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家庭罗曼史》解读安妮塔·布鲁克纳的女性观

2018-12-31

关键词:多莉哈里母亲

吴 群

(合肥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安妮塔·布鲁克纳是当代英国最活跃的女作家之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涉文坛以来,迄今已有二十余部小说问世,其中《湖滨饭店》获得了1984年英国小说布克奖。安妮塔·布鲁克纳创作的年代,正值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布鲁克纳作品却因缺乏其他当代女作家笔下为女性主义运动摇旗呐喊的新女性形象而遭到了不少女性主义者的责难,甚至被批为“英国文学腐朽的一面”[1]。然而仔细研读布鲁克纳的作品就会发现,她深入描写了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状况和内心世界。以布鲁克纳1993年出版的《家庭罗曼史》(又名《多莉》)一书为例,这部小说很好地诠释和解答了这位女作家的女性观。

小说的叙述者是一位名叫简·曼宁的年轻女性,从小与父母居住在伦敦郊区的一栋房子里,每日读书散步,生活宁静。在简17岁时,父母先后去世,她的身心遭受很大的打击,后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获得评论界的一致认可。此外,简还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她的舅妈多莉的一生。多莉出生法国,自幼家境贫寒,后与母亲移居英国,嫁给了简的舅舅雨果,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酷爱交际和玩乐的多莉花钱如流水,在丈夫暴病身亡后,面临着经济上的窘境。然而靠着婆婆提供的一笔数目不多的生活费和简的母亲亨丽埃塔时常接济,多莉仍然生活得体面优雅,定期举办社交聚会,整日莺歌燕舞。寡居多年之后,多莉爱上了花花公子哈里并被他骗财骗色,巨大的打击令多莉一度消沉。之后她搬进侄女简为她买下的小公寓,与一群中老年妇女为友,重新开始新生活。

布鲁克纳在小说中描绘了两代女性不同的人生轨迹,也反映了20世纪不同时期英国女性的生存状况。20世纪初,英国女性选举权运动进入高潮,并在1928年获得平等选举权。“但女性并未因此真正受到平等对待,男性依然比女性拥有更多受教育、工作的权利,有比女性更高的工资,女性也依然被要求留在家中履行妻子与母亲的职责。”[2]161尤其是下层女性,虽然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却只能从事简单低级的职业,收入甚微,无法摆脱贫困的生活和受剥削的现实。正如波伏瓦说:“无疑,她们只是作为经济受压迫阶级的一员获得独立的。”[3]544二战爆发后,大批英国女性为国效力,加入到工作的队伍中来,获得了许多过去由男性把持的岗位,女性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和提升。20世纪 60年代末70年代初,英国女性掀起了女性主义运动的新一轮高潮,不同以往的是,她们赋予男女平等以新的内涵,“即由政治和经济的平等,扩展到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务劳动、养育子女和夫妻关系)等方面的观念上的平等”[2]227。通过不懈的斗争,女性的工作领域更为宽广,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拥有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小说中的多莉是出生在20世纪初西方社会底层女性的典型代表,当时的女性仍然在为自己的基本权利而斗争,没有显赫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教育背景注定了她们没法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过上向往的生活,所以她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相当的局限性。而简代表的是二战后英国新一代的年轻女性,她们的成长经历了急风骤雨似的女性主义运动的洗礼,不管是在职业、生活以及婚姻方面都面对着更多的选择,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一、布鲁克纳对多莉的理解和钦佩

女性主义者们往往对多莉采取批判的态度,认为她是个不会自食其力的寄生虫,虚荣、自私、浮夸。“多莉是一个玩物,被当作玩物抚养长大,不知道成年人的责任为何物。”[4]180“她吞噬一切,将周围人的生活和资源吮吸殆尽。”[4]185作为故事的讲述者,简在幼年和少年时期同样对多莉感到厌恶和排斥,可成年之后的简却逐渐开始理解甚至佩服多莉。借简·曼宁之口,布鲁克纳为多莉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方式作了辩护,表达了自己对多莉其人的同情和赞赏。

(一)多莉的金钱观

多莉最大的弱点就是她过于物质化,她之所以嫁给雨果是因为他出生于富有家庭,可以让她过上舒适的生活。多莉婚后更是奢侈无度,在丈夫死后也不愿改变奢靡浮华的生活作风,靠亲戚接济来维持她光鲜亮丽的生活。这也是女性主义者对多莉这一人物批判的重点。

然而简对多莉家庭背景的描述让读者了解到多莉的金钱观是由其成长环境决定的。在多莉很小的时候,不负责任的父亲就离家出走,留下孤儿寡母。多莉的母亲以做缝纫谋生,没日没夜地在小公寓里为社会底层的年轻姑娘们裁制衣服,最终落下眼疾,几近失明。母亲多年辛苦劳作却换不来母女二人的体面生活,逐渐长大的多莉内心渴望能够过上好日子。“她下定决心,虽然这些还只是梦想:她想住更好的房子,吃更好的食物,让她母亲不再这么辛苦工作。”[5]50

