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重组业务财税处理探讨

2018-12-29孙泽锋

财会学习 2018年30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

孙泽锋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企业改制、债务重组和股权重组等形式进行企业重组。企业重组作为一种常见的企业战略,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股权进行会计处理,与此同时,对企业所得税也要进行处理。我国新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重组中的税务处理,但在实际中仍存在一些税务处理问题阻碍企业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企业重组,并对企业重组业务的财税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该领域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重组;财税处理;资源配置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对企业重组的财税处理有着直接联系,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在进行企业重组时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做好财税处理工作,促进企业资源有效配置。

一、企业重组概述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把握机遇,迎接各种挑战。企业重组指的是作为经济主体企业发生变动,进行企业改制或者对企业的资产、股权和负债进行重组,是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行为。

进行企业重组,企业的性质会发生改变,与此同时,重组前的企业产权、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各个国家的经济环境不同和企业重组发展历程有所差异,也就有了不一样的企业重组的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企业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这里的企业重组指的是企业在遵循法律法规和经济规律的先决条件下,把握市场需求和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对企业的组织和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企业重组的形式主要有进行生产要素的兼并收购,企业出售和企业破产等。企业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改造的目的选择不同的重组方式,大概有资产重组、股权重组、债务重组、合并和分立、管理结构重组等几种重组模式。资产重组指的是企业运用新的资产组合形式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重新组合。债务重组指的是企业出现财物困难,有大量债务,债权一方通过和债务一方签订协议等形式进行责任转移,通常情况下和股权重组有密切联系。分立指的是分立企业取得被分立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部分资产,由被分立企业的股东取得分立企业股权,从而达到企业分立的目的。合并指的是合并企业运用股权支付或非股权支付的方法将被合并的企业的所有债务和资产全部转移到自己企业中。

二、企业重组业务财税处理方式

(一)一般处理方式

1.转变法律形式。进行企业重组,会改变原来企业注册的名称,使用企业新名称;转移企业注册地,对企业各项财务内容进行清算,然后重新注入资本组成一个新企业。

2.债务重组。企业偿还债务的形式是非货币资产,债务一方偿还债务有两项业务,转让有关非货币资产和转让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债务一方确认因企业支付债务金额和债务的计税基础形成反差金额,债权一方需根据差额确认因企业债务重组的损失,其中债务一方的所得税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3.企业合并。合并企业在进行合并之前,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被合并企业的债务和资产计税基础。被合并企业和股东的所得税只能按清算方式处理。合并企业不补偿企业的亏损。

4.企业分立。进行分立的企业根据公允价值分立资产,从而确认因资产转让的损失或获利情况,分立企业在公允价值的前提下,确认获得的资产计税基础。分立企业仍可以发展生存,可以按照分立企业的分配处理企业股东获得的对价,如果难以生存下去,企业和股东的所得税只能按清算方式处理。分立企业不对企业的亏损补偿。

(二)特殊处理方式

1.转变法律形式。变更企业税务登记,变更后的企业承担原来企业的全部纳税义务。

2.债务重组。企业债务重组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占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可以在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债权变成股权的时候,债务清偿和股权可以先不作为是企业负债清偿的所得或损失。在确认企业股权投资基础时,则需要根据原来债务的计税基础。对债务方而言,进行债务重组是一种对债务的优惠,其中由于非现金债务偿还的计量需要引入公允价值,相应就会出现公允价值和账面债务存在差额,即债务的优惠额,债务方把这些优惠视为营业收入,而债权方视为营业支出。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影响企业债务重组的财税处理,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确认收益时,以公允价值为前提基础,尽可能避免出现因为企业债务重组的纳税调整等一系列问题。

3.资产收购。被收购企业因资产转让确认所得或损失的时候,收购企业需要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被收购企业的资产计税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不能发生改变。转让企业或受让企业需要根据被收购股权原有的计税基础确认获得的企业股权相关计税基础。

4.股权收购。收购企业必须购买被收购企业所有股权50%以上的股权,与此同时,收购企业在进行收购股权支付金额的时候,不能少于约定好的交易总额的85%。被收购企业股东应当按照股权原来的计税基础确定现在的股权计税基础;收购企业按照被收购股权原来的计税基础确定现在的被收购股权的计税基础,两方之间原来的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等都不发生改变。

5.企业合并。合并企业在进行企业合并时获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得少于约定交易支付总额的85%。合并一方企业根被合并一方原来的计税基础确定被合并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此同时,合并企业需要继承被合并方企业在合并之前的有关财税事项,按照原来被合并企业股权计税基础确定。

6.企业分立。被分立企业的股东拥有分立企业的股权,分立前后的经营活动不发生改变,同时被分立企业股东获得的股权实际支付金额不能少于85%。分立企业承担相应的分立出去的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的财税事务,分立企业按照被分立企业原来的计税基础确认获得被分立企业负债和資产计税基础。对于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亏损,根据分立出来的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来分配亏损额,分立企业弥补这一损失。

三、适用特殊税务处理的企业重组思考

进行特殊重组,可以减少企业重组的财物成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税收延迟或免税重组,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重组的财税风险。首先商业目的有一定的合理性才要进行企业重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商业目的往往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税务部门和企业理解存在差异,当企业在递交相关资料应当着重强调进行企业重组的商业目的,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财税风险。如国外企业进行重组业务前取得税务部门的同意。其次是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进行重组对价的支付方式要科学合理。例如适用特殊的税务处理方式的重组业务在进行收购、分立合并的时候,要求资产比例不少于50%,同时股权支付比例要超過交易总额的85%,所以,企业需要慎重考虑股权支付比例和非股权支付比例,然后选择合理的价款支付方式。第三,时间的要求也需要注意。企业重组进行股权支付的股东在接下来的12个月期间内,不能转让股权。也就是说在重组后股东必须要在12个月后才可以处分转让股权,否则可能有不同的税务处理结果。最后企业重组资产在各种事项中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同时会产生复杂的组合关系。假如双方都采用一致的税务处理原则进行重组行为,可能会导致特殊税务处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迎接各种挑战,优化资源配置。进行企业重组作为一种常见的企业战略,有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企业重组业务财税处理方式分为一般处理方式和特殊处理方式,一般处理方式包括了法律形式的转变,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分立,在进行债务重组时运用非货币资产来清偿债务,原则上处理债务人的纳税等方面事项问题方法保持不变。特殊处理方式包括了转变法律形式,债务重组,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企业合并和分立等。本文并对适用特殊税务处理的企业重组进行思考,需要注意进行企业重组商业目的需要有一定的合理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支付方式进行重组对价;还需要注意时间的要求和企业重组中资产的多样性会对税务处理方式有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加强财税处理,保证企业重组取得预期效果,增强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全生.企业重组业务财税处理探讨[J].中国外资,2013 (18):44-45.

[2]文宇.特殊性重组业务的财税处理案例探讨[J].会计师,2017 (05):13-14.

[3]王德光.企业债务重组财税处理的差异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11):77.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德州市机构编制工作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互联网+”时代出租车资源配置的数学模型分析
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供给侧改革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吉林省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