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对43~65日龄广西麻鸡生产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2019-01-02程韩坤肖非张文举

饲料工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麻鸡聚糖豆粕

■陈 程韩 坤肖 非张文举*

(1.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2.新疆泰昆集团昌吉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昌吉8311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玉米和豆粕等常规饲料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棉粕、麦麸和玉米酒精糟(DDGS)等非常规植物饲料原料,广泛应用于饲料配方中用于降低饲料配方成本[1-2]。非常规植物饲料原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在动物消化道内形成黏性物质从而影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够降低动物饲料在动物消化道中的黏性,并降解饲粮中的抗营养因子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1]。新疆地产丰饶,各类原料资源丰富,棉粕及玉米加工副产品等原料广泛应用于饲料中。当前由于动物种类,饲料组成和NSP酶制剂种类及剂量的差异,从而导致NSP酶使用效果不一致的研究报道[2-5]。因此,为了探讨复合NSP酶制剂在黄羽肉鸡中的使用效果,本研究针对新疆地产原料特定及配方组成,重点评估不同添加剂量的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为广大养殖户和饲料企业合理选用NSP酶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

因广西麻鸡基础日粮配方中玉米副产品及棉粕含量较高,并且其中含有的非淀粉多糖中木聚糖和纤维素含量最高[6-8],因此选择添加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

选取市售木聚糖酶A和纤维素酶B并对其酶活进行检测。试验选用的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依据配方原料组分及实测酶活进行优化并添加。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酶活检测分别依据GB/T 23874—2009《饲料添加剂木聚糖酶活力的测定》和NY/T 912—2004《饲料添加剂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进行检测。木聚糖酶活性单位的定义:在pH值5.5、37℃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5 mg/ml的木聚糖溶液中降解释放1 μmol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纤维素酶活性单位的定义:在pH值5.5、37℃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4 mg/ml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降解1 μmol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成、活性和添加量见表1。

表1 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成、活性和添加量(U/g)

1.2 试验动物及日粮

参考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及黄羽肉鸡营养标准相关资料[9]配制试验饲粮,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1.3 试验设计与饲养管理

试验选取800只健康的43日龄广西麻鸡肉公鸡,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正对照组(PC组)饲喂正常能量水平的基础饲粮;负对照组(NC组)饲喂在PC组饲粮的基础上降低1.04 MJ/kg能量水平的饲粮;3个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组饲喂在NC组饲粮中分别添加300 g/t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l、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2、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3的饲粮。

饲养管理采取地面平养自由采食颗粒料和饮水。饲养过程中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1.4 生长性能

每天记录死淘数,耗料量,分别于43、65日龄全群空腹,以重复为单位称重,统计耗料量,计算平均日增重、料重比。

1.5 屠宰试验

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取4只鸡进行屠宰测定。屠体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和腹脂重并计算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及腹脂肪率。

1.6 数据处理

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判断标准。

表2 基础日粮组成和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麻鸡生长性能(见表3)

从表3中可见,正对照组与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处理1~3组较负对照组试验末重显著增加3.75%~6.25%(P<0.05),料重比下降13.01%~16.10%。正对照组与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处理1、2组较较负对照组日增重显著增加11.72%~14.91%(P<0.05)。负对照组与其余各组相比,日采食量显著性下降(P<0.05),其余各组间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2.2 广西麻鸡屠宰性能(见表4)

从表4可见,正对照组和酶制剂2、3组与负对照组屠体重和全净膛率分别显著增加4.74%~7.24%和1.48%~1.82%(P<0.05),其余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负对照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腹脂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本试验研究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对43~65日龄广西麻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开始前对所用NSP酶活性进行检测,以国家和农业部标准为检测标准,检测结果表明NSP酶活性与标识酶活性有较大差异,可能与贮存、运输中酶活性损失及当前酶活性检测无统一标准有关。

众多研究表明,日粮中所添加NSP酶需要与其底物,即日粮组成中的非淀粉多糖组分相对应才能最大发挥其作用。如以小麦、大麦和裸麦为基础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的改善作用优于以玉米-豆粕型肉鸡基础日粮[10-12];以玉米-豆粕型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葡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能够特异性降解豆粕中豆皮富含的葡聚糖和甘露聚糖,从而改善肉鸡生产性能[5,13-14]。本试验广西麻鸡日粮配方中非常规原料玉米及玉米副产品和棉粕富含木聚糖和纤维素。因此,本试验中NSP酶制剂选取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复配。Cowieson研究表明在小麦-豆粕型日粮中,低能量水平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能够补偿肉鸡后期(21~42日龄)负对照组日粮代谢能[10]。吕秋凤等研究表明,以玉米豆粕为基础日粮,低能量水平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够提高肉鸡营养物质消化利用率和生长性能[5]。本试验在饲粮中代谢能降低1.04 MJ/kg后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广西麻鸡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正常能量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Marsman等研究表明,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于肉鸡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回肠可消化率无显著性影响[14]。武书庚等在小麦-玉米-豆粕型日粮中仅添加木聚糖酶发现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肠道食糜黏度均无显著影响[2]。以上结果可能与其试验中选用非淀粉多糖酶类型与日粮配方中非淀粉多糖类型不一致所造成。本试验中,各组间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仅负对照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腹脂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这与本试验生产性能结果基本一致,正对照组与添加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处理1~3组较负对照组试验末重显著增加,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Lee等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小麦-豆粕型日粮降低0.272 MJ/kg和0.356 MJ/kg代谢能后,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和植酸酶后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15]。Selle等报道小麦-豆粕型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植酸酶组能够替代代谢能,同时与负对照相比,显著增加屠宰重和胸肉率[16]。研究表明,广西麻鸡腹脂率与动物能量代谢利用率呈正相关[17],即腹脂率随着日粮中代谢能增加而增加,这与本试验结果一致。

表3 复合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对43~65日龄广西麻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4 NSP酶对43~65日龄广西麻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43~65日龄广西麻鸡饲喂非常规日粮中添加NSP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能够替代饲料1.04 MJ/kg的代谢能。

猜你喜欢

麻鸡聚糖豆粕
相对分子质量对木聚糖结晶能力的影响
崇仁麻鸡 振翅腾飞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绿茶粉对清远麻鸡血液脂类代谢的影响研究
2017年第一季度豆粕市场回顾及第二季度展望
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崇仁麻鸡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