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生的班级管理

2019-01-02孙坚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中职学生

孙坚

摘    要: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的实现直接影响班级教育的效果。了解中职学生特点和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实现直接影响班级教育的效果。然而,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不良文化产品的传播,网络游戏、交友、聊天等对青少年的诱惑和误导,家庭问题日益增多,直接导致职业学校教育中班级管理难度加大。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1.心理处于半成熟阶段。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16岁-18岁的学生,这一年龄阶段,身体发育,心理开始走向成熟,存在闭锁性、过渡性、社会性、动荡性的特征。这一阶段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

2.中职生基本是升高中的落榜生,存在自卑心理较重,逃避社会。

3.學生存在厌学现象。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取不足,学习成绩处在下游,学习压力大。因此,为了缓解压力,学生选择逃避,引发一系列问题。

4.学生诚信缺失,随意说谎。

5.盲目攀比,奢侈消费,花钱大手大脚。

6.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被动,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二、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的学习风气不好,缺乏凝聚力。

由于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导致部分班级凝聚力较差,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差。

2.班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且不符合学生实际。

班级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并且脱离学生的实际。部分制度是学校层面制定的,反映的只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忽略了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带来了负面影响。

3.课外活动(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不积极参与。

目前,中职学校大都开展了丰富的各类社团活动,但是从实际教学和活动的参与情况看,体育类活动参与人数较多,但读书类活动参与人数少,受实训类活动受实训设备和实训耗材及安全工作的限制,学生实际参与度并不高。部分学生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理由主要在于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制度过于严格等。

三、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针对性措施

1.正确看待学生。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但他们的身体和智力未完全成熟。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都会取得进步,都会逐步成长,并最终成为合格的建设者。这就需要把学生当朋友看待。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下,过于讲究“师道尊严”,学生要听从老师,养成接受性的习惯,导致缺乏自信,不敢大胆质疑。因此,教师在学生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营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把教学相长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密切配合。

2.做好制度建设,形成科学管理的机制。

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千差万别,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民家庭,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据本人调查,在一个班35人中,8人属于单亲和组合家庭,6人属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比较缺失。因此,推行制度化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对于职业学校显得尤为重要。确定管理制度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标准,使学生自律能力显著提高。但在制度“管”学生的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学生实际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通过讨论明确制度,把制度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让班级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2)班级管理制度具备以下特点:①可操作性。班级制度要具体可行,便于操作。②科学性。班级制度要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心理,符合学校管理。③稳定性。班级制度不能半途而废,要不断完善。

3.建立分层管理各负其责的班级管理模式。

就是学校政教处、班主任、班干部共同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政教处直接领导各班级并管理班主任,代表学校管理班级。它的主要职责是整体把握班级建设的内容,负责指导班主任、检查常规班级工作,制定和完善班级工作责任书,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直接负责人,既对学校负责,对家长和学生负责,承担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班干部是进行班级管理的执行者,三者缺一不可。

4.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生源的原因呈现出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班级管理难度加大。一是班内大小事务皆由班主任包管,管理力量过于单薄,有时会造成工作延误;二是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双方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自尊心受到一定的伤害,有的学生不愿意接受管理,管理效果不佳;三是班主任单凭热情一味苦干,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 “头痛医头”式的管理,不能够抓住本质解决问题,疲于应付,效果较差。通过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适应工作和生活挑战做好准备。

(1)管理透明,制度公开。在教室里设置班务栏和制度栏。制度栏中将学生守则、一日常规、德育考核方案、班级公约等内容公开张贴,学生及时了解,以便时刻提醒。值日班长每天及时公布违纪学生和违纪现象,便于互相监督。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强化班级管理效果。

(2)按责设岗、竞争上岗。设置班委会组成人员、团支部人员岗位。班委会一般设置班长(正副)2人、学习委员1人、文体委员1人、生活委员1人及课代表若干。将班干部职责予以公示。通过自愿报名、学生推荐的方法,确定参选班干部人选。然后公开竞选,演讲质询,由全班学生不记名投票进行选举。

选出班、团委干部,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尽量做到每位学生都有事做、每件事情都有人管。实行周评比,月考核。月评优秀者,优先评选为班级优秀学生,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管理积极性。通过班级管理增加锻炼机会,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3)分组管理、形成机制。在周考核、月评比、学期评选的基础上形成长效机制,学生长期在竞争中生活,并最终养成习惯。每学期进行两次综合评比,期中和期末各一次。对班干部的工作量化评分,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其中,班主任根据学生评分最终确定优秀成员,在班内给予表彰。校级及以上的文明学生等各类表彰都以此为根据。实行这种管理方式以后每位学生都严格要求自己,学生在有竞争力、压力、动力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活动育人、激发兴趣。①开展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③举办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赛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体质。

(5)监督落实、良性循环。建立由班干部领头,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参与的督查小组、对各项管理进行随时抽查。让老师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信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最终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是职业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新时期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应追求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蒋丽娟.浅谈如何做好职高班主任工作[J].才智,2011(27).

[2]胡苏桃.如何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J].现代教育导报,2011(7).

[3]黄艳红,白嘉霖.探索学生自主性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2).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中职学生
新形式下研究生会在研究生自我管理模式中导向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