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视阈下江苏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9-01-02王晓洋

社会科学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全域江苏小镇

王晓洋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江苏 苏州 215009)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至2017年12月,我国城镇化率为56.1%,绝大多数省份已进入到从城镇化中期向后期推进的阶段,其中上海的城镇化率为89.61%,浙江为65.8%,江苏为65.2%,以人口、产业、文化等资源高度集聚为特色的“小镇”正在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后期空间发展的新模式。

表1 国家、江苏省对“特色小镇”建设各项指导性政策一览表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

特色小镇是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的,拥有文化内涵、旅游功能,且具有社区服务功能的平台。特色小镇也不是“产业园区”或“风景区”,它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是高端新兴业态和优秀人才集聚的平台。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核心,通过集聚产业平台和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带动城镇化发展和区域经济持续繁荣。

表2 特色小镇与多种区域经济形态对比表

二、全域旅游理论对特色小镇发展的指导意义

全域旅游战略的核心是通过整合域内所有的积极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实现各种资源协调共生,各行业融入其中,居民共同参与的共同发展目标。特色小镇的发展为周边景区的协同发展提供服务平台,能够在全域范围内提升旅游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从本质上看,“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是共通的。

(一)“全城旅游”与“特色小镇”

1.全域旅游战略的提出将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全域旅游的战略理念要求破解特色小镇发展中各要素间不平衡、不融合的状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基本格局。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看,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形态,物理空间相对有限的特色小镇亟须创新开发的思路和模式,江苏特色小镇的发展应当以全域旅游为引擎,创新发展,多方位、多层次推进“旅游+”方式,利用区域品牌和自身特色品牌来获得小镇发展的新契机,找到实现“小空间大聚合”的关键路径。

2.特色小镇的优化升级是全域旅游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

《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所有特色小镇都要按照3A级景区标准以上建设,其中旅游类要按照5A级景区标准建设”。2017年3月23日发布的《江苏省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实施方案》中将以旅游为核心产业的特色小镇称为“旅游风情小镇”。笔者认为“旅游风情小镇”即“全域旅游小镇”,它为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个物理空间和宣传载体。将遍布于江苏的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富、乡情民风浓郁、日常生活悠闲的区域科学合理开发建设为旅游风情小镇,对于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有效拉动旅游综合消费,推进城镇化进程,保护和发掘江苏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地助推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

1.优势分析

(1)地方经济实力雄厚,项目建设资本充裕

江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国内处于前列,雄厚的社会经济条件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了支撑。近年来,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策环境、设施环境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特色小镇作为以产业为核心的项目集合体,在前期建设过程中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在特色小镇项目的投资资金来源中,政府拨款和国资占据较大比重,显示了地方经济的雄厚实力以及对开展建设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可以发现民间资本的投资在逐年上升。

(2)传统产业基础雄厚,新兴产业势头良好

经过多年积累,江苏丝绸纺织、电子信息、光电缆、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基础雄厚,而近十年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重点新兴产业势头良好,现代服务业新业态逐渐涌现,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智能工业发展居全国前列,已经具备这些特色小镇产业支撑条件。此外,江苏拥有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和社会辐射力,不仅仅体现在自然山水、古典园林、人文胜迹、水乡古镇等,且这种优秀传统文化正转化为旅游产业的优势资源,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载体和文化渊源。在全域旅游战略背景下,特色小镇更是融合了旅游产业、城镇社区、历史文化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人文化产业型社区。

(3)品牌形象深入人心,目的地配套较完善

目的地形象是游客选择旅游地的首要考虑因素,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均深入人心。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江苏各地城市旅游品牌已深入人心,城市旅游品质日益提升,其中苏州市已连续两年蝉联游客满意度全国第一。近些年的旅游业建设力图使来苏旅游者获得“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旅游环境与生活环境相得益彰、文化旅游与业态融合互助共生”的城市旅游体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古城文化深度游、新城浪漫时尚游等旅游子品牌,同时针对庞大的国内旅游者市场,通过产品创新、信息化改造、交通提档等系统工程,目的地配套较完善,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便利。

2.劣势分析

(1)邻近地区产业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江苏与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区相邻。由于地理位置邻近,产业资源类型相似,特色小镇的发展形成了非常显著的替代威胁。

