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手机学习软件在中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2019-01-02邢海蓉

文教资料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中学语文

邢海蓉

摘    要: 手机学习软件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这些软件在给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学习软件偏重于应试,不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偏重于知识的呈现,忽视能力的培养;局限于课外自主学习。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解决策略:结合教育规律,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完善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能力;将语文学习软件与学校课堂学习相结合。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手机学习软件    语文核心素养

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概念被引入各行各业。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正以极大的影响力引领着教育革命。其中,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依托手机的在线教育软件越来越多,日益受到学生及家长的青睐。

手机学习软件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提供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应用软件。手机学习软件让学生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便能享受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质学习资源;一些手机学习软件借助AI、大数据、艾宾浩斯曲线等为学生量身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有的学习软件通过情景教学等教学模式寓教于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手机学习软件以便捷性、科学性、趣味性等优势迅速为广大学习者所喜爱。在我国,语文是中学核心科目之一,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与移动学习的结合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如今,市场上各种语文学习软件层出不穷,在给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教育规律和原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目前语文手机学习软件在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一、语文手机学习软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软件偏重于应试,不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如今市场上有关中学语文学习的手机软件按内容划分主要分为两大类:专门针对某一题型、综合型。专门针对某一题型的语文手机学习软件主要有阅读类、写作类、诗词类等软件。其中,阅读类软件占大多数,口语交际类语文学习软件数量为零。究其原因,阅读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被予以更多的关注;口语交际不在考试范围内,往往被忽视。这实际上是单纯从应试角度出发对语文学习的片面理解。叶圣陶先生对语文课程的定义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和书面两者不可偏废,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类学习软件囊括语文考试中所有题型,以帮助学生应对考试,获取高分。无论是专门针对某一题型的软件还是综合类学习软件,都以应试为宗旨,以提分为目的,将语文学习引入彻底的应试轨道。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提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它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文字运用方式及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①。很明显,现阶段的语文学习软件一味迎合学生应试的需要,以培养应试能力为主,并不符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2.软件偏重于知识的呈现,忽视能力的培养。

笔者对扬州市区的中学生使用手机学习软件的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笔者下载了几款受学生欢迎的学习软件进行体验。结果显示,除了视频课程外,文字講解都偏重于知识的呈现,忽视能力培养。

以古诗文学习为例,学霸君APP的“轻松学古文”和作业帮APP的“古文助手”板块仅仅呈现了古诗文的原文、译文、赏析,粗疏地展示了古文知识,学生仅能学到皮毛,难以切实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再如作文辅导,大量作文辅导软件如“作文纸条”“壹笔·作文”等仅仅提供了范文、作文素材,如同“电子作文书”。这类软件可以让学生见多识广,但由于缺少知识的加工、提炼,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学生很难将佳作内化,更不用提知识的输出与能力提高了。作业帮APP的“语文作文”开设“作文圈”板块,为学生提供交流佳作的平台,形式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缺乏专业教师的点评、指导,学生在评论区大加赞赏优秀作文的文笔,很少有人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一形式沦为披着合作学习外衣的“电子作文书”。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呈现层面,更要注重知识加工,对学生起到有效指导作用,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到提高能力的方法。在这一点上,语文学习软件还有更大的优化空间。

3.软件局限于课外自主学习。

现有的语文手机学习软件多运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实际上,APP的发展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有效促进教师、学生和信息工具的互动;第二,有效促进教学环节的有效发生;第三,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第四,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②。如果将手机学习软件与课堂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就会达到1+1>2的效果。

目前语文手机学软件大多以搜题、练习、课外辅导为主,独立于课堂学习之外,与课堂学习相脱节。因此,语文学习软件在课堂学习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应对策略

1.结合教育规律,重视语文核心素养。

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景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③。语文核心素养不是天生的,也绝不是简简单单地通过题海战术培养出来的,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规律在情境中进行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④语文手机学习软件作为语文课的课外延伸,需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手机学习软件在给学生提供阅读素材和作文素材的同时,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为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思考;提供文本相关知识背景、图片、视频,而不是用“答案”约束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作文练习中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如何从题目引发联想,确立主题,组织语言,由一篇作文学会一类作文的写作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不断发现与建构新的知识,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拥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形成语文思维。对于语言训练,不仅包括书面还有口头。《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沟通交流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手机学习软件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组织演讲、辩论等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2.完善学习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布鲁纳认为,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包含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评价⑤。三个过程缺一不可,当前学习软件偏重于知识的呈现,对于学生知识的转换、评价还存在很大欠缺,因此难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方面,知识的转换、评价可以借助大数据、AI等智能技术实现。另一方面离不开一线教师的支持。软件开发商可请教相关语文教育专家,对一线教师开放权限,设置相关学习板块,完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如作业帮APP可请一线教师在“作文圈”板块中对作文进行点评、修改,将AI智能评价与一线教师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3.将语文学习软件与学校课堂学习相结合。

手机学习和传统学校课堂学习各有利弊,因此,需要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融合。将语文手机学习软件与传统学校课堂学习相结合,实现人与智能机器的优势互补,将课内外学习相衔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推动学生建构知识。

借助手机学习软件,教师可以实现“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教师可将语文手机学习软件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性材料、教师教学的支架,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实现情境化教学。例如,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利用手机学习软件发布学习资源,附上相关背景资料、音频,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激活形象思维,形成画面感,对文字生成语言意象,使学生最终理解古诗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境,体会文字的魅力,促进知识的内化。教师通过手机学习软件批改学生的练习,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同时,教师利用手机学习软件的数据分析能力,在线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备课提供参考,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利用手机学习软件相互交流,进行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如今的手机学习软件大多为私营企业开发,以盈利为目的,只有部分学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如果未来能将在线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范畴,由政府牵头,利用手机学习软件整合各地优秀教学资源,提供免费在线课程,那么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教育公平,还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基础教育进步。与此同时,还能规范学习资源,为线上教育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势不可挡,语文手机学习软件在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这种新式学习工具,我们既要积极接受,又要保持冷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教育的发展。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②付丽.论APP移动学习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5):133-136.

③⑤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86,162.

④姚远,徐世东,袁磊.語文思维及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培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2):57-58.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9.

[2]余胜泉.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7(06):7-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高静瑶,刘军.移动学习视域下语文教育APP的研发现状与应用问题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04):23-27.

[5][8]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2,186.

[6]付丽.论APP移动学习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05):133-136.

[7]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1):11-13.

[9]姚远,徐世东,袁磊.语文思维及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培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12):57-58.

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中学语文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