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践行“生本”理念

2018-12-29陈诚勋

黑河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生本教育以生为本

陈诚勋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生本”理念已经得到广大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认可。“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贯彻与执行,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教师在应用“生本”教育理念时容易陷入应试教育、智力教育的误区,忽略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全面、科学地认识“生本”理念,结合班级每个学生的个体特征,从细节入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最终实现“生本”教学目标。

[关键词]主动参与;生本教育;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生本”理念代表着崭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构建生态课堂、和谐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加强知识与情感的反思和体验,课下加强实践体验,进而促进知识素质、审美能力、道德认知、语言表达能力等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其兴趣潜能

“生本”理念的核心内容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动听、被动学的传统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带着兴趣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激发个人学习潜能。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的语文教师过于强调个人的课堂权威,对知识传授过程的控制欲也比较强,学生成为“被控制”的对象,在语文课堂上丧失学习的主动权,甚至因此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还有的语文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潜力,认为小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比较差,需要在教师的强制要求和约束下开展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的激发。对此,教师要相信学生,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小学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重复抄写生字和生词,但在机械抄写的过程中学生并未进行主动记忆和思考,导致学习效率低。为避免这种状况,教师应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纠正和相互评价,针对自己的知识缺陷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二、创设多元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本”理念的实现,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前提,需要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针对语文知识开展反思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促进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既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又实现个人情感素质发展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思维相对简单,知识理解能力也非常有限,这时教师就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强化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引导。对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多元化的、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唤起自身的情感体验,感受语文知识的价值与美丽。例如,在小学语文《守株待兔》的寓言教学中,为了将教材中的故事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动画教学情境,根据故事内容搜集“守株待兔”的动画视频,有能力的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FLASH,然后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情境展示,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故事情节,反思背后蕴含的道理。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将在寓言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应用于个人的学习实践,在内心逐渐端正语文学习的态度,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

三、改变师生关系,创造平等和谐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以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实践表明,过于紧张的师生关系容易造成课堂上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冲突,很多学生会因为不喜欢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或教学形式,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也有可能在发生教学冲突时出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最终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创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下愉快地学习,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适当引导,避免学生机械性地完成阅读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进行阅读,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情感体验。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参与阅读过程,如带领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发表对于父爱的个性化理解,帮助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

四、注重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工具性比较强,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方案时,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注重应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拓宽“生本”教育理念的思路。“学以致用”是小学语文“生本”理念实现的终极目标,为此,教师要具备“内外结合”的教学意识和能力,实现教材内容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与知识应用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价值与魅力,在“学以致用”中实现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可以针对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更多实践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机会,促进学生知识与思维的同步发展。如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户外实践课,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在自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如《小英雄雨来》教学中,让学生模拟课文进行表演,设计情境短剧,帮助学生体验文章人物角色的情感和思维活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五、實施科学评价,实现素质均衡发展

为了实现“生本”教学理念,教师还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强化“生本”理念对语文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由于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比较明显,教师应淡化统一化、标准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教学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评价策略。首先,要做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这是因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教师只有加强过程性评价,才能更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对学生识字水平的评价,结果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在某一段时期内的识记效率,而过程评价便于教师更加客观、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其次,要重视发展评价与激励评价策略的实施,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只有减少负面评价,多进行鼓励,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长远发展。如在学生作文中留下带有表扬和激励性质的评语,会比一个单纯的分数更有激励作用。再次,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总之,“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给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带来积极的转变。对于“生本”理念的践行者,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则要适当退居幕后,充当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懂得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中勇.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5,(09).

[2]梁乾胤.关于“生本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以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3]史玲.将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J].吉林教育,2015,(28).

[4]陈雪芳.好课之“道”——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01).

[5]宁翠娥.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途径[J].大庆社会科学,2012,(06).

[6]马佳敏.聚焦文本,“读”出生本课堂——人教版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思考[J].亚太教育,2016,(3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生本教育以生为本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