波伏瓦在《第二性》中对劳动阶层的女性有这样的分析:“对年轻女人来说,只要献出自己的身体,就可以融入特权阶层,这样一个阶层的存在,几乎是不可抗拒的诱惑;……如果她满足于所挣到的工资, 她只会是一个贱民;住的差,穿的差,无缘享受各种娱乐,甚至爱情。……她必须取悦男人,才能成功地过上女人生活。”[3]544-545多莉的人生选择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处底层阶级,又没有受过良好教育,要想摆脱卑微的地位和困窘的生活,只有依靠男人。因此,在与母亲移居英国走投无路之际,多莉抓住了雨果这根救命稻草。她并不爱他,而是看重他的经济条件以及软弱的个性。婚后丈夫完全对多莉言听计从,她也最终摆脱了婆婆的管束,与丈夫定居布鲁塞尔,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虽然丈夫的中年早逝让多莉失去了经济支柱,但她却调动各方面资源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能力。婆婆打发她的一小笔钱仅仅够她维持生活,而她得支付房子的租金,女佣的薪水,还有举办桥牌聚会和其它社交活动的开支,只有不时地向身边那些贵妇牌友们东借西凑,缓解经济压力,或是赤裸裸地向雨果的妹妹亨丽埃塔要钱。“她对我们将钱闲置感到鄙夷,……如果钱是她的,她可以买衣服,办聚会,住旅馆,花钱来实现年轻时的幻想,那时候贫穷的她坐在母亲的工作间里,向往着更广阔的世界。”[5]121对于自己的要钱行径,多莉并不引以为耻,反而认为自己能够让亨丽埃塔从母亲那里继承的丰厚遗产发挥其价值,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钱来提高生活品质,而对于清心寡欲的亨丽埃塔来说金钱实则毫无用处。这种逻辑虽然不能令人信服,却也可以理解。

(二)多莉的生活观

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布鲁克纳在小说中特地设计了另一女性形象与多莉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反衬多莉的活力与勇气。简的母亲亨丽埃塔性格内向文静,她的生活就如同平静的湖水,波澜不惊。自幼不受母亲喜爱的她,在丈夫那里找到了避风港,两个人的生活平淡而快乐,犹如世外桃源。“我的父母相互庇护,在威尔士王子区的房子里,在劳勒小姐少言寡语的陪伴下,找到了他们在自己爱矫情的母亲那里从未有过的宁静。”[5]8

而这种生活在多莉看来完全是不能忍受的,她这样评价亨丽埃塔:“我爱她!可她在我心目中不是个真正的女人。她就坐着看书。真正的女人是有活力的,简!”[5]174多莉所追求的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生活。她多次告诉简:“让他们认为你总是在唱歌跳舞。”[5]3多莉活力四射,喜欢打扮,热衷交际,生活就是她舞台,她渴望成为焦点人物,全场注目的中心。因此哪怕是手头紧张她也要定期举办桥牌聚会,为客人们提供好吃的茶点,让自己的家变成热闹的社交场所,只为了那份做女主人的骄傲和满足感。

同样面对丧夫之痛,两个人的反应也截然不同。亨丽埃塔在丈夫去世后悲痛欲绝,自暴自弃,她有良好的经济条件,还有一个可以相依为命的女儿,却完全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丈夫的死带走了她的灵魂,她在世上只剩下一个空空的躯壳,全然忘记了照顾女儿的责任,也顾不上抚慰女儿内心的伤痛,最终心脏衰竭离世,丢下年轻的女儿一个人茫然地面对今后的生活。

而多莉在短暂的悲伤之后表现出极大的勇气。“‘我总得勇敢点,不是吗?’她勇气十足地一笑,‘生活会很辛苦,但我从来不是个喜欢自我怜悯的人’。”[5]72失去生活的依靠没有让多莉消沉,缺钱的窘况也没有让她畏缩。多年来,她独自一人承受生活的艰辛和不如意,却仍然光彩照人地活着,甚至是在后来遭受情人背叛、母亲去世、女仆离去的多重打击下,多莉有过片刻的意志消沉,却仍然重新振作起来。她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出现,与一群独居的中老年妇女为伴。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光彩夺目,却仍然开心地过着晚年的生活。相比亨丽埃塔的弱不禁风,自怨自艾,多莉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永远积极乐观,充满勇气和战斗力。

