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2018-12-29李梅

黑河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多媒体手段以读为本语言文字

李梅

[摘要]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课。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具有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高效规划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以读为本,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翔实的课内外资料,积极发掘教学资源,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文字;以读为本;多媒体手段

汉语是美丽的语言,在字里行间都闪耀着思想、情感和智慧的光芒。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动脑筋、想办法,真正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高效、理想的语文课堂。

一、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学科课程的主要途径,也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课堂教学要注重节奏,特别是语文课,如果缓急适度、生动活泼,学生就会兴致盎然,对课文的重点理解快、感悟深。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把课堂各环节的教學时间合理分配、科学规划。儿童进入小学学习母语课程,是在学前生活中已经获得母语口语语感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可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或语言实践中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语言训练应借助语言情境和语言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在教学《春天的声音》一课时,在朗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春天有哪些不同的声音?学生经过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后发现,春天的声音有的激越,如鸟的叫声、青蛙歌唱、虫的鸣唱;有的含蓄,如绿叶抽芽、种子出土声。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练习朗读、处理感情、调整节奏,通过各种朗读和引导体会春天的美好以及人们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把握较快。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压缩时间、加快教学节奏。如果某篇课文计划两课时授完,第一课时的前半时,先完成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主要内容,后半时再深入到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中,引导学生领悟情感。这样第二课时就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表达训练,训练内容包括课文的结构方式、文体特征、写作方法、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表达的理性认识和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相互交流能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互相启迪、互相学习,使班级集体授课的优势得以发挥;练习则让知识得到积累和巩固,进而内化为能力。很显然,这些环节都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认真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只要我们牢牢把握要点,做到语言训练有重点、精读背诵有积累、拓展练习有运用,那么,语言文字训练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要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已成为广大教师对语文课程的共识。要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刻不容缓。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课,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主要就是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手段”。语文课堂要一改往日美仑美奂的装扮,从最基础的字、词、句展开教学和训练,注重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技能的提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主要蕴含于汉语言文字之中,我们的语文课程中也包含大量生动形象、带有浓厚情感和个人主观色彩的学习内容。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充分利用语文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熏陶的文化功能,体现课程的人文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要着眼于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充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学者认为,要让语文姓语,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地方。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感悟、理解与表达,同时,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对语文教学来说,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三维目标的整体意识,增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既返璞归真,又务实求真,真正让学生受益、教师喜欢。

三、在教学中要重视以读为本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该经常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每一节课,学生至少应该把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用来朗读和默读。阅读教学强调以读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朗读、体验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升感悟,加深体验,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去理解作品,并且能够把自己的感情借助文本和自身的感受表达出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以教科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锡林郭勒草原》一课为例,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文字优美,内容清晰,层次井然,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作者通过对典型景物的描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充满诗情画意。为了体现“快乐读书屋”培养兴趣、引导读书、开阔视野、增加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特点,在教学时主要采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活化、拓展、延伸课文内容,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默读课文让学生体会锡林郭勒草原是怎样的世界,然后通过交流研讨找到课文的中心句,明确课文分为两部分。再精略交互,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读课文,读中感悟和想象,进而抒发情感。之后带着问题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从哪里看出草原是广阔而美丽的?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抓住描写野草、湖水、野花的句子,然后分层进行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二部分放手让学生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草原的欢腾。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本节课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力求通过形式丰富、个性纷呈的朗读,引领学生感受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四、利用多媒体建构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建构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受课文篇幅和作者写作角度、谋篇布局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教材中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物难免是相对单薄的、静态的。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最大的好处是为书中的文字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声像结合的画面。在这些明晰生动的画面中,教材课文中没能包容进去的内容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特别是人物的动作、神态可以得到生动形象的呈现。原本静态的文字,变成了动态的画面,这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而且使学生所感知的内容在课文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扩充。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四季的不同景象,将不同季节的景物在一个画面或一个时段接连呈现,学生就能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又如,在教学《锡林郭勒草原》一课时,上课伊始运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草原的距离,让学生对草原产生了向往之情,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倘徉,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多媒体手段以读为本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手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