例如浙江湖州丝绸小镇。湖州丝绸小镇位于西山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已经于2015年6月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小镇内多个文化旅游项目已经全面启动,愿景是要建设集丝绸产业、历史遗存、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产城融合的“丝绸文创度假小镇”。湖州丝绸小镇的核心特色是以丝绸工艺为主题的丝绸文化,这一核心特色与江苏省苏州市紧邻湖州的吴江盛泽一带的丝绸文化景区形成替代威胁。比较而言,盛泽有四大绸都之一的光辉历史,又有近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与湖州相比较的特色小镇发展的竞争中已经落后了。

(2)产业层次有待提高,小镇众功能释放不足

据江苏省统计局2017年12月发布的下半年经济数据显示:下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3个月呈扩大趋势,同比下降3.1%,下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6.9%:化学原料及制品业投资下降11.1%,电子行业投资下降1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下降18.9%。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目前江苏工业固定投资正呈现快速下滑状态,制造业的困境也与经济产业层次不高亟待转型有关。旧有的龙头企业以轻工业、电子加工业、耐用品加工组装等为主,对廉价劳动力有较大的依赖性,对新兴人才和新兴产业的吸引力不足,而目前已动工建设的一些特色小镇就呈现出入驻企业数量偏少、产业层次较低、类型单一的现象,既缺乏知名度高和具有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也缺乏科技研发类的高端产业。

(3)观光类旅游资源集中,休闲度假旅游氛围较弱

江苏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但从资源类型来看,主要集中于观光类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氛围较弱。目前大部分旅游特色小镇正处在开发建设期,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缺乏休闲度假氛围,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旅游市场需求从观光向休闲度假发展的大趋势。旅游特色小镇是以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聚集为推动而形成的旅游产业发展的成熟形态,强调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的聚集和游客旅游体验的强化,是短距离旅游市场与国民休闲方式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在建设旅游特色小镇项目时考虑游客的旅游活动符合参与性、体验性的趋势。同时,以往单纯依靠“门票”作为旅游景区发展源动力的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渗透和整合,融合区域内的相关产业,以旅游业为主轴线,带动特色小镇建设相关产业转型,培育江苏旅游特色小镇的休闲度假旅游氛围。

三、全域旅游视阈下江苏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制度供给层面:突出政府引领机制建设,推动政府治理模式转型

1.以精准治理为核心,建立省级层面的特色小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特色小镇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较长,且并不严格局限于行政管辖区域,容易造成多头管理,除此之外,因为特色小镇是“新鲜事物”,还要有针对性地预先研究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制订相关政策和标准,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议建立省级层面的特色小镇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职责在于政策支持、协调指导和日常督查,开展全市特色小镇的规划,重点明确各类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建设时序、产业特色和主要功能,加强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全省范围的特色小镇建设。

2.引入PPP模式拓宽融资渠道,设立特色小镇建设资金保障体系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简称。鉴于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投资均较大,成本较高,政府必须研究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以拓宽资金渠道。建议在现有政府参与的基础上,多方位寻求合作伙伴,鼓励国内外各类型投资者,积极参与投融资,形成特色小镇建设资金的有效保障。可以采取由政府牵头,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建立小镇发展投融资平台,设立小镇发展基金的模式或方法,引进各方资本参与市场投资,为特色小镇建设设立资金保障体系。

3.实施多方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严格的评估标准

江苏特色小镇的创建周期以三年为佳,操作过程中实施自愿申报、筛选审核、年度考核、最后验收命名的动态管理机制。在评估过程中注重以下两点:

(1)评估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

产业特色的评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特定产业的集聚度;二是龙头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三是投入产出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产业种类建立相对应的指标体系。

(2)评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性是评估的重要内容,三年终审期,要从产业特色、企业运营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市场趋势等多个方面对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相应的评估。

(二)产业发展层面:以产业聚合锻造内功,构建江苏特色产业集聚生态圈

特色小镇的根本支点是产业,未来能够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肯定具有强有力的产业增长极和聚合点。江苏能形成聚合优势的产业主要有以下五种:创新研发产业、高科技新兴产业、传统经典产业、旅游产业、都市农业。

