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桃园更新改造技术
2019-01-02陈吴海李淑鹏崔莹莹公正徐峰
陈吴海 李淑鹏 崔莹莹 公正 徐峰
蒙阴蜜桃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规模化栽培,至今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2018年,蜜桃面积65万亩,产量96万吨,产值57.6亿元。桃树栽后1~4年是幼树期,5~10年是盛果期,10年生之后逐步进入衰老期,果实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会逐渐下降。桃树最佳经济收入期在15年左右,树龄超过15年便进入更新换代期。
20世纪80—90年代,蒙阴县第一代桃园,主要建在丘陵坡地,当初由于缺少挖掘机等整地机械,多采取放炮轰、人工挖树穴或条带栽植建园,桃园有效土层厚度30~60厘米,土层浅薄。这部分老桃园在更新改造时大部分使用挖掘机全园深翻0.8~1.0米,整修梯田,结合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之后,再重新栽植桃树,或者改种花生、地瓜等农作物1~3年后栽植桃树,为蒙阴县第二代桃园,连作障碍表现较轻。到目前为止,蒙阴县约有30万亩的二代桃园又陆续进入更新改造期,由于没有从根本上破解连作障碍的土壤限制因子,导致重茬二代,特别是重茬三代桃园,幼树生长缓慢,个体之间大小不一,成龄园树相不齐,出现树体未老先衰、经济寿命短、果品产量低、果实品质差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探索出一套老龄桃园更新改造技术。
1 合理规划
1.1 园区整体规划
借助老龄桃园改造的时机,鼓励农户之间把零散的承包土地,通过自愿互换方式,归并整合到一处,实现规模化生产,解决山区农户果园地块小而散、不方便管理的问题。同时结合国家土地整改项目,在不改变原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打破乡镇之间的行政区划以及村队之间的土地所有制的界限,打破农户果园之间的地边、地堰、沟沟、坎坎的界限,以200~1 000亩为一个土地整改单位,实施水、电、路统一规划,配齐相关基础设施。应用梯改坡整地改土模式,集中连片归并整合,以此来破解山区果园小而散、难以进行机械化作业管理的问题。
1.2 园区建设规划
园区规划包括种植区、道路、排灌系统和辅助设施等,种植区占地比例95%以上,道路占地比例3%,其他部分占地比例2%。为了便于管理,再把种植区划分为多个不同的作业区,作业区面积30~50亩。作业区为长方形,长边与等高线走向一致,利于水土保持,长边与短边的比例5∶3,利于机械作业。道路规划包括主路和作业路,主路宽4米,作业路宽2.2米,道路尽可能与种植区边界相一致,以便减少道路占地。排灌系统规划要和道路相结合,应用管道系统供水,配套肥、水一体化滴管设施。没有滴管条件的,要灵活应用传统的树盘灌、短畦灌、一畦双沟隔沟灌溉等节水灌溉方法,不要大水漫灌。辅助设施主要包括管理用房、机具存放库、包装场、配药池和积肥场等,辅助设施的规划最好靠近主路,便于进出。
2 土壤改造
2.1 清园
在当年桃收获结束后,对计划更新改造的老龄桃园进行树体砍伐和清理。先剪除小枝,再锯断主枝和主干,最后将园内的树枝、树干、树根清理干净。清理树体工作要求在11月底之前完成。
2.2 土壤改良
完成树体清理后,用挖掘机深翻果园,挖掘深度0.8~1.0米,彻底清理树墩和树根,清理干净之后,再结合旋耕,撒施有机肥4~5吨/亩,进行土壤改良。
2.3 连作与轮作
由于桃树具有喜生茬地、忌重茬栽培的特性,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桃树连作重茬障碍,综合考虑农户的种植习惯和收益情况,优先考虑采用桃与苹果或者桃与农作物轮作种植,尽可能地避免采用桃与桃连作种植。
