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背景下西部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广西贺州市中小企业调研分析
2019-01-02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不断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国经济已经迎来了“新常态”,全面的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正逐步开展,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对广西贺州市中小企业进行了抽样问卷和实地访谈,了解了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特征,这对我们在新常态下理解和化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中所揭示的现象和原因对其它地区来说仍具有普遍意义。
二、贺州市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征
贺州市是一个新兴发展的城市,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但是融资难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中小企业只得以在融资难的困境裂缝中成长。截至2013年末,贺州市中小企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已达3500 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 96.4%。其中工业 917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25.3%,工业资产146.34亿元,占全部企业资产总计12.5%。中小企业是贺州市GDP的重要增长点,其对于推动了贺州市的工业化进程,活跃贺州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贺州市政府持续的推进创新、创业,通过简政放权、税收改革等政策推动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遏制贺州市经济增长的一大诟病。
(一) 融资渠道分析
图1 贺州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抽样调查
根据调查显示,贺州市中小企业中有31.76%的中小企业仍然通过自筹资金维持资金来源,49.32%的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来源,而17.65%中小企业选择民间借贷完成融资;也就是说10家中小企业中,就会有将近一半的企业依靠银行进行资金周转。贺州市目前有204家银行网点,主要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其中农商行和城商行占少数部分。尽管贺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开始逐渐趋多样化,纵观整体,贺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资源仍然匮乏,贺州市中小企业多是规模小、结构简单的个人业主制,主要的资金来源仍依靠自筹资金积累,外部资金来源比重偏低,民间借贷P2P公司在贺州市是个新生的物种,是否符合规范、融资利率过高、借贷风险高,恐贷、惧贷心理对于中小企业也存在疑虑。向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外部融资渠道传统方式,但银行为了控制不良率,通常会采用借新还旧或展期,并要求追加抵押物或担保人,中小企业资产处置难,周期长,成本高,导致自主筹集资金成为贺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的首要手段。随着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自筹资金已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诉求,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限制了本地中小企业的成长。
(二)金融服务低于企业融资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一直在增长。在新的融资环境中,有些企业由忧转喜,获得丰沛的资金“血液”,有的企业依然不受青睐,难以获得信贷资金支持。银行出于安全原因,即使有了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设立,但仍然普遍关注大客户,对中小企业报以轻视态度,导致大企业是如虎添翼,中小企业仍然等而下之。随着融资环境恶化,金融机构纷纷转型大型企业融资业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额度。目前银行和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保守观念、融资品种单一、风险过度夸大等问题,相对于国有大型企业缺少专门对中小企业的机构针对化,再加上企业自身存在企业信用过低等先天不足缺憾,从而让中小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上更加困难,中小企业获得的信贷支持呈萎缩状态。通过调查显示,贺州市个别县区出现资金供给空白现象,贷款出现负增长,甚至有的地区县均未获得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审批,县区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出现倒流。
三、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在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实体经济迎来阵痛期,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县域中小企业大多面临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和单一的融资渠道的难题,而这往往是一直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重要难题。
(一) 中小企业自身结构松散
图2 贺州市中小企业主营收入抽样调查
贺州市中小企业多数仍偏落后,本地人居多,轻资产居多,家族裙带关系导致产权界限模糊。根据本次抽样调查显示,贺州市中小企业超过半数都为个人业主制形式,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中小企业主营收入为50万以下的占比40.39%,贺州市中小企业收入现状仍然堪忧。不明确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力量薄弱,家族观念根深蒂固,企业机构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缺乏新的科技进步机制建设,导致企业难以获得融资。银行发放贷款不仅看重企业须拥有稳定的现金流,要求企业提供充足的抵押,还看中企业是否拥有成长性。而贺州中小企业中以生产低廉的初级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落后的机器设备,资产质量低从而变现能力不强,在物价齐飞的现实环境中,应付、应收账款情况不容乐观,经营成本加大,企业利润在缩小,银行出于对风险度的考量只好收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审批。根据调查显示,贺州市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而未能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中小企业远超六成。贺州市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融资平均成本超过10%。
图3 贺州市中小企业企业形式
(二)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
