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规律研究

2019-01-02钟彩玲缪旺冬赵喜颖罗云坚张北平

中医药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白头翁溃疡性黄连

钟彩玲,缪旺冬,赵喜颖,罗云坚,张北平*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2.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09;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变可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以及全大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1],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为主要表现。溃疡性结肠炎在欧洲与美国相当常见,以前在我国一直被认为该病极为少见,但近 20余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诊断水平的提高,UC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UC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

罗云坚教授从事消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溃疡性结肠炎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本研究利用频次统计法、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罗云坚教授的处方数据进行挖掘,总结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与思想。

1 资料

1.1 处方资料

收集罗云坚教授200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月门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纳入研究共93张首初诊处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3-4],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结合结肠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排除标准:四诊资料记录不完善者。

2 方法

2.1 数据预处理

为了分析挖掘的要求,首先要对结构化的信息进行整理。对病历中的症状、体征、检查信息形成最终术语、字段名(值)统一的信息;对诊断、证候及治法按照教科书的标准进行统一、归纳或拆分成有相对独立含义的证素,最终形成证候、治法词段库;对方中所用中药进行归纳并明确其类别、功能、性味与归经。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学》,对处方中药物名称进行统一规范。

2.2 数据挖掘方法

将收集的门诊病历资料录入Excel软件形成病历数据库,并由双人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性。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对单味药研究及分证用药采用频次统计法,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3 结果

3.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基本情况

93例患者中其中男性52例55.9%),女性41例44.1%),发病年龄在16~76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38.24±14.11)岁。

3.2 罗云坚教授溃疡性结肠炎分证论治常用药物

3.2.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证型分布

93例患者中,湿热下注、脾虚湿瘀、脾胃虚弱证多见,寒热错杂证少见。见表1。

3.2.2 湿热下注证用药情况

湿热下注证共35例,共计使用药物43种;使用频次小于等于3(使用频率小于等于10%)有14种,使用频率大于20%有19种,见表2。黄连、炙甘草、白头翁、木香、薏苡仁、地榆、牡丹皮、白花蛇舌草、槐花、黄芪、白术、黄柏、秦皮等是湿热下注证常用药物。

3.2.3 寒热错杂证用药情况

寒热错杂证共8例,共计使用药物30种,使用频率大于20%的有19种,见表3。黄连、炙甘草、炮姜、党参、地榆、白头翁、黄柏、乌梅、藿香、炒山楂、肉桂和熟附子等是寒热错杂注证常用药物。

表1 证型分布情况

表2 湿热下注证用药频次分析

3.2.4 脾虚湿阻证用药情况

脾虚湿阻证共33例,共计使用药物43种;使用频率大于20%的药物种类有17种,见表4;炙甘草、黄连、白术、薏苡仁、黄芪、茯苓、白头翁、木香、地榆、牡丹皮、白花蛇舌草、党参、藿香等是脾虚湿阻证常用药物。

3.2.5 脾胃虚弱证用药情况

脾胃虚弱证共17例,共计使用药物43种;使用频率大于20%%有19种,见表5;炙甘草、黄连、白术、薏苡仁、黄芪、茯苓、白头翁、木香、地榆、牡丹皮、白花蛇舌草、党参、藿香等是脾虚湿阻证常用药物。

3.3 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药物

3.3.1 药物频次分析

通过频次统计,共计使用药物70种,其中药物使用频次小于等于10(使用频率小于等于10%)(43种),使用频次大于10的药物共(27种)。使用频次大于10具体见表6。炙甘草、黄连、薏苡仁、白头翁、木香、地榆、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牡丹皮、茯苓、党参、槐花、藿香、炒山楂、炮姜、陈皮、黄柏、山楂炭、秦皮、神曲、肉豆蔻、葛根等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用药频次均在14次以上,频率在15%以上。

3.3.2 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用药物组合

应用关联规则分析,选取支持度≥0.49,置信度≥0.8,提升度≥1 的频繁项集,分析得到了20个常用药物组合,具体见表7。地榆-炙甘草、黄芪-薏苡仁、黄芪-炙甘草、(薏苡仁,黄芪)-炙甘草、(炙甘草,黄芪)-薏苡仁,(地榆,黄连)-炙甘草、白术-炙甘草,(薏苡仁,黄连)-炙甘草、薏苡仁-炙甘草、白花蛇舌草-炙甘草等药物组合的置信度较高。

表5 脾胃虚弱用药分析

表6 药物频次统计表

表7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4 讨论

4.1 分证用药用药规律

统计发现溃疡性结肠炎证型分布以湿热下注证、脾虚湿阻证多见,脾胃虚弱次之,寒热错杂者少见。罗云坚教授临床观察总结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处于活动期的患者,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多属于湿热下注证,脾虚湿阻证,脾虚湿阻者久则化热,湿热阻滞气血运行,灼伤肠络,又多夹瘀血。故湿、热、瘀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主要病理因素。缓解期患者,久病耗伤正气,以脾胃虚弱证多见,若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则可见寒热错杂证。