3 建园
3.1 株行距
采用宽行密植的山地果园株行距(1.5~2)米×(4~5)米。建园时行距要宽(不小于4米),作业道要通畅,便于机械化作业,亩栽植66~111株,利于早期丰产和早期收益。
3.2 做畦或起垄
应用改良平畦栽植和起垅栽植两种栽植方式。沙土或壤土透气性好,雨季土壤渗水快,适宜改良平畦栽植;黏土地透气性差,雨季土壤渗水慢,适宜起垅栽植。做畦和起垄要在完成深翻改土、全园大量增施有机肥(图1)、改良土壤的基础上进行,按照行距做畦,畦面宽1.0~1.2米,畦面高于地面10厘米,两边畦埂底宽50厘米,畦埂顶宽20厘米,畦埂高40厘米;同样是按照行距起垄,垄底面宽1.2~1.6米,垄顶面宽0.8~1.2米,垄高40~60厘米。在做畦和起垄的施工过程中,在畦中或垄内使用氮、磷、钾复合肥100千克/亩、中微量元素肥50千克/亩。
4 苗木栽植
4.1 选择适宜品种
品种的选择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全面了解蜜桃品种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栽植面积、管理技术、灌溉条件、劳力状况、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选择适合自己栽植的品种。对于规模种植户来说,还要注意做到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配搭。
4.2 苗木质量
利用1~2年生的成品苗建园。1年生成品苗高度大于0.8米,粗度大于0.8厘米;2年生成品苗高度大于1.2米,粗度大于1.5厘米。苗木枝干发育充实,芽体饱满,根系完整,无检疫性病虫害,砧木为毛桃砧。如果有条件,可以采用桃抗重茬砧木做为基砧。
4.3 栽植方法
改良平畦栽植和起垄栽植都要沿着畦面和垄面中间线挖穴栽植。不管采用哪种栽植方式,栽植穴的深浅和大小只要能够满足放入苗木后,根颈原土痕处与地面齐平,根系舒展开来即可,没有必要挖的过深和过大,栽后立即浇透水,保证栽植成活率。注意:对于自花授粉的品种,为了方便管理,最好单一品种集中栽植,早中晚熟合理搭配;对于花粉败育、需要异化授粉的品种,要按照2∶1的比例,配置花期相近和果实成熟期相近的授粉品种。
4.4 栽后管理
缓苗期浇水。栽植当年苗木萌芽后到麦收前的时期,是缓苗的关键时期,干旱时要注意及时浇水,同时要重点防治蚜虫。
4.5 整形修剪
改变过去普遍采用的三主枝开心形传统习惯,应用树形结构更为简单,适合机械化作业管理的主干形(图2)或者两主枝“Y”形(图3)。
桃树主干形:只有1个直立的中心干,干高50厘米,株高2~2.5米,树冠呈圆柱形,树冠径2米,中心干上直接着生15~20个大、中、小型结果枝组,枝组间距为20厘米左右,错落着生。该树形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效益高,同时行与行之间没有枝条互相交错遮挡,可以实现机械化操作,节省用工。缺点是顶端优势强,不易控制树体上强,容易“戴大帽子”。
桃树“Y”形:干高0.5米,株高2~2.5米,两个主枝间夹角为45°左右。主枝上配置中小型结果枝组或直接着生結果枝。该树形结构简单,株间矛盾少,便于机械化作业,早果、高产、优质。
4.6 土壤管理
改变传统的土壤清耕制度,应用行间生草、种草和树下覆盖的土壤管理制度。行间生草要以自然生草为主,人工辅助种草为辅。树下覆盖为畦面或者垄面覆盖。(1)防草布覆盖。通常需要覆盖的畦面或者垄面积300米2/亩,价格2元/米2,成本600元/亩,可用3年,3年后树下没阳光就不长草了。(2)植物源有机物料(如:花生壳、稻谷壳以及作物秸秆等粉碎物料)覆盖。例如:在畦面、垄面覆盖8~10厘米厚花生壳,需要花生壳4 000~5 000千克/亩,价格0.4元/千克,成本1 600~2 000元/亩(图4)。植物源有机物料覆盖相比防草布覆盖,在防草、保水的同时,还有持续肥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