贺州市超过九成都是中小企业,他们是贺州市最富有生机的经济力,同时却存在着诸多经营和管理问题,仿佛等待开垦的荒野。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贺州市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完善,约束成本高,征信风险大,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的缺失与否关系到能否得到融资。个别企业诚信经营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欠款不缴的严重性,信用严重缺失,对银行打来的催款电话视若无睹,信息披露不规范,拖欠银行贷款,企图借口逃废银行债务。而且,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滞后,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完善欠缺,没有形成对企业是否遵守履行信用还款或逾期的奖罚分明的制度。一些企业投机取巧利用会计准则,法律的不完善失信、违约造成银行获得的企业信息往往是片面的,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逾期和坏账等问题。部分中小企业还未成熟,资产负债率高,因征信等级低,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三) 高素质人才不足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
根据此次调研结果显示,此次抽样调查贺州市多达29.56%中小企业仍处于无团队,老板说了算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目前贺州市中小企业大都属于个人业主制,老板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身份,大部分企业老板文化程度不高,财务管理知识匮乏,市场信息灵敏度不高,企业专业财务人员没有机会参与投资决策,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盲目跟风市场波动,片面追求高回报率,漠视前期市场调研。我们还发现,部分贺州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未接受过系统、正规的会计教育,会计素质差,而本科会计专业的少之又少。企业在会计后续教育方面不重视,导致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一直难以提升。
图4 贺州中小企业企业融资专业团队的组成情况抽样
四、破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相关对策
现阶段“融资难”问题已经上升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县域中小企业要改善现状,实现自身发展,促进更好更大资源目标的优化,绝非靠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的,而是由多方合作,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转化。从根本上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需要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三方共同团结合作,杜绝融资难问题成为压死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健全企业机制,树立好企业形象
任何借款行为,一定都是建立在能安全收回借款的期望值之上。中小企业资本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高,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可信度低、单笔融资金额小、单位成本高,意味着相对抗风险能力弱,有很大的破产坏账风险。贷款作为风险融资,本有就有对风险阈值。实体经济疲弱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为取得融资信誉,必须树立好企业自身形象,提供正面的信贷价值,付出相对的借贷成本,提高借贷方的信心。大多县域中小企业没有了解及时还贷的重要性,对征信呈无所谓的态度,相关法律条款还未完善细化,银行对私企贷款出现坏账也难以追究法律责任,中小企业资产处置难,成本高,最后中小企业形象逐步恶化,造成再也申请不到贷款的后果。在调查贺州市中小企业情况中,我们发现企业自身也在认识到企业战略和企业管理的严重性。中小企业要改变形象,就要树立好风险意识,提高企业信用声誉,吸取经验教训,在进行决策过程中,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严格管控资金运作,健全企业机制,接纳新的市场意识,加强现金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二)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财务管理
股债融资门槛高,融资渠道堵塞,中小企业得不到融资,有一大部分原因来讲是信用体系不完善,企业信息不透明,造成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中小企业缺乏信心,宏观上来说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改变中小企业的方式加快生产经营,改变以前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转化传统的刻板市场融资观念,接纳风险投资和互联网金融贷款产品融资渠道等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它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的背景下,改善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从而实现稳定健康发展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企业想要顺利得到融资,需提供多种资料,经过办理一系列财产评估、登记公证等繁琐的手续,等待放款的时间长达几个礼拜,得到的贷款回报和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成正比,这无疑制约了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推进,随着征信、工商、税务等一系列相关公开信息平台的开放与完善,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以及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构建信用担保体系逐步健全,线上融资趋势明显,线下民间渠道也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响应政策
要解决融资难问题,还是需要首先有一个人站出来,由政府主导,以不计得失的心态去扶持企业,政府从参与者转变为服务者和监管者、有的放矢放开金融市场、银行去行政化。面临着经济增长降速、需求结构转型、体制机制制约、资源环境压力等多重挑战,依赖资源、投资、出口拉动的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近年来贺州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大力支持非公有企业,推动了大批中小企业新设和快速发展。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可充分利用“珠江-西江经济带”和“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两带叠加的优势,深化与周边城市多方合作,提升中小企业在西部大开发产业中的竞争力。借着“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开展的契机,利用西江经济带优势,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量加大、跨境合作机遇增多,发展普惠金融,多样化产品提升资源配置合理性与经济效率。政府应大力发展城市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督促中小金融机构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条件。督促企业转化任人唯亲的思想观念,对就业人员提供相关素质考核和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院加强合作,培育高新技术,以优厚的福利吸引高校人才,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