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2019-01-02王珊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培育

摘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地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地方高校应对“工匠精神”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因此,围绕地方高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展开研究,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地方高校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可行性的培育路径,以期将“工匠精神”融入地方高校人才培育战略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才培育;“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12-0012-03

引言

“工匠精神”是每一个社会工作人员均应具备的良好品质,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对地方高校转型以及人才培育均具有重要作用。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是社会及企业急需的人才类型,因此,探讨地方高校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工匠精神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加强产品质量的把控,同时也是劳动人民在职业中充分体现出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始终秉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这不仅是职业的标准体系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劳动者敬业的要求。因此,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同时渗透“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要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并且在工作中坚持诚实守信,践行工匠精神。

2.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保障

“工匠精神”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不仅是地方高校不断转型和发展的切实需求,同时也为地方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庞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转型,市场中的人才供需关系失衡,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良好的结构和明确的方向,出现了人才同质化的现象。现阶段企业不断发展,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更加需要综合型人才,同时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内容,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1],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地方高校中有许多贫苦学生,进入高校后将技能学习作为主要学习目标,没有重视职业精神养成。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增强软实力,“工匠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

3.为社会提供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

社会上大部分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缺少创新能力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目前我国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相对较少,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许多重大战略的不断落实,社会和企业想要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而最需要的则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为了谋求长远的发展,不断深化品牌文化和品牌形象,切实地追求“工匠精神”,然而只有企业始终坚持“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才能从生产经营到产品设计都更加精细化,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因此,“工匠精神”融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意义深远。

4.为学生提供实现价值的途径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一种追求和信仰,更是每所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优秀素养。高校毕业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应将“工匠精神”渗透于每个高校学生的心中,并将其逐渐转化为个人的信念,进而在职业岗位中精益求精,始终秉持敬业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在进入职业生涯后,产品中往往体现了劳动者的主观意念,因此,职业人具备“工匠精神”,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将产品和工作均做到更加精细,同时在工作中能够注入更多的精力,学生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1.地方高校角色定位不清晰

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为地方企业、单位提供人才。然而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目前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有清晰的人才培养方向以及科研方向,想要将两者均达到一定的高度,然而这样的发展理念导致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均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目前虽然地方高校有许多发展口号,但是却并未得到贯彻落实,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阻碍,并且地方高校的自身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束缚,缺乏良好的优势及具体的办学特色[2]。

2.地方高校教育实践性较弱

目前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其一,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缺乏特色,许多专业均在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具有同质化现象,专业设置与当地市场经济结构以及人才需求并不契合,导致地方高校就业率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其二,缺乏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由于人才培养目前尚未完全确立,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然而在此过程中过于频繁,并且本身高校实践类课程课时较少,主要体现在人文社科类等专业中。其三,缺少完备的师资力量,在师资力量引进过程中,过于注重教师的学历,忽视了教师的综合能力。目前,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要求均是研究生起步,教师也是刚毕业便进入高校教学,虽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在实践方面却严重缺乏经验。其四,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进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拓展,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及职业体验平台,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

3.教育管理过程忽视创新性

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地方高校更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培养过程中急于求成,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创新。首先,就业率始终是地方高校最关注的内容,迫于压力不得不要求学生只有签约企业或单位才能获得毕业证,这种形式获得的就业率并不真实和准确,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地方高校并没有真正了解和关心。其次,目前教师职称的评审权力逐渐发生转变,因此,许多地方高校教师为了能够评高职称,对科研没有兴趣也会被动完成,职称评审没有起到真正督促教师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作用,导致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滞后。最后,是过于重视学生评教体系,学生评教成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全面反映出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并且许多地方高校将其作为重要的考核目标,甚至直接影响着教师评职称等。许多教师为了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可,在教学中对学生管理松懈,而认真负责、严格管理的教师,往往得到的均是教师一致的不认同。学生對于评教工作缺乏理性的对待,同时也为教师开展教学无形中添加了很大的压力,阻碍了教学创新。

