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如何融入初中语文教学
2019-01-02刘波
刘波
【摘要】德育始终贯穿着学校教育,是学校的常规,学校开设的不同学科都可进行德育渗透。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就是渗透德育的最佳学科,语文教材也是渗透德育的最佳素材。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方法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这是无可非议的。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个家庭,学校德育是中学生性格塑造、品德培养、灵魂熏陶的关键。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最需要教育工作者为他们完成第二次起跑,帮助他们起飞。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十多年的一线教师,笔者结合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及课堂教学实际来进行德育渗透研究。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向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最常规的途径。“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个口号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德育工作的普遍性。语文教学的核心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传播语文知识;二是渗透德育。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学科的德育因素,融德育于教学当中,为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开辟新的途径。
一、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成绩与问题
(一)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成绩
自古以来,语文教学承载着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在漫长的语文教育历史中,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积极投身于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究论文遍地开花。如陈慧的《知人论世 见贤思齐———试论初中语文中的德育渗透》,周荣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探》,刘国的《让德育的雨露渗入初中语文课堂》,张学莲的《简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等。
(二)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存在重智轻德的问题,忽视了德育目标;渗透方式呆板,缺乏有效性;渗透结果的评价难度较高,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等。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还存在很多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一研究课题上应积极地投入,善于反思和总结,从而使该课题研究理论更科学,方法更实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方法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阅读课堂作为师生心灵的栖息地,通过一篇篇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世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也说明了语文课程具有德育、智育以及美育的功能。多年来,笔者一直探索着,实践着,也获得了一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
(二)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民族。当代中学生是初升的朝阳,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承担着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任。然而,初中生的美德现状不容乐观。作为语文教师,看到这些现象,笔者心忧如焚,迫切希望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找到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方法。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不仅传递学科知识,而且关注道德与人格的养成。因此,利用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合适、必要的选择,也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契合。”结合相关资料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较长时间的思考,笔者认为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美德教育。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俗话说:“什么钥匙开什么锁。”掌握了写作方法,写作时自然如鱼得水。写作方法指导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方法的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合理、更巧妙地抒发真情实感与对创意的表达,比如开门见山有利于直抒胸臆。朱自清的《背影》开头便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课文开篇直接表达对父亲的难忘之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感情。又如象征,能够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含而不露,极富含蓄美。茅盾的《白杨礼赞》一文结尾说:“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者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再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能够全面地表现文中人或事物的特征。《口技》一文中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是正面描写,观众的反应是侧面描写,通过二者相结合,全方位表现了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我们知道,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除了在文中对不恰当的字、词、句进行批改,还需在文后书写评语。“语文老师为学生作文写贴切的、中肯的评语,其实是在写一份有价值的学生情况报告,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思想工作,还是教育学生的好办法,更是语文老师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细致的任务。”评语要从学生作文的遣词造句、内容安排、写作方法以及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简要评述,指出该生作文的优缺点以及改进措施,并对作文中出现的不端正的思想进行纠正,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张老师上课很严肃,总是板着脸,我们都怕她,所以也不喜欢上她的课。”对于该生的情况,笔者点评:“严师出高徒,老师的严厉就像逆耳的忠言,虽然味儿苦,却利于病。”这样的评语比较委婉,学生容易接受,自然能端正思想。
(四)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外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听、读、读、写的实践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语文课堂学习的补充延伸。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在几种常见的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
“課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知识博大精深,仅靠课堂上有限的阅读时间,是无法汲取到更多语文知识养分的,课外阅读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而课外书中又蕴含着极其广阔的德育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其中,周末、寒暑假就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好时机。教师可以把阅读的书目推荐给学生,并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如每个周末读三篇经典作品,作五百字的摘抄,写六百字的读后感等;寒暑假根据时间长短布置阅读任务,再邀请学生家长监督,上课的时候教师检查。这样,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而经典作品之精华也会被学生所吸收。
【参考文献】
[1]马宁.探讨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9(15):175.
[2]王银媛.新形势下关于高职德育教育探究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4):115-116.
[3]白志栋.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8(13):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