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出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8-12-31王素玲高天惠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教师

王素玲,高天惠

(1.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安徽财经大学 图书馆,安徽 蚌埠233030)

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发布了涵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的“国标”。在“国标”中,教育部明确了专业类教学质量的核心原则标准,即强调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以学生学习效果和结果为目标的产出导向原则。

中级财务会计是本科财会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对财务会计体系中会计理论的主体知识和会计实务中最具经常性和应用性知识的阐述,是对基础会计所揭示的基本理论及方法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后续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专业课程知识的基础,在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转型和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修订内容等多因素叠加背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入融合,MOOC、SPOC等新的学习方式出现,实践性应用要求越来越强,课程新内容迅速扩充,这些都给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具体课程教学,尤其是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改革的契机。

遵循以学生学习效果和结果为中心的产出导向原则,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存在哪些影响产出效果的问题?如何基于产出导向原则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就此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一、多因素背景下影响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产出效果的主要问题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会计学、审计及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已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课程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互联网+”、应用技术转型和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修订内容等多因素叠加背景的影响,该课程仍存在以下影响学习效果和结果的突出问题。

(一)“互联网+”冲击了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主要是围绕传统企业一般性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阐述。但随着“互联网+”导致的无边界虚拟企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产品渠道及客户数据等“战略资产”为主的企业的大量出现,会计的核算基础、前提和要素确认方法等都面临较大的挑战。传统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忽略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预测反馈作用,轻视会计的管理能力。2016年3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宣布将财务机器人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并于2017年上半年推出相关产品。核对类、收集类等重复性高、技能性低的工作,分录、记账和报销等工作正在被财务机器人替代,数据和流程化、标准化方面的工作未来可能被替代。在此背景下,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因而,财会类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会计核算知识,还要了解生产、业务、物流、战略等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要学会市场预测、财务规划、成本控制等对企业盈利和发展至关重要的相关专业知识。但是,相关知识的交叉在当前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尚未得到体现。

(二)应用技术转型提高了中级财务会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融难度

已故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认为,“会计理论同一切其他理论一样来自实践,又应回到实践。来自于实践,意味着我们在观察大量会计现象之后,从中发现某些带有共性的特征,通过理性认识,把它上升为‘概念’,‘概念’就属于理论范畴。”[1]学界统一的观点认为会计理论是人们从会计实践中总结出的关于会计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解释说明,是一套紧密相连的、具有假定性、概念性和实用性的会计原理,是指导会计实务一般框架的内在思想。“来自实践,又应回到实践”精准地概括出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二者间的本源关系。

大量的针对财会类专业毕业学生的调查反馈认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对其财会工作帮助最大。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负债、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的会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等课程主体知识,正是会计实务中最具经常性和应用性的知识。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日常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和谐交融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已是普遍共识。随着教育部要求实践教学学分在整个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占比例的逐年增加,部分高校实践总学分占总人才培养方案学分的比例已达到30%~40%,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基础会计手工实验、管理会计实验、审计学实验、会计信息系统实验、财务报告分析实验、专业实习、会计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在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学时限定的条件下,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信息量非常大(多数高校其理论教学已达90~118学时),许多高校不得不将该课程实验教学放在综合实训模块中部分性地体现,无法形成与课程理论教学相对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三)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修订内容增大了中级财务会计难度系数

与基础会计课程相比,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信息容量大。目前,一方面,课程在内容上涵盖了财务会计体系中的绝大多数主体知识,只将特殊业务和合并等更深化的业务纳入到高级财务会计中;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多元化程度增加,课程知识点也越来越多,难度系数亦更大。如金融资产、金融负债、长期股权投资、应付债券等业务,对没有金融知识基础的学生而言无疑难以深入理解掌握。再者,与其他课程不同,中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与税收法规等关系密切,课程内容不仅受新修订会计准则内容变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不断新增或修订的相关税收法规变化影响。2007年39项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2017年新会计准则修订内容又全面实施,在此期间新增或修订的单一会计准则和相关税收法规实施都使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处于不断更新与扩展中,教和学的难度都进一步提升。

(四)传统教学模式向自主学习模式转换提高了学生适应能力要求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往往通过教师“传授”方式来完成会计课程的学习。课程大纲、教案甚至是精品课程的课件、视频等都是课程“传授”服务的说明书。教师的任务只是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照本(PPT)宣科,围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原则和“报表扎平,天下太平”的结果进行“传授”。这种模式虽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但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任务只是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怠于思考,只死记硬背各种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长期潜移默化影响下,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能力,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目前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自我反馈式”和“启发式”等多种,其共同点都是注意完善各类教学资源建设,提供给学生丰富立体的会计实践学习环境,避免在学习中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启发学生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学生围绕实践过程中引申出来的专业问题进行调研、分析、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学习。在以上的自主学习模式中,强调学生“学”而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模式对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学习的适应能力要求大大提升。特别是对内容多、信息容量大、难度系数大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而言,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会形成因个人学习能力差异引起的课程学习有效性差异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偏离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基于产出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会计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承担着进一步深化基础会计知识,重点深入解决六大要素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的任务。基于产出导向原则,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即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达到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和结果的产出导向目标要求。一是基本知识要求。即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经济业务核算基本原理,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二是基本能力要求。即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三是职业素质要求。即培养学生专业敏感性和职业思维性等职业素质。