4.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经费少

地方高校想要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加强地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实习基地,软件硬件设施的更新均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然而目前地方高校的资金来源,仅仅是国家的财政支持,并且对地方高校的扶持力量相对较小,资金的投入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进行设施建设的需求。地方高校本身便受到地区限制,学校自身没有大量的资金,依靠地方高校自身想要获取大量的投资更是不切实际的[2]。地方高校难以获得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导致高校内缺少良好的基础设施,学生缺少实训基地,实践能力无法得到良好的训练,在进入岗位后通常难以适应,对高校人才培养及就业发展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经费匮乏是关键性影响因素。

三、地方高校人才“工匠精神”的可行性培育路径

根据对地方高校现阶段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工匠精神”对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我们能够了解到:地方高校进行人才“工匠精神”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大环境,同时需要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培养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切实的体验和感受中不断明确“工匠精神”的内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爱岗敬业。

1.加强“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建设

“工匠精神”体现出的是一种信仰和力量,然而文化正是其中的灵魂所在。地方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其中应涵盖制度、物质、精神等文化建设。制度及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对师生均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应加强教师的教育理念革新,树立“立德树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育理念,强化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工匠精神”人才培养,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对人才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3]。因此,高校应加强工匠型教师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强化教师的职业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针对学生,则是强化学风建设,规范各项制度文化,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2.强化实践教学,革新传统课堂设置

想要解决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实践性的问题,需要革新传统的课堂设置和课堂教学模式。第一,加强人文教育课程建设,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符合“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策略,注重对学生專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第二,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以人文素质培育为核心,举办多种竞赛活动,活动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赢得比赛,而是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的相互融合。第三,加强地方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并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岗位,使学生能够在实习中获得良好的职业体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建设实训基地以及开展校企合作,切实增强地方高校的教育实践性。

3.加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经费保障

地方高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保障。因此,地方应加大对高校的经费拨款力度,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经费拨款标准,同时帮助高校特色办学、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优势,实现地方高校的产学研联动。与此同时,地方高校自身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实训基地,同时更新软件、硬件设施,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保证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能够更好地适应,为地方高校人才就业奠定良好基础,提升地方高校的就业率。同时,地方高校也应不断提升创收能力,为培养人才“工匠精神”提供经费保障[4]。

4.优化地方高校管理制度评价体系

地方高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需要完善的制度、管理以及考核体系作为支撑,为其引导正确的培育方向。首先,是政府方面为其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规范地方高校的角色定位,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有力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引导其开办与地方文化相契合的特色专业,引入先进师资力量,为其专业设置提供师资支持。同时,需要改革地方高校对就业率的考查标准,深入了解学生毕业的真实就业情况,促进地方高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政府与地方高校联合,帮助地方高校实现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其次,地方高校方面,应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以及考核体系建设。首先,地方高校应清晰自身的定位,根据地方文化优势进行特色办学,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应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考核,结合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以企业需求为教学导向。最后,企业方面更加注重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急切需要的是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地方高校为了能够切实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进企业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让地方高校教师与学生共同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跟岗学习、定岗学习均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对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地方高校的不断转型和发展,逐渐开始注重人才“工匠精神”培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是地方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可以从加强“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实践教学、革新传统课堂设置、加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经费保障、优化地方高校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等路径开展培育工作,从而为社会和企业输送具备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精神的综合性人才,促进地方高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策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爽.新常态下地方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析——以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0):268—270.

[2]周琼.论地方高校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2):92—96.

[3]赵爽,梁广东,郭海滨,尹凯.“工匠精神”融入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然之维[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3):68—70.

[4]孙玉洁.工匠精神视角下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5):126—128.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of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Shan-shan

(Suqian College,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reform,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require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While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compound talent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and its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path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into the cultivation strategy of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 cultivation; the spirit of craftsmanship

(責任编辑:朱岚)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9.12.004

收稿日期:2019-05-07

作者简介:王珊珊(1985—),女,黑龙江海伦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培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