1.“集中突破”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产业链是特色小镇的线形核心,重点在于产业主体项目的培育。项目培育的关键是培育前要“选得准”,生长过程中要“立得住”,最后要“长得大”。“选得准”就要找到符合产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项目;“立得住”就要确保品牌项目能够适应本土化运营;“长得大”就要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能够可持续发展。

2.“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是在核心产业支撑基础上的融研发创新、文化创意、体验应用于一体的立体化、规模化产业集群。可以通过横纵联合和内外合力的建设路径,最终实现江苏特色小镇在产业、创新、生态、文化、旅游和现代社区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三)建设形态层面:加强江苏城市品牌建设,凸显江苏文化标识

1.提炼集“山水、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江苏文化特色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生命和灵魂,特色小镇的文化功能必须紧紧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去挖掘和提炼。苏州是长三角地区历史文化最深厚、山水资源最秀美的地方,在游客心目中的城市形象定义为:“山水资源聚合的江南古城、诗画情境独特的人文胜境、茶渔花果盛产的富饶之地”。在江苏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过程中,可以对江苏的山水人文资源进行精雕细琢,深度挖掘山水资源潜力和吴地文化内涵,凸显“生态、人文”于一体的文化特色。

2.梳理基于“美丽乡村”的江苏精致化城镇空间

特色老街、特色村庄是历史文化的核心载体。江苏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强调延续历史镇(村)区的空间特色,保护“绕山而居、临河而居”等独特的空间形态。例如在对环太湖及周边存量工业用地改造,拟打造特色小镇进行区域功能重置及能级提升时,应适当引入特色休闲、滨水商业等公共功能,重点强化文化创意、贸易展示等小镇产业功能,服务于产业发展、服务于旅游配套,服务于当地居民生活。

(四)功能叠加层面:加强全域旅游区域联动,推进小镇“旅游+”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时,本质上看,“全域旅游”与“特色小镇”是共通的,都是以新的系统化的发展理念来规划旅游和区域发展。特色小镇要求小镇以特色为引领,小镇建设和发展紧紧围绕一个特色来展开,把整个小镇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个系统的灵魂就是小镇的特色。因此,作为特色小镇的一个最重要的类别,旅游风情小镇,实际上就是全域旅游小镇。

1.实施特色小镇分类发展,强化小镇产业特色功能叠加

江苏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根据产业资源的开发基础,可以将特色小镇划分为传承挖掘型和创新植入型两种发展模式,建议实施分类发展,强化产业功能叠加。

(1)提升传承挖掘型特色小镇的内涵

传承挖掘型特色小镇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创造文化氛围,找准产业定位形成产业集聚和融合,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传承挖掘型特色小镇以无锡宜兴紫砂小镇为代表。

(2)打造创新植入型特色小镇的品质

当小镇没有太多可依托的文化与发展资源时,应注重非特色化建设路径下的精细化、优质化发展道路,并充分利用新观念和新技术,聚集更多优质资源,为未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新植入型特色小镇以苏州吴江东太湖旗袍小镇为代表。

2.深挖旅游资源特质基因,创新小镇旅游空间开发模式

2016年11月8日,江苏省旅游局下发了《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南》,明确了苏州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总体目标和工作要求。

江苏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应当以全域旅游为引擎,创新发展,打造旅游风情小镇鲜明的旅游产业体系;应当突出旅游业的产业核心地位,多方位、多层次推进“旅游+”方式,逐步开发旅游与体育、康乐、文化、休闲、购物等因素自由组合的旅游产品。

3.加强智慧信息技术应用,完善小镇旅游公共空间配套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公共事务管理、景区维护、游客体验信息等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信息手段来完成,必定需要使用互联网手段和思维来运行,借助互联网的强大传播能力,打造专业的小镇服务云平台,开通终端APP服务,实现小镇服务管理的精准化和及时化。具体来讲,要加强特色小镇空间开发过程中的“智慧嵌入”,发挥数字化平台在特色小镇行业秩序监管、数据收集分析、旅游安全监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智慧化品质服务为小镇游客和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现代化的生活体验。建立小镇公共服务APP,实现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建成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特色小镇。

猜你喜欢

全域江苏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数读江苏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数独江苏
熊的小镇
数读江苏
小镇(外一篇)
江苏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