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刍议
2019-01-02杨露璐李雪
杨露璐 李雪
摘 要: 本文对吟诵概念、吟诵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基本依据、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吟诵教学 古诗词
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历经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情感依托、审美取向与生活情趣。然而,当前一些小学语文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不充分,难以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蕴含的美育资源。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采用灌输讲解法,拆解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只注重诗词的大意,只讲解诗词的字面意思,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情感层面,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真正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吟诵关系到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它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是很微妙而且很重要的,不应该让它从我们这一代断绝”①。小学语文老师应当让吟诵口耳相传,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什么是吟诵
吟诵就是“有节奏地诵读诗文”②,或者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③。就语文教学而言,“吟诵”主要用作动词,是在普通话朗读的基础上,依照“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入短韵长、虚实重长、平底仄高、模进对称、腔音唱法、文读语音”等语音规则,结合生理发声的规律,选择各种腔调,辅以肢体动作,充分表达作品情感的读书方式。
二、吟诵式教学的意义
(一)吟诵教学是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良。吟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吟诵教学是古诗词文字、声音、动作的体验,在诗词的节奏、韵律中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学生亦能在古诗词吟诵中感受诗词所传达出的情意,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因吟诵古诗词的美感而大大增强。低年龄段的学生期待有趣的事物,吟诵教学的方式本身就生动有趣,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吟诵可以加强记忆。吟诵容易打动读者,达到易理解、易感悟、易背诵的效果。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并没有刻意学唱,但是能很快记住它的歌词和旋律,因为它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便于记忆。古诗词就是依照一定的“旋律”规则创作出来的,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节奏美、韵律美、旋律美。因此,学生在吟诵中可感受古诗词独特的美,强化记忆。
(二)吟诵是品味古诗词的最好方式。吟诵是打开理解的一扇窗,通过吟诵可以加深理解与感悟。如果学生不吟诵,就无法感受那种声音,就不能体会那种情感,更不能探究诗词背后隐藏的那种意境、精神。声情并茂、婉转动听的吟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使他们“听到”或“看到”诗词作品所描写的形象和意蕴,充分体会作品的形象美、意蘊美。
(三)吟诵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我国古诗词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经典,还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和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学生通过吟诵学习,感受古诗词的情境美、语言美、意境美、精神美,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追求,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三、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基本依据
(一)新课标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要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规定了小学各学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每个学段要求都是诵读古诗词,体会其内容和情感。第一学段: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并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要求诵读优秀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并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④。综合评价体系强调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其濡染文字语言之美。
(二)汉语言的特点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启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在古代分为“声”和“调”,“声”指调型,“调”指调值。古代汉语语音的声调是四声八调系统,四声就是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就形成了八度。平声是平着读的;上声是往上读的;去声总的走向是往下读;入声,方向不一定,可能往上读,也可能往下读,但入声都是短促的。平声字就是情绪比较淡,属于中性词。上声的情绪是轻细、轻柔、情切。去声的情绪是鲜明、真切、坚定。入声的情绪是痛楚、利落、决绝,或者是快速、轻灵。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顺序,就是情绪色彩转变的排列顺序,一个比一个更强烈。
汉语是有节奏的语言。根据汉语节拍重音核心因素在不同语言层次上的不同,汉语节奏的形式有文章主旨式、声韵配合式、段落重心式、句子重音式、平仄相间式等五种。平仄相间是汉语音节间的节拍形式。在声调四声中,阴平、阳平是高调,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低调,是仄声。音节间的平仄间隔是汉语重要的节拍形式。气群是停延前一个音节的平仄。格律诗的平仄相间就是以气群的划分为前提的,也就是诗论里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⑤。
