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距与行距:学术期刊版式编排中的细节

2016-03-05魏晓凡

现代出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版式设计行距学术期刊

魏晓凡

摘要:对学术期刊版式的探讨中,关于字距、行距的细节尚有不少深入空间。当今的技术环境已允许学术型编辑人员更简便、直接地介入版式的修正与润色环节。以“方正飞翔”软件的学术期刊排版为例,只要正确甄别须修饰的区域或对象,再手动调整某些参数,结合一些技巧,即可让版面更加匀称、协调、平和、方整,并尽量减少文末空白。

关键词:学术期刊;版式设计;字距;行距;排版技巧

据笔者见闻,许多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初排都由承印单位的设计人员全权完成。这类人员往往工作繁忙,同时又不熟悉所排文章的内容,很多时候,在他们眼中,文章包含的大量文字是“无差别”的方形几何单元,只需自动“灌入”,再设定整体的行距、字号、字体等即可。当今的版面制作技术简单易学、操作便捷,普通的文字编辑人员略加学习即可在工作文件上直接完成对字距、行距等参数的设置,从而避免由排版人员全权操作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一、标点占空方面的问题

标点参与甚至决定语义的建构。某些标点拥有某些特定的语法功能;而标点对“汉字串”的“打断”本身也让读者的视线在游移中略微停顿,由此获得一种极短、极片面但很重要的“放松”,并有助于理解。就后一点来讲,标点占据的空间,在版式设计中不可轻视。稿纸上,大部分标点通常都“占一字位”,而在当今期刊的数字化排版实践中,这些标点的占空通常有两种安排:一是占一个字,二是仅占约半个字宽。以著名国产排版软件“方正飞翔”为例,在简体中文排版时,其标点占空的设置(“文字属性”窗口一“标点类型”)共有三种:“全身”属于上述第一种情况;“开明”将逗号等处理为半字宽,“对开”则全部处理为半字宽(如图1)。笔者认为这三种效果都有不足:“全身”显得过于松散、死板,与学术期刊密切关注并探讨前沿问题的气质不尽相符,另外两种又有太过紧缩之嫌。诚然“紧密排列的文字会使阅读速度加快”,但考虑到学术论文蕴含的思考频度,可以说阅读过快更易造成疲劳和粗疏。因此,不妨探索一种更加折中的标点占空方式。笔者所在的刊物平时采取的方式是在除句号外的高频标点右侧添加一个空格,当然若是成对的标点(如引号),则还有前一半左侧的对应添加。相应地,在“方正飞翔”的“空格类型”设置中采用默认值“按字宽”,如图1(右下)所示。在大面积文字中,此种标点占位方式效果优势会更加明显。

当然,以学术刊物的字数看,如果这些空格全部手动插入,则工作量太大。尽管可以利用Word去统一“替换”,但若每种标点都全文替换一次,仍较为烦琐。笔者通常先利用一个自制的Word“宏”(即自定义“子程序”)来自动插入这些空格,然后将文章导出为纯文本格式供排版软件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句号未被笔者列入处理范围,而是利用“开明”式占空设置,自动赋予其一字宽——考虑到句号所代表的停顿层级比逗号更高,这样处置应该有—定合理性。

二、整体字距控制的问题

版面的空白浪费问题在学术期刊上时有发生。有统计者调查了350个样本,发现8.3%的社科期刊、6.6%的自然科学期刊出现了至少一处超过半页的内文空白。然而,学术期刊不宜大量使用特殊版式去消除文末空白,所以通常会用文末接转。不过,接转过多会使全刊结构凌乱,因此也有通过修改行距、字号、字形来弥补的。修改行距的弊端下文还要提及,这里跳过;修改字号过频则易造成版式逻辑混乱,故常忌讳;修改字形即改变文字的长宽比例,由此改变行数。虽然设计界有人提倡“字距、行距在版面中并不一味追求完整”,不过,这种思维不太适用于学术期刊——学术可以关注、服务社会,但不应完全溶化于社会从而消解自身,这_立场同样应通过其字号、字形的相对简单和固定去体现。

