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游戏的视听语言特征研究

2018-12-31张煜鑫姚孺婧刘林钰

关键词:界面设计手机游戏用户

张煜鑫,姚孺婧,刘林钰

(安徽工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2)

手机继电视、电脑后,作为又一游戏平台的延伸,和其他设备相比,也许不是一种最佳的游戏设备。手机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导致游戏内容的研发受到技术瓶颈的制约较多,如手机屏幕尺寸、画幅相对较小、流量较少、内存较小等。但手机作为第五大媒介具有便携的特性,手机游戏拥有其它平台所不能取代的优势——“碎片化操作模式”,这里的“碎片化”不仅是指时间上的碎片化,也是指空间上的碎片化。手机游戏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直接把PC游戏移植到手机上并不是最佳的创作方式。目前,对于手机游戏,人们更多的是从营销渠道、宣传模式、内容构造、玩法机制等层面进行探究,对于手机游戏视听语言特征的研究较少。本文将通过对手机游戏视听语言的分析,深入探索游戏在手机移动终端领域的发展前景。

一、影响手机游戏设计的现实因素

受手机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手机游戏不能像PC游戏或其他设备上运行的游戏那样追求庞大的游戏体系或精美的游戏场景,因而手游设计者们要注意五大现实因素。

(一)屏幕尺寸

便携性是一把双刃剑,手机的便携性在成就了其快速普及率的同时,也让尺寸窄小成为游戏操作体验欠佳的影响因素之一。与其他承载平台相比,手机的屏幕尺寸要小得多,分辨率显示也相对较低,由此导致色域、色阶等相对窄小,这些缺陷都会对手机游戏视觉效果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找寻其他出口,来弥补由于硬件条件的制约而造成的遗憾。

(二)内存容量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手机容量有32G、64G、128G,但手机作为生活智能化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服务范畴不仅针对游戏,还可以为用户提供通讯、交际、拍摄、阅读、网购、导航、视频播放、气象预报,甚至理财等很多增值服务。受手机系统自身所占内存容量的限制,可提供给手机游戏的容量空间相对于其他设备平台则显得尤为不足。

(三)网络流量

手机基于移动网络和无线网络通信,其网络运行的速率、稳定性和电脑依靠的Internet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并且无线网络往往受到地点、空间范围等限制,在多人共用无线网络时,还会导致网速卡顿,造成游戏过程中流畅度体验欠佳;而使用大量的移动流量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因此设计出适合于手机移动终端的网络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人体工程学

对于一款在移动终端进行的游戏,手机游戏面临的巨大影响因素是用户拿在手上的既是屏幂也是游戏控制器,这增加了基于人体工程学游戏界面设计的难度。以人为本的用户体验设计是最前沿的设计潮流趋势,而游戏又是把用户体验发展到极致的产物。在手机中,点、捏、滑动、扩、重力感应、声控感应等模块适应转换都是需要在设计中考虑的,尤其在更加复杂的游戏中,良好的游戏操作体验是决定游戏生命周期长短的关键。

(五)碎片化操作

人们对于手机游戏的操作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逐渐碎片化了。时间上倾向于短暂、无序、即时、快节奏、高效率;空间上倾向于移动、分散、低沉浸、掌上空间的重构。这使得用户由固定的玩游戏时间地点中解放了出来,同时也更改了用户把玩游戏的偏好和习惯。“微形式”的游戏作品创作在手机游戏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考虑到以上这五点现实因素,我们关注的是在手机移动终端上,基于现有影响因素,如何尽可能减轻小屏幕、小内存、少流量以及特殊性的操控方式所带来的不适。

二、手机游戏的视听语言特征

游戏作为被人们公认的“第九艺术”,与其它八大艺术形式(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电影)一样,以自己独有的视听语言,向玩家呈现了一个交互性极强的虚拟世界。合理视听语言的运用,会使手机游戏的表现力更加出色。

游戏和电影、动画相比有着极强的交互性。视听感官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互动交互过程。研究手机游戏的视听语言不仅对探讨手机游戏本身的审美模式、创作方式、内容构成有意义,而且在设计者进行手机游戏创作过程中也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最终塑造出手机游戏的文化形态。下面将从界面设计、角色场景设计、音乐和音效设计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究手机游戏独特的视听语言特征。

(一)手机游戏界面设计

手机游戏的设计,属于手机增值业务的一部分,和其他应用设计一样,要遵循手机界面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但同其他应用型产品相比,游戏拥有交互性极强的特点,这要求游戏研发者在极度关注用户交互体验的基础之上,结合手机界面设计一般性原则,对游戏界面设计进行剖析。

