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2019-01-02王广婷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文化自信

王广婷

摘    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关系着民族心理的构建、民族性格的造就、民族传统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塑造。文化自信关乎着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关系着民族文化的兴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青年学生应主动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 青年学生    文化自信    调查与思考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文化自信问题,并将文化自信上升到“四个自信”之一,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高等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如何在高校中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任务与新要求。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状况,课题组特设计调查问卷,并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

一、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在校青年学生为主体对象,自编《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66份,有效率为93.2%。问卷收回后,以epidate数据录入,利用SPSS17.0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保证数据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现状

(一)了解、认同、满意三个向度的调查

多数学生在主观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是理性的、积极的,在问及“你是否了解传统文化”时,70.9%的学生认为自己了解传统文化,在问及“是否认同传统文化”时,99.6%的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在问及“你是否满意当前的传统文化现状”时,64.8%的学生对现状表示满意。可以说,青年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极高。

(二)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认知表现

数据统计显示,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具体认知是薄弱的,距离了解、认同、满意三个向度的满意度有着较大的距离。对传统节日的由来是否了解、对四大名著是否熟悉、对其他优秀经典著作是否熟悉、是否掌握一门传统技艺等,这些理应被青年学生熟知,但从每个选项正向极值的选择比例不难看出青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认知是不熟悉的。可以说,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较低的认知。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的渠道

调查显示,青年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渠道深受新媒体的影响,以两微一端形式了解传统文化占一半以上,通过课堂了解和长辈讲解了解的分别占17.2%和14.8%,不难看出信息时代的来临给传统传播方式提出一些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来都不缺内容,缺的只是传播渠道,与时俱进地拓宽新媒体的宣传方式,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走得更加久远。

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功能不断弱化,在怎样培养人这个问题上,各级学校应不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及内容,打造成为全员育人的共同体、全程育人的时光机、全方位育人的交通站。

当然在践行“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学校教育如果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那么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青年学生的心、入青年学生的脑、入青年学生的行便指日可待。

调查显示,98.3%的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产生了影响,只有1.7%的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对自己产生影响。可以说,青年学生普遍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我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深远。

从表4不难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个人知识、提高自我修养、改变看世界的角度等方面对青年学生影响重大、意义深远。那么,如何让更多青年学生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变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让文化自信理念深入青年学生的内心、在青年学生的心底扎根,实现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点问题。

绝大多数学生对中华文明持乐观态度,并坚信中华文明可以走得更远、流传得更广。在问及文化自信相关问题时,学生希望通过增设必修、选课等类别课程、开办通识讲座、实践活动等更多、更广地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以多种形式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优秀传统文化显得更加重要。

三、原因简析与对策初论

(一)学生个人方面

1.青年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够强。青年学生应不断增强自我学习意识,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主动将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习近平同志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广大青年学生要肩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将自我融入国家的大我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2.青年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追逐,影响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青年是人生的特殊阶段和时期,这一特殊时期和角色定位决定了青年学生的需求,青年学生更愿意选择表现形态明晰的文化方式,所以一些青年学生青睐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外来文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形成合力,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要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加強对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通过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将专业教育与文化自信教育有机融合;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自信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强化以文化人、思政育人的理念,将文化自信培养落到实地。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作用,多开、增开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立足点,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课程教学充分结合[1]。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让更多学生从校园文化中感受文化价值,认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影响,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认同价值,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2]。

参考文献:

[1]崔小云.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路径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5):9.

[2]曾伟.文化自信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68.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2017SJB0095);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规划重点项目“两微一端”视域下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和价值引领研究(XC217 001);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文化自信视角下青年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生态学研究”(NYS2170 10)。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文化自信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