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企业专业化重组后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2018-12-31张聪麟
张聪麟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71)
近年来,炼油化工企业按照“专业化重组,市场化运营”战略意图,通过合并、分立,逐步进行价值链重新设计、企业文化的重新定位。通过对相同业务进行专业化整合重组,充分发挥专业化合力管理优势,最终达到更好为主业服务的目的。专业化重组有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效益效率。本文从第三方审核评估的角度上,对专业化重组后炼化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探寻风险管理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1 专业化重组的风险分析
1.1 专业化重组概况
某炼化企业启动以绩效考核、精细管理、风险管控为目的专业化重组。将生产主体之外的水务、电气、化验室等部门分别划归为新成立的各专业化公司进行专业化统筹管理,但其业务活动、工作职责仍在原区域内履行。先后完成热电、水务、储运、质量检验分析、机电仪等14个专业的重组。重组后该企业以生产厂为中心成立10个区域,即炼油厂区域、第二化肥厂区域、橡胶厂区域、烯烃厂区域、塑料厂区域、氯碱厂区域、热电厂区域、腈纶厂区域、供排水厂区域、储运厂区域。
重组后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和转变。
a)管理角色的转变。经过专业化重组和改革,原本属于生产厂一部分的车间,变成专业公司下属车间。这些车间原来的管理职责在生产厂,重组后需要生产厂与专业公司进行协调管理。同样,这些车间既要服从专业公司的管理,又要与所在生产厂进行协调对接。
b)职责划分、业务流程再造。职责划分、业务流程经过重新梳理,许多业务原来在各生产厂现在调整到专业公司了,有些职责原来在生产厂的管理部门,随着体制改革划到专业公司,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存在专业公司和生产厂职责划分、业务切割界面问题。
c)防止管理制度、标准不一。业务管理流程的改变如何与管理制度、标准修订相结合,防止制度范畴体系文件、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不一致性的问题;这些专业化重组涉及的车间是执行专业公司的管理制度还是继续沿用原来生产厂的管理制度等,都应该进行统筹考虑。
1.2 基于风险的审核策划
在策划专业化重组企业的审核评估方案时,将基于风险的审核概念融入到方案策划中。即审核方案的范围与程度应基于受审核组织的规模和性质,以及受审核管理体系的性质、功能、复杂程度以及成熟度水平。应优先配置审核方案所确定的资源,以审核管理体系的重大事项。这些重大事项可能包括产品质量的关键特性、健康和安全的相关危险源或重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基于重组风险的审核策划,重点针对该企业专业化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界面不清晰、生产调度方式调整、管理职能转移、机构人员调整等方面可能产生管理风险做为管理体系审核的重大事项进行策划,从审核人日数策划、审核组配置、审核计划安排、审核报告编制等优先配置资源,具体如下。
a)审核策划时增加审核人日数,保证基于专业化重组变更的审核深度和质量。
b)区域审核中审核组配置专业。区域审核中针对重组后区域内其他主要风险专业配备相应专业审核员。
c)审核评估计划策划到位。过去审核按总部加10个生产厂来编制审核计划。重组后,调整为总部加10个区域进行审核计划编制。每到一个生产区域对涉及专业公司的相关车间进行抽样审核。
d)编制区域审核报告。原来1个总报告加10个生产厂报告的模式调整为1个总报告加10个生产区域和运维中心报告,共11个分区域报告。
1.3 专业化重组带来的风险
按照以上策划对该企业进行了基于风险的审核评估,审核发现部分生产区域仍然沿用原来的风险管理模式和要求。
a)专业公司和属地生产厂切割界面管理协调问题。如污水处理问题,在烯烃厂安全环保科审核时发现,污水环保监测LIMIS系统的监测记录显示裂解2 000 m3地池出口和水务车间小污水出口的污水多次不能有效取样分析,所取样的分析结果中COD含量多次超标,造成COD超标的原因主要是小污水气浮装置和污水大罐(由烯烃水务车间管理)长期未清,已超期运行1年,对水质造成影响,也是造成不能有效取样的原因。因专业化重组后管理职能重新划分、切割界面管理协调等问题,小污水气浮装置和污水大罐未能得到及时清理。
b)组织机构调整、管理角色转变所形成的“不管”问题。如成立的专业公司运维中心2015年开展内审,内审没有覆盖机关管理部门,也未到橡胶机修车间实施内审。
c)专业公司在生产厂属地内检修方案的把关审批存在缺失。如橡胶厂仪表车间编制的顺丁装置仪表检修技术方案无审批单位部门。重组前由橡胶厂机动科审批把关,重组后仪表车间仅在进行重大仪表作业时报备运维中心运行调度科,并上报《重大仪表作业审批表》时须附上《重大仪表作业技术方案、施工方案》及《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表》,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重大仪表作业。