手机游戏的界面设计不单单是对游戏内容的视觉点缀,更要追求界面操作上的易用性、流畅性、多样性。真正好的游戏界面应做到把游戏的主旨和特色直观地表现出来,界面元素简洁又醒目、多变又统一,切忌不可喧宾夺主,信息冗杂。

游戏的叙事方式是非线性的、交互性极强的,拥有强大的逻辑性在游戏设计中尤为重要,若设计者在前期设计时忽略了交互逻辑的处理,到了游戏开发尾声或游戏更新维护时,其体验感往往会差强人意。在“微游戏”倾向化的手机平台中,游戏界面的处理除了追求逻辑性之外还要注意逻辑关系的精简化,考虑界面设计是否可以真正起到快速引导的作用,让用户在短时间内领会游戏该怎么玩,并有玩下去的冲动。若在游戏界面引导的过程中就让用户丧失了兴趣,那么这款游戏的生命周期将如昙花一现般短暂。

(二)手机游戏角色场景设计

手机操作时空的碎片化,以及视觉距离极大缩短化的变革,引起了手机游戏角色场景设计构筑上侧重点的改变。对于受内存和流量限制的手机来说,手机游戏在设定时应把握竞技性、新奇性和速度感,而不是过于强调精美的画面,过于精致细腻的人物设定或庞大宏伟的游戏场景,否则会导致用户对游戏运行流畅度的体验欠佳。

对于手机游戏来讲,其要点就在于鲜活的角色形象,角色设计是整个手机游戏设计的灵魂。因为用户是通过角色带人到游戏的情境之中,角色以虚拟的形象贯穿了整个游戏的始终。针对手机游戏的角色设定,要求特色鲜明,易操作,有亲和力。而针对手机场景的设定,在有限的内存与流量的技术瓶颈上,要做到角色和游戏整体风格统一,同时避免多视角近距离的穿帮镜头等。

(三)手机游戏音乐和音效设计

音乐和音效,是手机游戏中两项经常被忽略的关键元素。“You see it,you hear it,you believe it”是在迪斯尼流传的一句经典名言,这体现了好音乐,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可以使整个游戏高低起伏,融会贯通;而好音效,则可以配合手势操作,使角色场景的呈现活灵活现。

音乐用于表现情感,音效用于体现真实,两者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构建了手机游戏良好的互动体验以及虚幻与现实世界的交叉转换。音乐和音效元素在游戏创作初期,提前考虑到游戏设定当中,会产生加乘效果。音乐音效受地区的影响因素较小,用户在声音识别上有一定的共同性。因而,优秀的音乐音效可以让游戏获得更长的生命周期和较高的下载量。

手机游戏区别于其他平台游戏的主要特点是其表现形式的间断性以及播放环境的嘈杂性。那些细微的音乐思绪的表达或者情感铺垫等,在可能随时被打断的碎片化时间轨道上,以及噪音较大的空间环境中被遮盖住了光芒。手机游戏作品的创作应把受众者接收声音的信息放在首位,音乐旋律显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音色的突出和冲击性,需求的是比较明朗欢快的节奏,同时旋律力求简单,一般会选择规律性较强的音乐,以增强游戏的辨识度,产生“洗脑”的听觉效果,让用一听到音乐就知道是什么游戏或进入到关卡的什么环节等。

三、手机游戏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移动游戏现有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仍遇到“瓶颈期”,重度手游向轻量级转变、向细分领域发展的趋势日益显著,用户的需求也愈发呈现多元化;具有高强沉浸感和互动性的VR、AR等呼之欲出,手游跟现实生活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但后续技术的开发目前尚不成熟。当下,移动设备并非是承载VR、AR的最佳平台,其运用方式的价值也有待观望。

在此情形下,手机游戏产业想要继续保持上升势头,需要在影游融合、AR游戏、VR游戏、电子竟技和游戏直播等方面下功夫。透过移动VR,AR的起步、电子竞技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不远的将来,手机将再次打开游戏新格局的篇章。手机媒介作为移动端的第一大户,不仅改变的是我们玩游戏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手机游戏设计会遇到的现实影响因素,从界面设计、角色场景设计、音乐和音效设计三个方面探究手机游戏独特的视听语言特征。在设计的过程中把握界面设计简洁统一、逻辑主干清晰,角色场景等设定特征鲜明,突出声效的“标志化”,是手机游戏设计需要重点注意的。

猜你喜欢

界面设计手机游戏用户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手机游戏沉迷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在路上:手机游戏的2010:引爆点:手机游戏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