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8-12-31王满琼太湖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安徽安庆246000
王满琼 (太湖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安徽 安庆 246000)
1 工程概况
某县乡公路,地形地貌为跨越崇山峻岭,设计路线线位高,有的高填方达8m~10m,填挖交错,且不规则,其中不少为三面环山的断面。
2 沉降机理分析
由于影响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因素众多,需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合乎实际结论。高路基沉降有两方面:一是地基本身的沉降,地基承载力有限的,在填土路基初期沉降类似弹性变化形式,由于上面重力的持续作用,其承载力进入强化阶段,高填方路基的自重对下面土体结构造成破坏,其土颗粒在外力作用下重新排列组合;二是填土自身的压缩变形,使的土颗粒间结构体位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发生沉降。
2.1 土的压缩性
根据土力学理论可得,路基的沉降取决于土的压缩性,由压缩系数表示。压缩性和土的孔隙率及土压力有关,土颗粒粒径和含水率决定了孔隙率的大小,土压力则取决于土的容重、填土高度,因此分析可知路基总沉降量与土的土质、填土高度以及土体压实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填料粒径大,土质含水量高,压实度差,路基总沉降量就大;随着路基总高度的增加,路基的自然沉降量亦会变大。不同土质的沉降稳定期亦不相同,而土体的压缩表现为土的孔隙比减小,由土体中孔隙水排出速度决定,因此填料的透水性对土体的压缩有很大影响。
2.2 路基压实对其强度和沉降的影响
在高填方路基段,随着地基深度的增加,活荷载对地基的压缩影响逐渐减小,然而恒荷载对地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施工时额外注意土体自重对地基的影响,提高土体的承载力,压实度根据实际现场要有适当的提高。
2.3 高填方路基剪切强度
土力学可知:f=c+tanα,f为土体剪切强度,c为土颗粒间的凝聚力,α为土颗粒间的内摩擦角。
粘性土颗粒间的内摩擦角很小,剪切强度主要靠凝聚力,而砂土的凝聚力很小,主要靠内摩擦角来支撑。粘性土的凝聚力主要由原始粘聚力和固化粘聚力两方面组成:
①原始粘聚力,由土粒间水膜与相邻土粒之间的分子引力所形成的粘聚力,随着土压实程度的提高而增大;
②固化粘聚力,由土中化合物胶结作用而形成的粘聚力,与土的压实度有关,研究表明:当士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到最大干密度时,土体的抗剪强度最大。
2.4 路基压实与沉降量关系
路基压实的不足直接影响路基的强度与变形能力,极容易造成纵向裂缝和沉陷。土的压实度与土的含水量和干密度等有内在联系。经过试验可知,含水量小时,干密度小;随含水量增大,干密度逐渐增大,当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时,干密度达到最大值;其后含水量再增大,干密度又减小。
压实功是影响压实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指压实机具质量、碾压次数或垂落高度、作用时间等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压实功越大,土的最大干密度越大,最佳含水量越小。
路基完工后,压力随着时间的作用,慢慢挤出土体中的水分,土体逐渐压缩导致路基产生沉降;路基施工时虽达到了压实要求的最佳含水量,但压实功不够,当上覆压力大于施工时的压力而使土体变形,路基结构就会发生沉降。
因此,施工中可以增加压实功,以提高路基强度或降低最佳含水量。但是,增加压实功提高土基强度的措施有限度,达到一定限度后,效果反而不明显,而且不经济,不仅会破坏土基结构,而且使得相应含水量减小导致土的水稳定性变差,故施工时不能盲目的增加压实功来提高土的稳定性,实际中,控制土的最佳含水量要比增加压实功的效率高。
3 防治措施
3.1 填挖交界处压实盲区处理
路基沉降量大,压实不到位是首要主因。通过从机械设备和压实工艺着手,在施工现场不断试验、比较、改进,使得填挖交界处沉降量大的质量缺陷得到有效改观。
3.1.1 压实设备选择
山区填方以土石混合料为主要填料,采用振动压路机和冲碾式机械进行强夯,但受地形限制、施工断面小,填挖交错,压实效果差。通过对项目现场不断试验改进,分别采用了冲碾式、落锤式、液压式强夯机械设备,通过逐个比较,交叉组合,最终选用液压式和落锤式强夯组合,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及压缩模量,形成比较均匀的、密实的路基。
3.1.2 增加强夯断面
填挖交界处路基采用强夯,原设计在路床底进行一次强夯,通过同质监、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共同研讨,增加每8m强夯一遍。
3.1.3 压实方法改进
因山区路基施工碾压断面小,采用常规的顺路基向施工,存在台阶根部压实不到位、压实不充分的现象。采用环形压实方法,再结合液压式碾压设备,有效的避免了端面压实不到位现象。
3.2 合理开挖山体台阶
常规开挖方式以爆破或机械破碎锤施工为主。爆破施工过程中振动剧烈,对山体扰动大,易造成台阶内倾角和台阶尺寸不规则,对台阶结构破坏性较强。破碎锤对硬质红砂岩凿除效果差,进度缓慢,台阶尺寸难达到设计要求。
改进的静态爆破方式,静态爆破可根据需要爆破效果,按照现场岩石临界面,通过在岩石上精确的放样、布孔,可以较精确的控制台阶的内倾角及具体尺寸,增大路基与山体的摩擦力和具体搭接宽度,对山体扰动小,台阶结构完整性强。
3.3 埋设小导管,反挖处理
施工中均未发现泉眼,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发现在山区,因雨水充沛且集中在4-8月份,山体有很多微裂缝,平时无渗水,在山体饱水的情况下,会沿裂缝渗流,如果全部采用碎石盲沟成本增加过大。
通过对已完成的路基进行开挖调查,发现部分山体在填挖交界处存在积水,影响路基的施工质量。
采取在填挖交界处设置带孔洞的小导管,周围有碎石包裹,在降雨后对小导管进行监测,对有渗水情况的路基进行处理,增设碎石盲沟,将水排出路基,有效控制造价同时,确保了路基质量。
4 结语
结合本次工程实践,分析了地基不均与沉降的机理,采取了一些创新防治措施,有效减小了路基沉降量,避免了高速跳车、路基裂缝、路面积水等现象的发生,增加了行车的舒适度,有效的降低了事故的发生。同时路面裂缝减少,也节约了后期运营养护的成本,为公路建设质量控制提供了一条新的方向。
总之,对于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病害,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科学研究,查明产生的具体原因。同时要严格按规范设计与施工,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从根本上降低高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有效增强高速公路的使用功能,延长其有效使用时间和提高其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