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县级财政的困境与对策
2018-12-29高艳琴
高艳琴
摘要:县级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它不仅关系着我国基层经济的发展质量,更关系着整个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国家通过拨款、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县级财政予以支持,使其能够在支持乡镇发展、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从当前我国县级财政的运行情况来看,由于经济、体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其发展逐渐陷入了自给能力不足、收支矛盾、债务严重等困境。针对此,本文从当前我国县级财政的发展困境出发,探究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困境;相关对策
县级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的基础环节。县级财政的高效运行一方面有利于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进程,历届政府对于农村问题都十分关注,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这一战略的逐步落实必须要通过县级财政的多方支持;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县级财政面对更多的是中小微市场的主体,这些主体是经济转型时期的细节,也是体制改革的难点,而县级财政的调控能够有效推动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进而优化、强化、固化行政体系,夯实经济基础,增强经济改革动力。但是,遗憾的是,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县乡财政困境也逐渐突出,其中财政来源不足,难以实现自给;财政收支失衡,财政赤字明显;财政结构单一,负债累累等问题比较突出。要想县级财政突破发展困境,我们就必须重新审视县级财政的地位,并深入剖析问题,探索县级财政发展的新路径。
一、当前我国县级财政的困境
(一)流程管理缺陷,县级财政来源单一
目前我国县级财政由于管理流程方面的限制,出现了自给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即财政一般收入与一般预算支出的比值存在较大落差。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县域实体经济发展无力,产业结构失衡,农业基础性地位难以保证,农业生产加工链条不完善,劳动力市场缺乏动力,消费能力不足等。这些都限制了县级经济税收来源,使得县级财政更多需要依赖中央财政支持,而难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做出灵活调整。
(二)预算管理不足,转移支付问题突出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县级财政都存在着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高赤字、高支出、负债累累的情况使得县级财政运行效率令人担忧。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预算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如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领导意志占据主导,预算执行敷衍,投资盲目,资金回收困难,转移支付不合理、不公平等,加剧了县级财政负担,使得费用开支严重超出预算范围。
(三)岗位责任缺失,组织操控能力偏弱
当前,县级财政机构的操控能力偏弱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例如财政各环节的岗位设置不合理,责任划分模糊,存在职责交叉、重叠等问题,使得财政管理责任落实难以保证;工作人员结构相对复杂,在管理上难度较大,这不仅为内部沟通造成了障碍,更难以实现县级财政与其它行政组织的协调;财政信息化建设不足,基础配套设置投入缓慢且低效,也使得许多工作還是依赖传统办公,影响了县级财政的控制力度。
(四)监督管理薄弱,缺乏财政系统控制
财政的监督管理是强化财政调控职能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在县级财政管理中,监督管理环节的问题十分突出,缺乏细则的外部监管,缺乏力度的内部监督使得县级财政自我管理动力严重不足。如外部审计监督不当,限制了县级财政自身发展活力;内部监督中对资金的使用相对混乱,如报销管理流程混乱,财政监察人员业务水平不达标等,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突破当前我国县级财政困境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流程管理,拓宽县级财政税收来源
虽然中央财政支持在县级财政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如果单纯依靠国家支持,县级财政很难满足地方经济的多方面发展,因此,夯实税收来源,拓宽县级财政收入渠道,是推动县级财政突破困境的根本手段。在增加县级财政总量的过程中,财政部门应从管理流程入手,细化管理环节,调整财政结构,具体来讲:首先要立足县域经济,支持经济实体发展,不仅要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缺乏对财政的有效支持,还应寻找县域经济特色,挖掘特色产业,建立产业支柱,以保证税收的稳定来源;其次要坚持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县级财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县级财政应主攻农业发展,积极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体系,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强农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率,以巩固县级经济发展基础。最后,注重劳动力市场的调整,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县级劳动力市场也相对匮乏,因此,县级政府应盘活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乡镇劳动力向县级的转移,吸引优质劳动力留在县域经济是体内,以人才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二)健全体制建设,强化县级财政预算管理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县级财政突破困境的重要方式。财政管理关系着市场资源的配置,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县级财政即使是在总量充足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合理的体制限制管理,会出现诸多漏洞,让“好钢”无法用在“刀刃”上。针对此,县级财政应从体制建设入手,平衡财政收支。首先,加强预算管理,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县级财政也是如此,预算是财政支出的依据,因此,财政管理部门在年初应制定严格系统的预算,明确财政总量,并根据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细节调整,以协调当地的产业结构发展,同时严格控制预算执行过程,监督并惩治预算执行不力等行为,将预算评估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在县域财政管理中营造预算管理氛围。其次,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在完善县级财政税收体系的同时,也应该控制转移支付,保证支付过程的公平性与透明性,控制转移支付中的违规、违法操作。最后,加强税费改革,系统调查并清除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三乱”问题,依靠基层力量,协调县域经济长期发展与短期效益的关系,确保县级财政对县域经济的有效支付。
(三)完善组织结构,提高县级财政操控能力
严谨的县级财务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制定以及强有力的落实,需要充足的人员在岗率,以及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各环节的顺畅沟通,提高财政运行效率。但是从上文分析中,目前我国县级财政在组织结构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矛盾,使得管理工作落实受到限制。基于此,县级财政部门在加强组织结构管理中,首先要加强岗位设定,按照财政管理需要设计相应岗位,并分析岗位之间的衔接与交叉,强化岗位责任,确保分工的有效落实;其次,注重对岗位人员的培养,不仅要从专业上调整其知识结构,更要打破其对固化思维或者传统工作经验的依赖,以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新情况;再次,理顺县级财政的管理体系,及时清除历史遗留问题,保证各环节的有效沟通;最后,迎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注重硬件系统、电子系统的构建,打造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以提高县级财政对内部预算管理的控制程度,加强县级财政调控能力。
(四)注重监督管理,提高县级财政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县级财政收入、分配、使用、效益情况的监督与控制,是保证运转资金安全,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在县级财政管理中,应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上级监管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对县级财政的收入、分配、使用、效益情况进行严格审计,对其中存在的违规、违法操作及时反映到相关部门,并做出监管处理,以督促县级财政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内部监督,如建立培育一支业务能力强、监察水平高的财政监察干部队伍,坚持职业道德,提高查账能力,对乡镇财政资金使用和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和巡查,完善费用的审批权限,控制财务资金的收支等。这样才能逐步强化县级部门财政监督职能,使县级财政资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结束语
总之,县级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基础,其运行发展效果会对国民经济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县级财政由于流程管理缺陷,预算管理不足,岗位责任缺失,监督管理薄弱等原因出现了种种困境。而基层财政管理部门应立足问题,励精图治,制定完善的财政管理策略,通过加强流程管理,拓宽县级财政税收来源;健全体制建设,强化县级财政预算管理;完善组织结构,提高县级财政监管力度等手段,改善县级財政现状,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基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春波.县级财政困境及解困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 (06):37-38.
[2]叶琪.我国县级财政困境及解困对策[J].北方经贸,2017 (0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