三、基于产出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对策

(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以学生学习效果和结果为目标的产出导向原则要求,“果”在学生,但“因”在教师,教师负有更重大的教学改革责任。教师除应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外,还应特别关注课程改革创新和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是核心,提升教师素养是关键。

第一,教师要从“教得好”向“学得好”的理念转变。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同时,教育又有自身的规律。例如,教育具有非决定性、非线性的特点,教师讲课与学生学习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决定关系[3]。因为各种知识进入大脑之后,要经过内化,才能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思想、灵魂。一些教师认为,“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总以为自己讲了学生就接受了,就学习了。这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十分重要的根源之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个性,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学进行科学评价,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而不是“教”,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第二,教师应增强大数据思维,学会多种方式结合快速更新和获得最前沿的会计学科知识。不仅要通过各类国内外培训、教学研讨等更新和获得学科知识,更要学会利用大数据寻找会计最新、最前沿的学科信息,将会计热点和会计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同时,多参加会计软件、教学方法的操作培训和课程培训,增强对新兴会计软件或教学软件的了解,并将此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第三,高校应定期选派教师赴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产学研践习,并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和创业创新实训项目等多种形式的实战竞赛,以提高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

第四,高校应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各类各级教学研究项目,并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引进企业会计骨干担任课程兼职教师,承担课程实践教学任务,共同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高。

(二)有效利用信息平台,“线上解决硬知识,线下提升软能力”

“互联网+”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进行线上学习提供了平台和条件,高校应根据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利用互联网等虚拟媒介实现课程部分知识的网上学习。课程教师可以针对每章节内容,在线下课程教学中构建知识点图表,向学生展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针对难度系数大和内在关系密切的章节,教师应多运用分组学习与讨论等方式,增加学生理解深度。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避免单一填鸭式教学带给学生的枯燥乏味,更重要的是能使教师拥有充足时间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课程目标。目前MOOC平台上的“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等网站均有开设相关会计课程,许多高校也开设有中级财务会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更多高校选用的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或“十二五”规划类教材,教材本身配套的课件及视频也方便学生线上学习[4]。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中查找相关会计专业前沿信息,更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视角来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对纷繁复杂的会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结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将课程内容科学地设计成多个学习模块,并通过案例导入、问题思考、试题精选、概念辨析、特别提示、拓展思考、案例链接、重点小结、课后作业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将模块中的知识点贯穿起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模块中导入案例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选取案例要注重与资本市场热点问题的结合,如四川长虹的应收款项计提、创业板公司万福生科造假流水线曝光、南方食品自创实物“赠送”分红、万科宝能的股权之争等案例,均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相关内容关系密切,可作为应收款项、所有者权益、长期股权投资和收入利润等章节的导入案例。在案例导入的基础上提出与章节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上市公司业务,为他们后续上网查阅资料等自主学习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对于课程中需要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案例链接或给学生列出相关案例,用拓展思考引领学生课外进行延伸的探究性学习。对线上或线下课程中的难点和重要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概念辨析、试题精选、特别提示、重点小结等多元方法,结合点面对比及图表总结进行分析。如此,一可以教会学生从繁杂的知识中梳理有序结构,二可以帮助学生从内在逻辑、处理理念等方面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及会计准则的理解与应用。在上述教学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再“嵌入”会计实际操作、会计职业判断、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等能力的培养,切实在各层面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夯实各教学环节,最终达到提升中级财务会计学习有效性的目标。

(四)构建与产出导向相匹配的教学考评保障机制

实现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以学生学习效果和结果为目标的产出导向原则目标,关键点还在于构建多元创新的、与产出导向相匹配的的教学考评保障机制,明确课程效果监控重点,避免只对教和学进行单一量化考核。多元创新的、与产出导向相匹配的的教学考评保障机制至少应包括:第一,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个性发展为导向,制定和逐步完善适应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状态的、符合环境背景要求的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归属点确立为“学”。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中心,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奖罚政策,并在此层面开展各项教学管理和督导工作。同时,结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的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职业素质提升效果的“国标”指标,进行学生、学校和社会综合评教的立体多维教学督导体系。第三,细化教学实践考核标准。应单独对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类课程和活动进行评议记分、综合考评。将学生总体的实践成绩设计成“态度考勤”“系统评分”“实验报告”“案例答辩”等多部分的综合评分,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成效。对教师实践课程工作量的考评,不宜简单地设计成理论教学课时的直接折算计分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既无法调动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投入,也无法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应采用区分具体课程项目、逐步细化、准确计算的策略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提高其科学性,同时激励教学改革、学籍管理、考试制度、学位制度等的创新设计,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第四,重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的建设。整合各方资源,以提升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建立学生、学校和企业、社会多方协调机制,通过毕业学生、课程教师、用人单位、软件开发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的方式,不断调整相关的教学设计、建立有效的持续改进机制,真正实现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以学生学习效果和结果为目标的产出导向原则的目标要求。第五,重视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完善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手段及方法,最终提高会计人才培养的质量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度及结果满意度。

四、结语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实现产出导向原则的目标要求,就要面对“互联网+”、应用技术转型和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修订内容等不断变化的环境背景,遵循教育规律和专业人才成长规律,以“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将多种教学手段方法结合,针对教学中随时出现的、影响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问题不断探寻可行性方案及对策。

猜你喜欢

财务会计课程教师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最美教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智移云下财务会计人才的转型探索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