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京津冀协同创新视角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19-01-02李博,高文,张明,盛刚
李 博,高 文,张 明,盛 刚
(天津市科技统计与发展研究中心 天津300051)
0 引 言
近两年来,天津市成功举办了世界智能大会,以此为契机,为了让“智能”这座灯塔引领海河号航船乘风破浪、万里航行,离不开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冀地区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各自都具备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在三地协同创新发展的大框架下,实现三地大数据产业优势互补是加快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考虑到各项统计数据的可用性和可比性,本文以 2015年与大数据产业发展有关的数据为基础,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基础、软件行业发展状况、科技研发基础、土地资源情况、人力资源成本等多个维度对实现三地大数据产业错位发展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1 大数据的概念及其本质
大数据是指在开展相关领域的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在二者之间的半结构化数据的集合[1]。大数据的定义是利用新的数据处理模式,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大数据所具有的特性可进一步归纳为 4V,即海量(Volume)、多样(Variety)、高价值(Value)和快速(Velocity),其中,海量是指巨大的数据量,当前大数据的体量已由万亿字节(TB)级别提升到千万亿字节(PB);多样是指数据结构和类型繁多,大数据所包含数据类型有文本、视频、音频、图片、日志、空间位置等多种类型,以及向量、矩阵、树型、图等多种存储结构;高价值是指数据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即潜藏着大量的有用信息,可以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快速是指处理数据需要较快的速度。通常,大数据需要云计算技术作为支撑,其处理速度可达秒级。
从本质上讲,大数据是数据积累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所形成的数据的集合以及在该集合基础上的一系列算法。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利用,可以在大规模数据分析、辅助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从简单的信息交换到先进的计算,改善互联网的应用。
2 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
2.1 大数据相关产业的基础比较
信息技术产业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发展大数据产业离不开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撑与带动。在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北京在京津冀三地中具有突出的优势[3]。2015年,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83.9亿元,这与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和财政资源的大量投入密切相关。2015年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42.7亿元,这为北京市打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速发展的信息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吸引了更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这一行业。2015年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92.2万人。上述指标北京市均较大幅度地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因此,与天津和河北相比,北京有更完整的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和更高级的专业技术人才。
2.2 软件产业发展状况比较
计算机软件技术是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核心,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各环节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支撑。就京津冀三地软件行业发展状况比较,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截止到 2015年底,北京市共有从业企业2655家,实现业务收入5422.87亿元;天津市共有从业企业518家,实现业务收入1007.85亿元;河北省共有从业企业284家,实现业务收入184.47亿元。从软件业从业企业数量和实现业务收入两个维度的比较可知,北京市的软件产业比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产业规模更大、实现效率更高。
虽然北京市在软件产业发展水平方面遥遥领先,但从软件产业细分的各科目分析,京津冀三地软件产业发展的侧重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
表1 京津冀三地软件产业分类比较(单位:亿元)Tab.1 Comparison of softwares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北京市的软件相关产品的收入和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两个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省市。天津市的嵌入式系统软件产品收入几乎是北京同类项目收入的十倍,在京津冀三地中最高。河北省软件产业发展相对较弱,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京津两市,但河北省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达80.66%,在三省市中占比最高。
2.3 科技研发基础比较
大数据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因此研发水平的高低对产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4]。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角度看,2015年,北京市全年R&D经费支出1384.0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6.01%;天津市全年 R&D经费支出 510.2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 3.08%;河北省全年 R&D经费支出352.1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 1.18%。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方面看,在 2015年,北京市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人员数量达到近 35万人,全市 138家研究生培养机构共招收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合计约 9.5万人,毕业研究生7.9万余人,在读研究生28.3万余人;天津市共有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 17.7万余人,天津市共有高等院校 55所,全年招收研究生 1.8万余人,毕业研究生 1.6万余人,在读研究生 5.3万余人;河北省共有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人员0.9万余人,河北省共有研究生培养机构 25家,全年招收研究生 1.4万余人,毕业研究生 1.2万余人,在读研究生 4.0万余人。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北京市全社会 R&D经费投入强度(R&D/GDP)和 G&D经费支出数量(含内部 R&D经费支出和外部 R&D经费支出)均大幅度高于天津和河北,并且当前专业人员数量和后备科技人员数量双双高于其他两省市。因此,与天津、河北两地相比,北京市的科技研发基础和潜力最强[5]。