(三)多莉的爱情观

多莉不爱自己的丈夫雨果,与他的结合,完全是为了稳定安逸的生活。而寡居多年之后,多莉遇见了哈里,并且疯狂地爱上了他。多莉对简这样来描述她对哈里的感情:“我们是一类人,我们彼此了解。没人能做到这点,真的。所以我才这么想他。我们在一起两年,美好的两年……他让我体会到我从来没有过的感觉,甚至是我结婚时也没有过,…… 哈里是我喜欢的类型 ……”[5]199-200哈里只是经营一家租车行,经济上并不富裕,也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多莉却毫不在意。在哈里的花言巧语下,多莉甚至心甘情愿把自己的钱交给他去投资。以多莉处事的精明,怎么会不知道这是哈里骗钱的手段,但她甘之如饴,只是为了坚守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由此可看出,多莉绝不是个势利的女人,为了爱情她可以完全不介意财富和地位,即使后来受到欺骗,也无怨无悔。

(四)多莉的家庭观

表面看起来,多莉冷酷自私,对丈夫没有感情,对丈夫的家人也很冷淡,除非经济困难时才会登门拜访,就连自己的母亲,也被她送回法国在养老院里生活。然而事实上,多莉却是个重情重意,有家庭责任感的人。

多莉的确是为了舒适的生活才和雨果结婚的,但她仍然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妻子,也从未对丈夫不忠。多莉的婆婆托尼个性强势,一心想控制儿女的生活,多莉劝说丈夫接受一份比利时的银行工作,俩人定居国外,最终摆脱了婆婆的控制,这也是多莉为争取自己的快乐和自由而做出的努力。而对于雨果的妹妹,多莉是有感情的。多莉爱交际玩乐,亨丽埃塔一家却喜欢读书散步,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之间注定保持距离。

亨丽埃塔的女儿简从小就觉得多莉作为她的舅妈,始终是那么不可亲近。 “我把她当作舅妈,而不是我的舅妈,因为任何更为亲切的称呼都有不实之嫌,或是暗含依恋的关系。”[5]1尽管多莉没有给予简任何爱抚和安慰,却始终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诫简作为女人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之道:“别忘了。永远要给人留下好印象。”[5]18“可我总认为魅力对于女人比学历要重要。不要小瞧了魅力。”[5]82“‘你要是把你的头发打理一下该多好!’她会这样抱怨,‘毕竟,简,你要进入社会,你会想看起来有吸引力,男人不喜欢阴郁的表情’。” 作为生活在轰轰烈烈的女性主义运动时代的年轻女性,简对多莉的很多说教并不认可,但成年后还是理解了多莉对她的一番良苦用心。

父母双亡的简在圣诞节时收到多莉的邀约,与她一同前往一家旅馆共度圣诞,却发现自己被多莉的情人哈里,以及多莉身边的一众牌友包围,简认为自己只是被多莉利用,来为她买单的。简和多莉激烈争吵,质疑多莉邀请她的目的,多莉竭力否认她的说法,“我是为你好, 想让你看看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让你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5]175。当简指责多莉残忍自私时,多莉回应:“那可能现在你对生活比昨天又多了一点了解。”[5]175可以看出多莉请简来确有私心,但有一点确定无疑,多莉是关心简的,她至少为简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让她明白这个世界的残酷和现实,让她尽快成长起来;让她明白她不能像她的母亲那样一辈子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旦为她提供的庇护之所崩塌,就无法再生存下去;让她学会坚强,独自面对生活中的艰辛与磨难。从这一点上来说,多莉才是真正爱简并为简的未来着想的人。成年之后,简才感受到多莉那些看似荒谬的教导其实一直在指引着她的成长,每当她失去勇气之时,都会想起多莉的叮嘱:“Charm, Jane, charm!”[5]215简把多莉所说的charm(魅力)理解为直面生活的勇气,虽为曲解,却让其精神振奋。所以说多莉是简人生路上的精神导师,而简后来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与多莉的想法也是如出一辙,她要让孩子们了解真实的世界,为他们今后面对人生提前做好准备。

而多莉对于母亲的做法也是无奈之举。多莉自己的生活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母亲也不适应在英国的生活,她的眼睛因常年辛苦工作几近失明,这种情况下将母亲送到法国南部的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母亲死后,多莉非常难过:“我的母亲。她是我的一切。我让她离开,而我本该把她留在身边照顾她的。但我办不到,你明白吗?我过着那样的生活。而且她也想回法国去。她生活在阳光下很快乐,也有人照顾她,可是当我看到她那小小的房间和她养鸟的小阳台,我的心都碎了。”[5]197从多莉的独白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愧疚之情。

由此可见,多莉敢爱敢恨、魅力十足、热爱生活,是一个有勇气有魄力的女性。布鲁克纳认为多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全是由她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经济状况决定的。而在不幸与困境面前,她能够始终保持勇气,努力与命运相抗争,是值得敬佩和尊重的。

