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建设思考

2019-01-02阎俊齐自元许巍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国际化

阎俊 齐自元 许巍

摘    要: “双一流”战略明确提出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现状后提出了地方高校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几点建议,包括增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意识、建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质量评估体系、促进多渠道的国际学术研讨与交流,建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保障体系,从而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建设,为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助力。

关键词: “双一流”    地方高校    研究生教育    国际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任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方面,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显著特征,通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高校的办学将更加开放,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将更加频繁,也将为研究生教育与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国际学术环境和条件。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与国际接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国际影响,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发展,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能力和管理水平。国际化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一流的高等学校离不开研究生教育,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是世界一流高校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建设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特别是在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和支撑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更是一种趋势。2015年,“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指出:“我们将创建一个良好的国际教学和科研环境,提高国外优秀的教师和高层次的国际学生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和国际教育的制定。”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一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有利于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二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三是研究生教育的國际化开阔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了科研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四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提升了国际声誉与影响。

随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深化,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由于受到办学理念、教学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尚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如何在“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是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建议,以促进地方高校研究生国际化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地方高校高等教育,从而推动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说,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1.中外合作办学;2.联合培养研究生;3.参加国际会议;4.学术交流[3]。目前这些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成本高、受众面小、模式陈旧、创新不够。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特别是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其在人才引进、招生质量及办学空间等方面均有明显劣势,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理念滞后

虽然一些地方高校已经意识到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但地方高校的发展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目标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和满足需要。国内社会需求,没有考虑积极利用国际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此外,一些地方高校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追求数量,“形式化”问题突出,没有认识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根本,简单地认为聘请外教、出国交流、招纳留学生等即是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理念滞后。

(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近些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师资力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充,尤其是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高学历人才或优质外籍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这种情况更突出,师资水平与国际化标准有较大差距,教师国际化意识薄弱,缺乏对本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很难达到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在各大高校对人才的强烈需求的现状下,地方高校师资力量的提升更难得到保障。

其实,培养模式仍以传统的教学形式为主,不注重研究生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欠合理,教育模式雷同于本科教育,不利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升,并且教师外语水平不高,双语或全英文课程较少,国际化水平较低。此外,“严进宽出”的培养制度与国外“宽进严出”的培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比,阻碍了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待加强

相比国内一流高校,地方院校的国际交流机会较少,层次不高,师生参与境外学术交流、访学、国际会议等的覆盖面较小,与国外一流大学的交流渠道少,缺乏学习国外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能力的途径。虽然一些地方高校都设立了国际交流处等机构,但缺乏专业的涉外人才队伍,地方高校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缺乏合理规划,所谓的国际合作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执行。总的来说,地方高校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认识有待提高,从国际交流合作的理念,到专业涉外队伍建设,再到具体合作项目均需全面性提升。

(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办学支撑力度有待加大

地方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往往都是在受到国内一流高校的影响之下展开的,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没有将地方高校研究生的教育国际化提升到国家和地方建设的战略层面,支撑力度不够,进展缓慢。用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经费来源单一、投入有限,对于教育配套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有待完善。

二、关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一)增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意识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在思想观念的碰撞中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处于萌芽期,对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地方高校应学习和树立先进的教育国际化理念,从全球视角理解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制定合理的国际化战略规划。其次,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建设过程中做到全民皆兵,各院、系、所都应主动思考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方针和工作思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细化工作方案和流程,积极推进学校的研究生国际化建设。

(二)加强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吸纳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师资构建,聘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提高外籍教师的待遇吸引其前来任教等。与此同时,加大教师国际化教育能力的培養力度,增加教学人员和国外顶级大学之间的交流的机会,选择骨干、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进修或攻读学位,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与此同时,邀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执教、讲学、举办学术会议,促进大学之间的科研合作,推动高校教师的国际化发展。

(三)全方位构建国际学术研讨与交流渠道

国际学术交流和研讨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派遣研究生出国参与学术研讨与交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国际先进思想产生碰撞,有利于加深对国际学科前沿新动态的了解,提高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力。举办国际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参与,对提高地方高校学科知名度与影响力有很好的帮助。因此,地方高校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全方位构建国际学术研究与交流渠道,设立专项基金,鼓励研究生的国际学术研究与交流,承办高质量的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加强与国际教育、科研机构在科研、教学上的合作,提高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能力和学科知名度。

(四)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保障体系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保障体系的构建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的保证。除了国家、地方的政策支持外,地方高校也应制订相应政策,保证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平稳、有序地进行。

留学生的数量是衡量高校教育国际化程度和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促进地方高校与国外教育科研结构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可依据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开设多元化留学生课程,供留学生选择,不断提升国际化教育师资水平,完善教育培养软硬件设施。在保证教育条件的同时,完善留学生的教育生活保证体系,设立专项奖学金,保证其生活条件等,吸引更多留学生,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努力推进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教育理念提升,增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声誉,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双一流”战略的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是需要探索的,要发挥所长,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建设,为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6):1-21.

[2]罗丹娅.JH大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3]邹月辉,林金玉,孙法亮.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3).

[4]孟亚飞,陈法锦.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156-157,160.

通讯作者:许  巍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