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序列化教学思路构建小学作文教学新模式

2019-01-02闫惠兰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模式

闫惠兰

摘    要: 用序列化作文教学思路,不仅可以有效实现作文教学从写话到写作的过渡,更可以有效实现学生从“入格”到“出格”的过渡,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使小学作文教学高效高质。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序列化教学    教学模式

一、问题分析

小学是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但从现实情况看,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学生兴趣不浓、作文内容缺少创新、文章结构千篇一律、程序过于模式化等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小学作文教学缺少一种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为主的序列化教学模式。

1.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从写话训练到写作训练序的教学模式。

小学作文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写话训练和写作训练两个阶段。写话训练是写作训练的基础,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老师忽视二者思维方式的不同与承接关系,没有认识到写话训练自写作训练过渡的意义与价值,导致二者不能有机衔接,在教学实践中将写话训练与写作训练割裂开来,没有形成整体教学思路。

2.小学作文教学缺少以写作发展为主线的序列化教学模式。

从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情况看,学生写作大多是以教材选定的内容为中心,课文中学什么内容,学生就写什么样的内容,使写作教学依附于阅读教学。且“就作文论作文”,缺乏高屋建瓴的展望和把握,没有系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思路。其既没有解决学生写作兴趣激发的“入格”问题,又没有解决好学生写出个性明显有新意作文的“出格”问题,导致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3.在作文教学中缺少对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序列化训练的教学模式。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但由于小学作文教学缺少序列化教学思路,存在对学生修改能力要求过高的现象,从学生开始写作就试图让学生写出结构合理立意新颖、文笔优美的作文。但没有一个完整的训练思路与模式,反而让学生对作文教学产生畏难情绪和畏难心理,对作文学习丧失兴趣。

二、用序列化作文教学思路构建小学作文的新模式

作文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语言教学活动,必须在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形成规律,制订作文教学计划[1]。作文教学序列化模式是指在作文教学中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由浅入深地构建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教学模式。优秀作文是学生在观察、了解事物的基础上表达出的认识。从哲学的角度看,认识一般是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序列化作文训练正是顺应了这样的规律[2]。因此,用序列化教学思路构建新作文教学模式是解决当前作文教学问题的有效方式。

1.用序列化作文教学思路让学生实现从写话到写作思维转变的有效过渡。

小学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但大家还有一个共识是对一至二年级的学生来讲,口头表述与写话训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之所以没有把一至二年级学生口头表达与写话训练看作是作文,原因之一在于口头表达(包括写话训练)与写作训练二者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口头表达和写话训练所要表达的内容范围小,表述对象之间关系单一,是一种线性的思维。写作过程中所要表述的内容多,表述对象之间存在结构性和时空的关系,是一种结构性的思维。因此,在引导学生从写话走向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这种思维方式转变的引导与训练,从一年级起就要有目的地让学生的表达思维从线性走向结构性。

一方面,让学生在进行写话训练时有质疑的态度与意识,使学生的写话内容有更多思考的成分。如让学生看图写话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些动态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图中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和事?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话?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从线性开始向结构性转变。另一方面,在进行写话训练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适当引导学生学会拓展写作内容。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所写内容多些主观的思考,使同样的写话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而有生活情趣。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还可以用动态的视频代替图片,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素材资源,让学生的思维从线性逐渐向结构性转变。例如让学生就“雷雨”这一主题写作时,可以用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幅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播放“雷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的思维从线性走向结构性,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比三者间时空变化关系,用完整的语言将这些变化表达出来,这样无疑会对学生以后的写作训练起到有序的帮助与提高作用。

2.用序列化作文教学思路实现学生写作中从“入格”到“出格”的有效过渡。

在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以教材选定的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写作,其优点在于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范本,使学生有参考与借鉴。但由于课文内容并不是以写作为目的选定的,而是以阅读为目的选定的,必然造成在作文教学中训练无序的状态,不能使一些有效的作文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得到序列化的编排,使学生只能在写作内容上得到优化,在写作思维培养上有可能没有得到优化。

在小學作文教学中,教师如果构建一种以训练学生写作发展为主的序列化作文教学模式,就可以使作文教学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定,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学情出发,选择更丰富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对整个小学阶段进行有序的系列化教学规划和设计,做到既注重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又兼顾写作内容的优化。如对于写景的训练,教师可以从一年级起以一些学生熟悉的景色看图说话入手,使学生用较短的语言对图片内容进行多角度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重点解决学生写作中的“激趣和入格”问题。在以后教学中,教师可以逐渐丰富素材内容,既使二者在思维上表现出关联性和承接性,又使二者在内容表现上出层次性、发展性和多样性,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察与表达,避免学生在写作时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这种序列化的训练实现了从低年级、中年级到高年级写作思维的衔接,让学生的写作不仅在内容上进一步得到优练,更在思维上得到优化。由于这种连续有计划的训练,学生从写作之初就体验到写作的乐趣,很好地解决作文教学“激趣和入格”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与资源,解决写作训练中的“出格”问题,不仅让学生写得出,还让学生写得好,彰显学生写作思维的活力和创造力。

3.用序列化作文教学思路让学生实现从结构修改到字词修改的有效过渡。

对文章的修改所有的人都认为非常重要。但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对作文的修改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其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要求过高,导致学生对作文修改无从下手,影响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二是小学作文教学缺少学生自主修改的平台与时间,使学生既缺乏修改文章的能力,又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小学生作文修改要求过高,既要让学生学会修改字词,又要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结构与立意。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看,在学生写作之初更要重视对文章结构与立意的修改,即使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也要注重对结构的修改,而不仅仅是重视对词语的修改。只有让学生放手大胆地写,才能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作文教学时应该将作文修改的重心从注重遣词造句转移到文章结构与立意上。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并在班内投影讨论交流,这远比让学生相互学习对方的文章作用要大。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对字词、文法与标点等的要求可以低一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后,再对学生进行遣词造句修改的训练完全还来得及。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从一开始就只注重对字词的选择与修改的训练,让学生一开始写话就关注对文章结构和立意的构思修改,必然会改变学生对作文兴趣不浓,文章结构千篇一律,写作过于模式化等问题。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真正的作文修改只是教师一人在进行。教师改得辛苦,但学生对教师批改结果并不关注,使文章的修改没有得到落实。在用序列化作文教学构建小学作文的思路指导下,教师可以在课堂内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集体修改作文,通过讨论“会诊”让学生学会如何修改文章,使作文修改真正落到实处,将其重心从教师移向学生。对学生作文修改的能力的训练,不仅要在课堂上進行,更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可在课后通过QQ、微信等一些信息技术平台让学生参与对文章的修改,一方面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的方法,让其知道如何修改文章,全面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参与作文修改,实现作文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意识,使学生增强写作过程中修改的意识,通过修改提高写作的水平和能力。

当放眼于整个小学各学段的作文教学树立起作文教学中全方位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新思路,开展作文教学时,可以构建一种高效有序的作文教学模式,使小学作文教学高效高质,有效解决传统小学作文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伊国章.初中作文教学要走序列化之路[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刊,2018(20):90-91.

[2]周建文.序列化训练: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J].语文建设,2018(3):21-24.

[3]马云.高中语文写作序列的建构与运用[J].文教资料,2018(32):35-36.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88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小学作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浅议小学生作文兴趣培养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新思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