d)专业公司所属车间在生产厂属地内直接作业环节问题突出。如氯碱厂水务车间发现某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有进入受限空间时间没有填写离开时间,作业时间超过2 h,只做了一次氧含量分析。专业公司下属车间直接作业环节属地化安全监管存在缺失。
e)新成立的专业公司管理制度待完善、执行不一。如运维中心环境因素识别出电子产品、废旧抹布、塑料等固体废弃物,但未见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管理程序或制度,也未明确负责环境保护管理的人员。烯烃电气车间仍然执行所在生产厂的《电气设备及运行管理规定》《电气运行规程》《电气事故处理规程》等制度,无运维车间电气设备方面的管理制度。
2 风险管理的对策
2.1 专业化重组后风险的应对
按照“组织所处的环境”风险的应对要求,该炼化企业还需要识别和应对第三类风险和机遇,即专业化重组后因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的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包括:①建立识别第三类风险的机制和要求。如对专业化重组带来的切割界面管理协调问题,组织机构调整、管理角色转变所形成的“不管”问题,属地内检修方案的把关审批问题,属地内直接作业环节问题,专业公司管理制度待完善、执行不一等风险识别机制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要求、管理模式等要求,并将职责分工落实到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②在确定各专业领域管理体系的范围、建立管理体系、领导作用和承诺、建立方针、建立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管理评审时予以考虑和应用,通过采取措施的策划,环境目标,支持,运行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等手段进行应对和控制。
2.2 全面风险管理与管理体系改进
全面风险管理针对的就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非常规风险,包括对环境、健康和安全、产品或服务失败的风险,专业化重组的风险等进行全面管控,其管理目的是为企业带来价值。全面风险管理不仅要解决“正确地做事”,还要解决“做正确的事”。全面风险管理解决的是体制问题、制度设计问题、重大决策问题。目前国内外的主要全面风险管理标准,如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和指南》、《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等。其中新版风险管理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修订参考文献之一就是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和指南》。
ISO31000标准中描述了全面管理风险的有效性架构(原则,框架和流程),并将风险管理的“环境建设”列入其管理过程的开始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可以理解为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各专业领域的风险管理标准,即质量专业、环境管理专业、职业健康安全专业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标准。将小的各专业标准这些小循环融入到全面风险管理标准这个大循环中,可以通过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来实现各专业管理体系改进的目的。各专业管理体系的改进又促使了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最终在全面风险管控中实现管理体系的价值创造。
专业化重组后,该企业应对生产厂、专业公司的各专业领域的过程和PDCA构架进行了重新识别和梳理,并将这些小的各专业领域的过程、PDCA循环融入到大的全面风险管理中。通过全面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理,可以使专业化重组后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专业过程、PDCA循环识别更充分、控制更完善、能力得到保障、目标更明确,有效应对和管理专业化重组带来的业务流程界面不清晰、生产调度方式调整、管理职能转移、机构人员调整等方面可能产生管理风险。实现各专业领域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并提升过程、PDCA循环中的风险管理,从而促使和保证企业核心价值链增值最大化。
3 结语
风险管理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业务活动中,是企业管理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专业化重组后的炼化企业来说,识别和应对由于所处的环境变化导致的第三类的风险,就是将风险管理与实际的经营活动进行融合,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将所处的环境的内外部问题,融入到各专业领域的过程、PDCA循环中,通过全面风险管理和各专业领域管理体系改进,实现企业的风险管控和价值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