2.4 土地资源比较
与其他新兴产业不同,大数据产业对土地资源也有一定的需求,其后续扩充及与其相关的其他产业发展也需要广阔的发展地域。京津冀三地同处环渤海地区,地域分布上紧密相邻,但三地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密度却相差很大。其中,北京市土地面积约1.64万 km2,拥有常住人口约 2170万人,人口密度达 0.132万人/km2;天津市土地面积约 1.19万 km2,有常住人口近1547万人,人口密度达0.129万人/km2;河北省土地面积约 18.88万 km2,拥有常住人口近7425万人,人口密度为0.039万人/km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京津两地相比,河北省土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具有更大的区间发展优势和空间发展潜力。
2.5 人力资源成本比较
大数据产业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做后盾。而拥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将会为企业发展节约更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良性运作,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据统计,2015年度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8458元、34101元和18118元。从以上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河北省有着明显的优势[6]。
3 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以京津冀协同创新为基础,差异化与互补相结合大数据产业发展链条
大数据产业涉及计算机软件、网络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多个领域,涵盖的内容繁杂而细微,所需数据存储量大,存储空间多样。仅数据搜集一项内容就会涉及很多单位及部门。因此,完全由一个省份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创新产业链条,需要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将会十分巨大,同时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建设基础条件各有优劣,既能互补又各具特色。鉴于 3个地区在基础设施、研发能力、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受到限制,可以充分利用这3个地区的现有发展优势,设计一个适合3个地方合作发展,实现三赢合作的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在北京—天津—河北协调发展战略指导下,实现三地大数据产业链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链联合建设,推动京津冀三地在大数据产业布局分配及其相关的侧重点上实现差异化发展,取长补短,协同创新。
3.2 构建联合一致的大数据服务体系平台
搜集有效数据,清洗脏数据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开端,更是利用现有数据挖掘有用信息,实现利用数据开展业务工作的分析和研究的前提条件,全面、充分的数据分析可以使数据表征业务工作更加客观和准确,可使获得的结论更有参考价值。目前,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政府、行业和互联网站点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但受到“一亩三分地”概念的限制,抑或对现有数据资源获取、整合、利用等能力的制约,很多数据并未完全实现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致使大量数据资源被白白浪费。因此,建议北京、天津、河北3个地区建立统一的大数据服务系统平台和共享数据库,最大限度地对数据资源进行挖掘,使其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大、更有效的社会、经济价值。
3.3 在京津冀三地构建差异化的研发机构
3.3.1 在北京构建大数据研发及技术应用中心
通过以上分析和比较可见,北京市的软件产业发展态势强劲、状态最好,软件相关产业的企业数量最多,软件企业的业务收入在三地中也最高,同时北京市具备最为雄厚的技术开发基础,因此建议在北京市建立以大数据研发进而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研发中心,完成对大数据产业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此外,针对北京市信息产业整体发展状况领先于天津和河北两地的现实,以及北京市拥有诸多大型企业总部的特点,建议将大数据应用中心设立在北京市,以便能将挖掘和分析的数据更好地投入应用。
3.3.2 在天津构建大数据产业设备生产基地和云计算中心
天津市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和集成电路设计的收入均高于其他两省市。此外,嵌入式系统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等各项相关技术融合一体的复杂多样化系统,在整体物联网体系中担负着信息分析、处理和管理的核心作用;物联网产业更是天津市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天津在云端服务器、存储器、路由器等相关技术处在全国领先地位。因此,在天津构建以物联网和云计算相关设备为基础的产业化基地,有效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同时,依托天津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化基地和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借助“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平台,在天津搭建云计算中心,实现大数据计算的本地化。
3.3.3 在河北构建数据搜集及存储服务中心
相对于北京和天津,河北省具有土地资源丰富及人力资源成本低的比较优势,这为建设大数据存储中心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资源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持。然而,受到投资、招商、人才吸引方面的制约,并充分考虑到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的便利性,大数据存储中心不适合建设在远离大型中心城市的地方。因此,应充分发挥河北省毗邻京津的地域优势,构建云存储与服务基地,侧重大数据的搜集及存储服务。
此外,由于河北省下设多个城市,特别是新设立了雄安新区,造成省内各城市之间可能会因为总体规划不明确而出现多个城市大数据产业规划雷同,产品服务同质化,特别是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与雄安新区规划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需要河北省立足雄安新区建设,统筹规划全省大数据产业存储基地建设步伐,协同省内各市开展相互协作,彼此互利,实现在本省内建成大数据存储网络体系。
4 结 语
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各自优势,在北京建立研发基地,在天津构建设备研发基地和计算中心,在河北省建立数据存储库基地,利于实现三地大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整合,提升北京、天津、河北三大数据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