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伪狂犬、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分析
2018-12-29张三军朱凤霞皮斌罗志忠
张三军 朱凤霞 皮斌 罗志忠
2018年3月份驻马店市某猪场保育猪发生了伪狂犬、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的疫情,呼吸道症状明显,个别猪出现腹泻、腿瘸现象。现将整个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发病情况
发病猪群为4~8周龄的保育猪,于3月11日出现发病症状,至3月20日有症状的病猪有20多头,已死亡6头。病程一般6~8d,日龄越小的猪发病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2临床症状
病猪发烧,体温40℃左右,精神萎靡,嗜睡,采食下降或废绝;腹泻,排黄色稀粪;呼吸困难,咳嗽、甚至喘息身体背部、耳朵有出血点;个别猪关节肿大,腿瘸;部分猪出现肌肉震颤、口吐白沫、四肢游泳等神经症状。
3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水肿;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见图1);肺脏间质增宽,表面有纤维素样白色渗出物(见图2);心冠状沟有淡黄色果冻样物(见图2);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胃底有出血;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见图3);切开关节,有半透明胶冻样物流出(见图4);脑膜水肿出血。
4实验室检测
4.1细菌分离培养
4.1.1病料染色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无抗生素治疗的发病猪耳静脉血液,制作血液涂片,美兰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之间分布两级浓染的蓝色的小杆菌;无菌采取肺脏、关节液、心血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多形态,从单个球杆菌、细长杆菌、以至细丝菌体等。
4.1.2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发病猪关节液、心血,分别接种于TSA固体培养基,置于5%的CO2培养箱,37℃恒温培养24~48h,观察结果,可见圆形、光滑湿润、无色透明、直径0.5~2mm的菌落。挑取单个菌落,再次接种TSA固体培养基纯化培养,挑取纯化培养可疑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形态和组织涂片镜检相一致。
4.1.3生化试验
取以上分离可疑菌株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氧化酶试验阴性,脲酶试验阴性,硫化氢试验阴性,接触酶试验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发酵葡萄糖、蔗糖、半乳糖、果糖、D-核糖、麦芽糖,不发酵乳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醇。与副猪嗜血杆菌的生化特性相一致。
4.2病原学检测
无菌采集发病猪扁桃体、肺脏部分样品,经组织捣匀仪处理,凯特离心机1,200 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送PCR室,采用荧光RT—PCR/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伪狂犬病毒核酸阳性、圆环病毒Ⅱ型核酸阳性。
根据以上最后确诊为猪伪狂犬、圆环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5控制措施
隔离发病猪群,加强环境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改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
对假定健康猪群紧急接种猪伪狂犬活疫苗3头份/头、圆环病毒灭活疫苗2mL/头;对发病猪群紧急接种猪伪狂犬活疫苗3头份/头,第2天对病猪可使用头孢噻呋5mq/kg肌注,配合黄芪多糖治疗。饲料中添加替米考星、盐酸多西环素片、黄芪多糖等药物,饮水中加电解多维。
6分析
据2016-2017年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猪场调查发现偽狂犬野毒感染率高达45.68%,说明伪狂犬感染的普遍性。研究发现近年伪狂犬病毒有变异迹象,对猪致病性有加强的趋势,在猪场的病势日益恶化。因此,据当前伪狂犬感染态势,建议猪场把伪狂犬作为猪场的基础免疫项,选择优质疫苗,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免疫剂量也应适当加大。
圆环病毒对猪场的危害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引起断奶仔猪衰弱综合征(PMWS),是近年造成保育猪伤亡损失的一个重要病因。该病除本身造成的致病外,还能造成机体免疫抑制,常并发或继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副猪嗜血杆菌等病,造成猪场重大伤亡。目前控制该病主要是对易感猪群的疫苗免疫,建议仔猪出生后15d及断奶后免疫两次圆环病毒疫苗。
副猪嗜血杆菌属于猪只的早期定居菌,很少单独发病,常继发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等病毒病。近几年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有明显增多趋势,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伪狂犬等病毒病感染率高有很大关系。因此,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的控制主要是做好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圆环病毒基础免疫,定期药物保健,必要时接种商品化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