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研究
2018-12-31刘武
刘 武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保卫处,安徽 马鞍山 243041)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把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双创教育在高校的实施途径,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1]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引导青年学子在成长、成人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2018年3月30日,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提出要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因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如何理顺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关系,发挥协同育人的合力,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思考
(一)双创教育的关键是培育创新精神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比例连续5年上升,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5届的3.0%。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3年后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即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2]在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中,从事低层次创业项目(如开店)的群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张海霞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人”,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励其内在动力。[3]国家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实质就是培养青年学生养成一种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破旧立新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一种兴趣和习惯。当这种兴趣和习惯通过青年学生的代代传承并扩而充之,就会演变为一种社会思维和文化,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力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树立政治信仰
政治信仰决定政治行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当今,网络技术发达、多元文化交错,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文化包容度强,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要引导青年学生坚信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第二,要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情感是人内心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也会缺失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第三,要增强青年学生的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某种信仰和情感,具有凝聚社会成员、形成社会共同体的作用。增强青年学生价值认同,就是要增强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无论是培养创新精神还是树立政治信仰,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培养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就是为了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意义
(一)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双创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开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比赛或建设众创空间,而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塑造创新思维,是一种面向“创业革命”的教育创新,并以此为突破口将高等教育改革引向深水区。教育部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认为,在这个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双创教育要为学生打造自己的“芯片”,塑造全新的思维模式、增强自信的创业意志、锻造核心的创业能力,而这需要将双创教育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培养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其中深耕细作,成为一些领域的“超级专家”。[5]长久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仍停留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掌握上,这是应试教育观念在高等教育的再现,必须改变。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依赖创新型人才和智力支持,依赖科学技术的持续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更加需要高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高等教育必须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培育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创新型人才
双创教育的关键在于创新精神的培育,即一种“企业家精神”,并非创业行为直接孵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恰恰就是引领和培育社会主流价值,让青年学子在多元文化碰撞的现实下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能力水平。因此,高校要在双创教育中引导青年学子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追求更有意义、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功能,铸造青年学子在创新创业路上形成坚定不移,勇于挑战的优良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学子来说,其实就是一种内在驱动力,而这种驱动力对于青年学子内在意志品质的影响、塑造是极其重要的。从更深层次看,这种内在驱动力坚定了创新精神,激发了创新行为,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育人的策略
(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实现课程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树立政治信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双创教育的关键是培育创新精神。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一个国家、民族的创新精神。在教育目标上两者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因此,要发挥好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等融入、渗透进日常教学。改革思政教学的教学方式,真正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引导、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方式、方法组织课堂内容,并注重思政教育的个人体悟。由于我国双创教育起步较晚,可适当引入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被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化基本范式的百森商学院的“创业学”课堂体系,结合课程现状重新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双创教育课程。
(二)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创业教育需要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双师型’师资,但是当前既有一定理论高度又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的‘学者型企业家’或‘企业家型学者’十分缺乏。”[6]目前,高校中创业技能强的教师未必做得好学生的思想引导,思政教师未必熟悉创新创业的流程,结果就是“各扫门前雪”。“双师型”教师应成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方面,就目前来说,要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在高校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组建“讲师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双创的课程设计,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讲师团”成员可以由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创新创业导师、大学生创业者、企业家、社会创业团队等组成,并可依据课程内容进行合理搭配;其二,高校整合相关资源,引导、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积累创业经验,以便更加贴近现实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增强说服力。
(三)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以QQ、微信公众号、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冲击,学生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技术工具极大提高了信息的获取度,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和双创教育协同融合提供了新平台。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高校要用好新媒体,组建校园网络教育平台,利用QQ、微信公众号等手段及时推送创新创业的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者、榜样人物、企业家访谈、科技创新等,并在其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等社会正能量,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