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2018-12-31牛司平朱宝忠

关键词:专业学位普通高校硕士

牛司平,朱宝忠

(安徽工业大学 能源与环境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自2009年起,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2018年,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满足国家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统筹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专业人才培养,实行分领域管理将工程专业学位类别调整为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8个专业学位类别。这种分领域管理的模式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学位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学术型学位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具有学术和实践相统一的特殊学位类型[2]。但是目前培养模式还不成熟,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类同的情况,或者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简单理解为职业技能的提升,没有充分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学术和实践相统一的职业性,未能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因此尚未完全达到国家提出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2-4]。由于自身条件和平台的限制,这种情况在地方性普通高校尤其突出。为了更好地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工作,使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探讨目前地方性普通高校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遇到的困境与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源质量不高

学生在考研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比自己所在学校层次高的学校作为报考目标。优秀的学生向985/211高校聚集,最终导致地方普通高校的研究生的质量一般。另外,研究生的生源主要为应届毕业生。尽管本科生培养中有实习实践的教学环节,但对于地方性普通高校而言,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实习实践的教学环节对本科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不明显。因此生源质量不高,导致培养工作难度加大。

(二)课程体系不完备,授课环节不合理

很多地方性普通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里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主要还是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而案例分析的课程比重很小。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建立自己的案例库。案例分析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很多学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基本上会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安排在一起同时授课。众所周知,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不一样,培养目标也不一样。但是教师在上课时很难做到两者兼顾,往往偏注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相对较少关注实践方面的内容。

(三)校外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指导经验缺乏

目前,国内的像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层次比较高的院校,校外指导教师数量充足,甚至还要进行遴选。而对于地方性的普通高校而言,其校外导师一般都是通过一定的人脉关系而建立的。其实他们本身并没有很强的意愿,只是碍于情面,并且数量偏少。由于校外指导教师的日常工作繁忙,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到相应的研究生的培养环节。有的会参与到研究生的答辩环节,有的可能仅仅是在毕业论文上签个字而已。

而对于校外指导教师,学校很少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经验不足。尽管校外指导教师都来自于企业或设计研究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却不能将专业技能很好地传授给研究生。

(四)校内指导教师工程背景欠缺

在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在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的过程中主要偏注于教师的学术水平而不是工程实践的经历和背景。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很多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基本上也都是沿袭着从学校到学校的发展过程,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在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也是捉襟见肘。

(五)学校的教师考核和晋升机制存在导向性问题

不管是学校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还是对晋升职称的要求都主要还是以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为主。因此,在大环境的推动下,指导教师还是把主要的经历放在申请科研项目和发表科研论文上。不愿意花费时间主动地到企业中增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地方性普通高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

(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环节没有受到重视

尽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突出了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并且规定了相应的时间,但是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学校和指导教师并没把实践教学放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可能是由于指导教师不够重视,地方性普通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加一些实践竞赛活动,比如“挑战杯”等的意愿也不强,并且错误地认为参加这些实践竞赛和自己的学业没有太大的关系。

(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的实践意义不强

笔者发现只有一部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与其专业实践内容相关或来源于实践,而其它毕业论文与专业实践内容毫无关系。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实践只是为了完成培养目标中所要求的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而已。有的学生甚至没有参加专业实践,只是找到相关单位开具了实践证明。

另外,根据一些高校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调研报告、企业技改、科技项目等。但是目前上一级主管部门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论文抽查的时候主要还是以学术水平来评价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很多指导教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要求一样,都要完成一篇学术论文。相反,能够增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调研报告、企业技改、科技项目等形式并不受青睐。

二、改进措施

学校和社会要转变认识,不能把目前地方性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指导教师。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合地方性普通高校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一)提高生源质量,建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互转机制

有条件的地方性普通高校可以借助广大媒体和社交论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名度,并通过举办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活动使更多的本科生了解到学校的专业特色。采取一定的激励和奖励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另外,还要建立良好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互转机制。无论是在复试环节还是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鼓励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学生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对于爱好学术、实践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可建议其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二)完善课程体系,优化上课环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开。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安排应做到理论课少而精,授课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加与工程实践有关的内容,强化案例分析,尽量安排工程实践背景强的老师授课,还要加强案例库的建设。

(三)增加校外指导教师数量,加强校外指导教师的培训

学校要采取措施增加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校外导师的数量。一方面,学校要适当提高指导教师的薪酬待遇;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发掘一些校外指导教师。尽管校外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却经验不足。因此,建议学校在完成对外指导教师的聘任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了解研究生培养的方法与过程。

(四)转变校内指导教师遴选方法,增强校内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背景

做到术业有专攻,学术能力强的指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背景好的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转变指导教师遴选方法,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选拔可以根据其学术水平和能力,而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则要考虑其工程实践背景。尽可能地避免没有工程实践背景的学术型导师来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校可以制订相关的政策和奖励办法,鼓励缺乏工程实践背景的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以博士后或挂职锻炼的方式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一定的时间,增加工程实践能力。另外,学校要以培养双师型指导教师为政策导向,鼓励更多的老师参加相应的执业资格考试。

(五)优化指导教师业绩考核方式

改变现有的业绩考核方法,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分开考核。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的考核可以偏重于科研项目和论文。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业绩评价可以侧重于横向课题和专利,不要将论文作为评价指导教师的主要方式。

(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监管

把实践教学放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校或学院要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管,建立相应的平台,指派专门的老师负责过程控制和相关文件的验收。为了提高效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只负责实践内容的准备和实践效果的评定。

与奖学金等奖励政策挂钩,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实践竞赛、拓展实践能力。在评价标准上要做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致,企业奖学金要侧重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另外对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要过度强调论文,要鼓励其申请专利。制度上要建立专利和论文的等价互换机制。

(七)增强毕业论文的实践性

校级研究生主管单位要把握好方向,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毕业论文一定要和专业实践的内容有关联。鼓励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调研报告、企业技改、科技项目等形式完成毕业论文。

三、结语

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当前一些地方性普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分析了目前地方性普通高校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普通高校硕士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