各证用药频次统计显示,炙甘草、黄连、白头翁、地榆、薏苡仁、黄芪、白术、木香在各证型中使用频率均在20%以上,是罗云坚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药物,清热燥湿解毒,健脾益气,行气凉血,攻补兼施。湿热下注证用药以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加减以清热止痢为主,其中黄柏、秦皮、白花蛇舌草,槐花、牡丹皮、葛根等药物使用频率较其他证型高,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湿、热、瘀毒炽盛为主,当以急则治其标,攻邪为主。寒热错杂证则以乌梅丸加减以为主,同时不忘健脾益气以固本。脾虚湿阻证,以四君子汤加黄芪健脾益气为主,辅佐黄连、白花蛇舌草、牡丹皮等清解伏毒,而藿香、肉豆蔻等化湿药使及山楂、神曲等健胃消食药在此证中使用频率高。湿胜则阻滞中焦,阻碍脾胃运化,饮食停滞,湿浊内生,湿为阴邪,故以藿香、肉豆蔻等温中化湿,配合山楂、神曲健胃消食,促进脾胃运化,恢复中焦升降。山楂同时有行气活血作用,炒用则有收敛之性,助行气化瘀止痛止泻,罗云坚教授对食滞,纳差、腹泻病人喜用之。脾胃虚弱证中,健脾益气药物使用频率明显较其他证型高,其仍可见清解伏毒之品如,此乃为治未病,清解热、湿、瘀等伏毒宿根,防止溃疡性结肠炎复发。

4.2 溃疡性结肠炎单味药使用规律

频次统计发现炙甘草、黄连、薏苡仁、白头翁、木香、地榆、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牡丹皮、茯苓、党参、槐花、藿香、炒山楂、炮姜、陈皮、黄柏、山楂炭、秦皮、神曲、肉豆蔻、葛根等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所涉及的药物种类为健脾益气,清热解毒,化湿,凉血止血药。其中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白花蛇舌草清热燥湿,解毒止痢,驱除湿热之毒邪;薏苡仁、茯苓、藿香、肉豆蔻燥湿渗湿,化湿浊之毒邪;地榆、槐花、山楂炭、牡丹皮、蒲黄清肠凉血化瘀以止血,祛瘀以解瘀毒;以上诸药共同发挥清解湿、热、瘀等毒邪之功,是驱邪之主药。黄芪、党参、白术、土炒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扶正以助驱,与当归、白芍共奏益气养血之功,以固其本;神曲、炒山楂健胃消食,健运中焦,使诸药得以吸收发挥功效,同时气血生化有来源,体现罗教授临床遵从“人以胃气为本,而治痢尤要”的思想。木香、延胡索、防风理气止痛,即含“调气则后重自除”之意;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葛根升阳止泻。以药测法,可见罗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具有以下特点①首重驱邪:解湿、热、瘀之毒;②不忘扶正:健脾益气,兼养血以扶正固本;③调和气血:遵从刘河间的“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治痢原则;④固护胃气:人以胃气为本,而治痢尤要。⑤随证加减,虽然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具有共同的规律,而每一患者又有其不同,临证需随证加减而治之。

4.3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组合使用规律

通过关联规则分析中,黄芪-薏苡仁,置信度0.962 962 963,溃疡性结肠炎每于正气亏虚得之,黏液脓血,黄芪健脾益气,托毒排脓,薏苡仁亦有清热利湿排脓之功,二者相配,扶正驱邪,助湿热之毒排出;地榆-黄连,置信度0.910 714 286,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为患,灼伤肠络,黏液脓血便症状明显,黄连清热燥湿解毒,地榆凉血止血,两者相配以治其标实。木香-黄连,溃疡性结肠炎湿热阻滞肠道,气滞而不行,不通则痛,每见腹痛,里急后重,故清热燥湿的黄连常配伍理气行滞之木香。黄连-白头翁,白头翁为治痢之良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若湿热炽盛,夹热毒,发热、脓血便明显,则配伍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

4.4 罗云坚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罗云坚教授临证40余年,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学术思想,首次提出了溃疡性结肠炎“伏毒致病”学说[5-7]。伏毒主要是“热”“湿”和“瘀”三方面邪毒,在不同的情况下三者相互兼夹转化。UC“伏毒”成因不外乎内、外两端。内生伏毒多因先天不足、脾肾两虚、饮食不慎、情志不畅等导致热、 湿、瘀等邪内生,久伏体内酝酿成毒;外感伏毒多由风寒暑湿燥火侵犯人体后,深伏其中,缠绵不去,导致毒邪稽留,暗耗正气。伏毒每待人体正气虚弱,复加新感引动,便趁虚而发。罗云坚教授总结其致病特点为:①蛰伏、②缠绵、③暗耗、④难治。故治疗上需标本兼顾,扶正驱邪。我们既往研究也表明,以“伏毒致病”学说为指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8-9]。

5 总结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可知罗云坚教授治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药首重驱邪,不忘扶正,兼调和气血,固护胃气,强调随证加减,此与罗云坚教授溃疡性结肠炎“伏毒致病”学说相符。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名医治疗经验进行挖掘,结果客观,与临床实际相符,在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总结方面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白头翁溃疡性黄连
岭南山竹子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
白头翁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不一样的“双黄连”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想改名的白头翁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