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葫芦丝吹出幸福童年

2019-01-02袁爱华

教育家 2018年45期
关键词:葫芦丝课间校本

文 | 袁爱华

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背景下提出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以教育目的为导向的课程。根据校本课程自身的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开展了“葫芦丝进校园”实践活动,这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基础。

依据校情设置课程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葫芦丝课程的设立并不是为培养一批演奏家,而是让学生学会欣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我校学生生源质量一般,近一半是农民工子女,有很多孩子是单亲家庭,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代为抚养。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的职业也多样,有收废品的、卖菜的、外来务工的等等。这样的家庭环境,想让孩子有所特长,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奢望。

学校本着“阳光育人、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开设了“葫芦丝器乐教学”校本课程,并编写出适合我校校情的葫芦丝校本教材。“葫芦丝器乐教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但陶冶了学生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教会了孩子一项特长,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会因为没有特长而自卑,增强了自信心。

多方保障课程实施

教会一批老师。学校首先组织全校教师学习葫芦丝,由一位会吹奏葫芦丝的老师带着所有老师集体学习,老师们从简单的音阶学起,在反复练习下,掌握葫芦丝的结构并熟悉葫芦丝基本指法。现在全校老师都会吹奏一些曲子,并初步掌握了有关葫芦丝的知识原理。

带出一批小“指导老师”。“一带一”有两层含义:一是由老师带领一批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对这一批孩子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培训,让每一位学生都较好地掌握葫芦丝的演奏技巧;二是一名小能手带领一组同学,每个年级每个班都有学校葫芦丝兴趣小组的同学,由他们作为组长,负责教好本组成员。这种一人带一组的培训形式在我们的葫芦丝推广活动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两个“一带一”有力地保证了葫芦丝的教学力量。

开展葫芦丝大课间活动。为了让葫芦丝更好地进入校园,我校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开展葫芦丝大课间活动。为确保大课间活动有序开展,学校建立了完备的保障系统。

一是时间保障。学校作息时间相应调整,明确规定大课间活动为每天上午9:45-10:10,早操包含在大课间活动里,早操结束后进行活动。

二是制度保障。为使大课间活动有章有序,杜绝活动开展的随意性,学校建立了校级督查、班主任现场督促、艺体教师指导、大课间评比等制度,保证大课间活动健康进行。

三是人力、物力保障,要求教师全体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指导者和学生的保护者。

四是安全保障。活动要分年级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学生在指定活动区域内活动,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现场参与活动指导,保证活动安全有秩序地开展。

五是组织保障。学校建立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一方面实行考核激励。大课间活动情况和效果纳入少先队活动计分,并纳入班级质量考核,同时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文明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鼓励活动创新。大课间活动除有具体时间规定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学校均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学校鼓励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音乐、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通过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打造学校特色。

在活动中延伸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学校形成了学习、演奏葫芦丝的氛围。

每天课间,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葫芦丝,在教室里吹奏一曲。每学期每个班级评选本学期的葫芦丝“小小演奏家”。在学校每年的艺术节活动中,都有一场葫芦丝表演。学生每天都背着葫芦丝上学,成为毕节市第二实验学校一道美丽风景线。

2017年9月30号,在喜迎国庆之际,学校举行了“庆祝建国68周年暨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乐曲‘葫芦丝’演奏比赛”活动。在舞台上学生尽情演奏,台下掌声阵阵。

学校还将葫芦丝考级标准悬挂于乐器室的墙上,激励学生精益求精、不断进取。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丝,也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学校积极创设各种展示活动。家长会、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艺术节等,都努力为孩子搭建一个小小的展示舞台,省市区级各类活动均让学生露上一手,展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

课内打基础,重在普及;课外搞拓展,重在提高。短短三年时间,学校葫芦丝教学质量得到快速提升。如今,我校学生自一年级起即可学习吹奏葫芦丝,经过三到四年的练习,基本都可以达到六级以上水平。学生们在“葫芦丝”这个特色课程里不断成长。课程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真正达到了“以乐育人”的目的。

在课程中育人

“葫芦丝进校园”校本课程实现了以下育人功能。

第一,培养了艺术人才,促进了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学生在新的音乐教学方式中认识了乐器,掌握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识谱能力,提升了音乐综合水平。

第二,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三,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我校开展“葫芦丝进校园”教学活动以来,难以解决的游戏癖、网瘾也不见了,学生一有空就练习乐器,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强化了校风班风建设,净化了学习环境,还起到了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很大的促进效能。

新时代,我们将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坚持努力把我校的这项特色教学打造成家长满意、学生乐意、质量上乘的特色品牌,从而实现我校“阳光育人、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把毕节市第二实验学校真正办成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猜你喜欢

葫芦丝课间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浅析葫芦丝艺术的发展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回响葫芦丝之声,探寻小学音乐葫芦丝有效教学方法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我迷上了葫芦丝
快乐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