笔者除去少量使用接转及请作者适当增删外,也常通过调整字距去影响文章占版。尽管实际影响幅度有限,但只要结合插图缩放、辅文遴选等方法,还是能消除许多尾空。约一万字的文章,双栏排版,若把“方正飞翔”中的字距数值从默认的0调整为0.02,则通常会多出0.1至0.2个页面。当然,若是单栏,此技巧的效用会变弱。另外,字距调整幅度不宜过于夸张,笔者的经验是不要调到0.04以上或负0.03以下,以免产生一定程度的怪异感。

三、段末行的字距问题

文字排版软件通常都会按栏宽自动微调字距,这就意味着实际排出的字距不一定严格等于“字距”参数的设定值。具体地,设字宽为a,“字距”参数严格对应的距离为b,每栏字数为k,每栏总宽度为w,那么每栏总宽度的计算方式为W=k·a+(k-1).b。但若栏宽略大于W值,而又未大到足以在每行增加1个字,那么至少“方正飞翔”就会自动将b值略微增大,以保证每行两端的汉字纵向对齐。另外若遇到不能位于行首的某些标点,软件还可能对实际的字距做更大幅度的自动调整。

但是,这种自动调整通常不会施加于自然段的末行,因为末行的宽度一般不占满栏。所以,段中诸行的字距被自动加大后,就会与末行未经加大的字距形成对比,在视觉上制造微妙的“末行拥挤”感,如图2所示。为了消除这种“末行拥挤”感,可以仅选中末行的文字,手工调整其参数,适当加大字距,处理后效果更佳。

四、行距的细节处理问题

行距比字距更能宏观地影响整本学术刊物的风貌,因此必须重视。如果为减少文末空白,盲目改变某些页面的行距,则很可能给人一种“拼凑感”,而非一些商业刊物追求的节奏变化感。笔者倾向于整本期刊的正文行距始终统一(有重大或特别稿件时例外)。书法界有“行距应根据字距而定,字距应根据结字而写”的说法,在排版上或许可以沿此思路。结合前文论说得知:既然字距不宜变动过大,而行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字距,故行距也不可妄变。很多期刊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无需赘例。

但是,论文的各级小标题,为醒目、大方计,字体、字号常有变化,而常见的双栏版面要求左栏和右栏的行能在版心的顶端和底端均对齐。为同时满足这两点,有些刊物选择让小标题前后空行,且只空行高的整倍,并放弃某些小标题的字号变化,以保持行距一致。这样的版面虽然整齐,但如打字机稿般稍显僵滞。笔者所在刊物的做法是让各级小标题与正文之间同时拥有行距、字号的差异,而这样做所造成的左右栏行不齐,则通过微调行距去补正。

图3虽未截取整个版心,但足以说明情况:在截图顶部,左栏和右栏因为图外其他小标题的存在,已经失齐,但在截图底部,两栏已重新对齐;同时,一级、二级小标题的字号均不等于正文字号,高度亦非正文字号的整倍,更为突出。该效果依靠的是微调标题行与空行之间的距离。细观可见,左栏和右栏中的二级小标题前的空行高度其实并不完全相等,但视觉上几无斧凿痕迹。当然,这种细调只能随机应变,手动进行,因此稍费时间。

此外,在“方正飞翔”中,若右栏底端有脚注,则手动调整行距的操作还能发挥另一种功效:协助缩减文末空白。具体技巧是将右栏的末行正文与倒数第二行之间的行距手动加大到一个夸张的数值,末行就会自动跳至下页版心顶端。留下的无伤大雅的空行效果详见图4。这种空行在视觉上完全可以接受,因为其下的脚注区域维持了版心的界域感。何况“适当地留白,可以造成版面的空间层次,以虚衬实,虚实相生”。若为强化填充效果,还可在选择行数时继续提前:例如选择倒数第三、四行进行该操作,即可一次向后页推移三行。

学术刊物版面美不应有唯一、恒定的标准,待探讨的细节也还有很多。本文仅是笔者个人一些经验,未敢全然保证适用范围,唯愿有兴趣的同行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版式设计行距学术期刊
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发展探讨
如何修改Word的默认字体和行距
不同行距精量穴播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渭北旱塬东部小麦不同播种方式试验
慧心教育理念寓于版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浅析版式设计中的节奏与韵律
App儿童电子绘本的设计与探析
总局首次开展学术期刊资质审核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