透明化,同时将团内推优打造成党团班协同的一个重要平台。只有建立健全一套具备可行性的党团班组织制度,才能更好地将党团班契合成一个整体,发挥“1+1+1>3”的组织合力。

(四)加强协同指导,建全党团班协同管理工作机制。

在党团班三类学生的思想教育、政策指导、团内推优、班级合力提升、党员发展等方面,以“围绕党建抓团建,抓好团建促班风”为原则,党团班在党支部领导下每学期三组织协同开展一定数量的党团班共建、专题教育、社会实践等联系工作。同时,在三者联动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党团班工作闭环反馈工作机制,通过党支部指导团支部和班委会工作,团支部和班委会对党支部的指导进行反馈的形式,形成工作的闭环,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党团班联动及“指导—反馈—完善”闭环反馈机制,切实发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班建”的作用,提升引领与带动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团组织负责人等均应参与到党团班协同管理工作中,定期对党团班基层组织进行调研和访谈,了解基层工作动态,给予有效的指导。同时,可结合辅导员工作例会、院(系)部工作例会的方式,常态化地开展党团班问题研讨交流会,建立健全党团班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发挥党团班协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光明日报,2016-12-09(01).

[2]田仕,沈涛,张沐欣.新时代高校党团协同共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社团党支部为例[J].科教导刊,2018(12):63.

[3]郭俊涛,严鼎,李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视角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2019(04):78.

猜你喜欢

新时代高职院校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