汉语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是一个整体,形、音、义三要素相互联系、制约、协调,处在合乎规律不可分割的关系之中。造字是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识字是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⑤。
以语音为核心的古诗词吟诵教学,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语感、字感、诗感,是语文教学通过建构有理有趣有汉字文化的体系,走出语文教学困境的必由之路。
四、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方法
小学古诗词教学主要步骤包括:介绍作者,讲解背景;解释字词,理清大意;读诗悟情,背诵默写。这种教学没有契合古诗词教学的规则,难以挖掘出古诗词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无助于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丰厚文化韵味。吟诵法可以给学生另一种读诗、学诗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一)由声入境。小学低段刚开始接触吟诵,要以听为主,先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性,爱上古诗词。所谓“由声入境”,就是学生在听觉上感知古诗词的节奏、腔调、旋律、情感,随着吟诵时声音的抑扬顿挫、腔调的婉转曲折和语速的缓急变化走进作品的意境之中。老师通过示范吟诵(可以配合音乐伴奏)和学生自主吟诵的方式,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声音的婉转变化、起伏高低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味,“进入”古诗词的意境。教师再层层解剖诗词,层层递进,逐渐深入,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诗人”,走进“历史”,走进“古诗词”,完成小学生学习、理解古诗词的过程。
相比现代文,古诗词具有历史久远、语言凝练、情感色彩饱满等特点,学生要深入理解其内涵、情感的难度很大,而且古诗词的韵味往往更多依靠学生意会。因此,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更需要有一定的声音意境来熏陶,帮助“走进”古诗词。
(二)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吟诵时吐字发音要准确、清楚。只有“字正”,才能吟准字音,小学阶段的拼音教学十分重要。中国汉字的每个音节一般包括韵母、声调、声母。吐字发音准确,就是韵母、声母的发音部位要正确,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要正确,还要做到声调发音也要准确。对小学生来说,吟诵时的吐字发音应该以普通话的语音为准。所谓“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⑥。声音要饱满、圆润。在吟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汉字拼音教学与字理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理解汉字包含的意思,掌握汉字正确的发声部位,读准字音。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依字行腔;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依义行调。在反复吟诵中,体会声音的起承转合,铿锵有力,婉转动听。
(三)明确节奏。“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吟诵时声音的长短、停顿和轻重缓急的处理都是对诗词作品中每个音节的声韵和所饱含的感情的品位与感悟。根据汉字拼音声调的四声:依字行腔,平长仄短。一声、二声为平声,吟诵的时候要拖长一点;三声和四声为仄声,吟诵的时候要“读”短。平声,在吟诵时低而长,表示延展、悠长、广阔等含义;仄声,吟诵时高而短,表示快速、强调、坚决等意思。把握吟诵的节奏,在吟诵中感受声音的高低起伏,深入理解,依义行调,顿挫会意。古诗具有严格的规则和格律,其平仄变化具有深意,对其深意的挖掘是培养学生领略古诗词意境的最佳途径。例如古诗《望庐山瀑布》,用吟诵法教学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吟诵‘烟和‘川时,字的声音要拖长?而吟诵‘照和‘挂时,声音要短促而有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在吟诵的节奏中感受诗句表达的意境。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诗,不同的人吟诵有不同的韵味,只有通过吟诵琢磨才能感受汉字声韵的节奏,吟诵才能入景入情、融情有味,才能感知古诗词的韵味。
(四)感受韵味。《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⑦只有在反复吟诵中,才能逐渐体悟古诗词的韵味。反复吟诵不等于背誦,背诵是一字一句反复熟读,达到记忆的效果。反复吟诵是学生自主地反复诵读,通过声音的高低、长短、急缓、顿挫、抑扬及其变化,把诗词中汉字的含义、蕴含的情感吟诵出来,从而感受古诗词的韵味。通过吟诵、感受韵味,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和个性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借助吟诵,能够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诗情的韵味。这个反复吟诵、感受韵味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思考、感受诗词作品的意蕴。声情并茂的吟诵,可以唤起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和联想,使那些具有形象和情感色彩的字词逐渐鲜活明朗起来,带来一系列情感体验,随之可以在脑海中描绘成一幅完整的诗意图面,这幅画只存在吟诵者的脑海中,它有着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绝妙。
五、结语
古诗词与其吟诵音调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在吟诵的声音中可以记忆、背诵、体味和表达诗词的内容、意境、感情。小学教育强调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快乐教育”“美育”等。小学古诗词吟诵法教学的探究,正是通向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叶嘉莹.谈中国旧诗之美感特质与吟诵之传统[J].文学与文化,2012(02):4-21.
②③⑥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3,8,3.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⑤徐建顺.普通话吟诵教程(上)[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74.
⑦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269-270.
项目基金:本文系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新时代‘三位一体古诗文吟诵教育的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