二、简代表了布鲁克纳理想中的现代女性

小说中年轻的女孩简·曼宁在更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她酷爱读书,勤于思考,少年时经历了父母双亡之痛,使她更为独立和成熟。生活的遭遇让简·曼宁强烈地渴望为孩子们写书,告诫他们不要过于沉浸在童话世界的虚幻和美好之中,应尽早了解现实世界的艰辛与险恶。她首度创作的作品就得到了评论界的肯定,而在其后更是成为文坛新星,受邀到处讲学。简这一人物的刻画包含着布鲁克纳对女性在现代社会应该如何生存和探寻自我的思索,也体现了她对女性独立和解放等问题的见解和看法。

首先,简认为女性应该保持经济独立和情感独立。简从小就生活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母死后又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但简跟其母亲一样清心寡欲,她从不挥霍浪费,经济上的富足反而成了她的负担。她为了充实自己的生活,情愿去为小公司打工,后来又成了儿童文学作家。简职业作家的身份为她自己的经济独立提供了保障,即便没有父母留下的钱,简也可以过上舒适轻松的生活。正是有了经济上的独立,简才有更多的人生选择。在感情方面,简认为女性不能过多依附男性,要自尊自爱,为自己留有情感空间。多莉对哈里真心的付出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最终被他抛弃。简为多莉感到痛心和不值,同时也在思索:“如果她能够保持本色,像压榨其他人一样地压榨他,他可能会钦佩她,甚至娶她为妻,认为与她为敌不如与她交好。然而她变得泪水涟涟,责怪他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不得不去街上跟踪他……”[5]204简认为假如多莉能够对哈里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卑不亢,可能哈里反而会更迷恋她甚至向她求婚,可是多莉对哈里越是痴迷,越是依恋,哈里却越鄙视她,内心越感到抗拒和反感。这也正代表了布鲁克纳的观点:女性在爱情中迷失了自我,不仅得不到更多的爱,反而会适得其反,被贬低被抛弃。

其次,简对婚姻的看法成熟理智。简并不排斥婚姻,只是认为婚姻不该是女人唯一的选择,而她自己个性清冷,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不适合结婚生子。 “在沉思中的某个时刻,我让自己打起精神,欢迎别人进入我的家我的生活,起初是我自己的孩子,最终是他们的父亲。可是不管是我过往的情感经历还是我的命运,亦或是我的生理状况都把我推向相反的方向。”[5]214她与父亲生前的同事约翰互相爱慕欣赏,却不愿彼此牵绊,所以双方保持距离,继续做朋友。但简对于自己好友玛丽戈尔德的婚礼仍然真心祝福,她知道女人应该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不管是独身还是选择婚姻,只要她内心是快乐的,那就是适合自己的。

最后,简对于两性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简认为男女之间不应该是斗争而是平等的关系。在小说的结尾,布鲁克纳特地开辟一个章节,借简之口来表达她对女性主义和两性关系的看法。简受邀去美国大学做讲座,她对身边那些年轻激进的女性主义者的言论颇为反感。在她们看来,生活中处处充满男性的压迫和剥削,女性们无时不刻不在与男性作斗争。“但是我觉得她们让人感到筋疲力尽,这些好心的女人,她们的日程表上写满了伸张正义,消除不平等的事项,…… 这些年轻的女人被性别问题痛苦地纠缠着。”[5]210“我欣赏她们的热情和勇气。然而内心却不由地怀疑。我不想战斗,我更想不带任何偏见地探索这个世界。”[5]215简认为生活不是战场,两性关系不是都与性侵犯或经济剥削有关,两性关系也并不总是处于剑拔弩张的境地。无论女人的生活处于什么状态,男性都不应该是他们的敌人。生活中有哈里那样的坏男人,他们欺骗女人践踏女人,但也有很多像约翰这样的好男人,他们值得信赖,有责任感和正义感,可以做一生的朋友。简所推崇的正是布鲁克纳对两性关系的看法:平等与和谐。

三、结语

《家庭罗曼史》充分地表达了布鲁克纳的女性观,对于以多莉为代表的旧时代下层女性,女作家对她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局限性表达了理解和同情,而简这一人物所展现的自尊、自强、自立以及她对爱情婚姻和两性关系的认识暗含着布鲁克纳对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状况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展望和构想,对女性独立和解放等问题的思索和探寻。因此可以说,布鲁克纳从未将自己与女性主义隔离开来。正如多米尼克·赫德对她的评论:“她的作品的方向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决心相吻合,这种决心是要借助性别对立之网飞翔,并且倡导一种不要求在性别意义上属于某种党派的世界观。”[6]

猜你喜欢

多莉哈里母亲
新年小精灵
你已经拿到了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活力多莉变形记
哈里·吉尔斯
就为一句对不起
就为一句对不起
给母亲的信
哈里的新女友!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