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专业《声乐》课程内容改革刍议
2018-12-29刘燕
刘燕
摘要:音乐治疗在中国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虽然它是从国外引进且发展而来的,但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孕育壮大的同时也要符合中国受众的需求。江西中医药大学作为国内较为领先开办音乐治疗专业的大学之一,《声乐》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音乐治疗 声乐课程 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101-02
现阶段,我国音乐院校、综合性大学或少部分专业性大学中设有音乐专业的高校不计其数,《声乐》作为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在高校中始终没有统一、公认的课程体系、规划教材,都是各自为阵,由老师根据自身积累曲目的多少、根据学生演唱水平来进行选曲是一种普遍现象。而音乐治疗作为音乐学的一个专业方向,是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为一体的应用型交叉学科,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国内高校已有十余所开设此专业,有的设在音乐院校,有的设在医学院校,有的设在综合性大学。声乐演唱作为临床治疗重要的一环不容忽视,在国内20余年的音乐治疗专业发展中,同样存在着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程群无法统一、各自为阵的现象,其中《声乐》课程内容并非依据音乐治疗临床要求而设定,这也是直接导致毕业生所学与岗位实际所需脱节的重要原因,凸显出临床应用能力的不足。
中央音乐学院高天教授在所著的《音乐治疗导论》一书中提到:“音乐由于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范围很广。音乐对于各年龄段的人都很有意义,能在社会中发挥不同的功能。从结构上看,音乐能在其风格体裁和复杂性上可做出很大的变化。想一想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西部民间歌曲《兰花花》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之间的不同之处,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之间喜欢和感兴趣的音乐类型”。因此,音乐治疗过程中,选曲对于来访者、治疗师、治疗过程来说都极为重要,更需慎重。治疗师的演唱能力、音准、音色等都直接决定治疗效果,选择的曲目是否符合治疗师的演唱能力,是否符合患者的演唱能力、年龄特点、职业特点,是否容易引发不良情绪,都是需要考虑的治疗因素。基于以上现象,研究人员根据音乐治疗临床所需对音乐治疗专业《声乐》课程内容进行一系列改革实验。
一、问题的提出
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声乐课程开设三年,共192学时,且上课采用的是1对2的形式,也就是一位声乐教师一节课为两位学生授课。在时间的分配上较其他音乐专业院校1对1的课程是减半的。但由于音乐治疗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有限,另外还要均衡音乐、医学、心理学等各方面课程的课时,加之,除个别学生外,大部分学生演唱水平处于入门阶段,这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声乐课程要向教师要水平、要向学生要勤奋、要向课堂要质量、要向实践要效果。因此,通过研究团队的系统回顾、原因分析,对《声乐》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从以治疗为目标的声乐课程曲目库的建立入手,并加大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再將曲目应用于临床实践,以评估实践效果。
二、建立《声乐》课程曲目库
从音乐治疗临床需要出发,依据一线声乐教师长期教学过程中较为实用的曲目,从国内受众的特点、曲目的特点考虑,研究组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收集整理和建立了以“治疗”为目的的曲目库,并进行十种分型。它们分别是以不同职业类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性别特征、不同唱法、不同曲目表现形式、不同曲目情绪、不同曲目风格、不同伴奏形式、不同地方曲目、不同曲目难易程度来分型的曲目,共计500首。
第一,不同职业类别的曲目。音乐治疗临床中,来访者或病患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些人的职业经历成为完整生命的一部分,军人、医生、教师等职业的不同对于个体的影响不可估量,在治疗过程具有特别意义的歌曲可以勾勒起对方很多职业生涯中的回忆,其中不乏成就感、挫败感、感恩之心、团队合作、支持……,如:曲目《当兵的人》《老师,我想你》等。第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曲目。人的生命从胚胎发育开始就伴随着心理的成长,在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会有符合各年龄段喜好的歌曲,因为音乐中的节奏、情绪、歌词内容符合某年龄的人群。儿童对于表达童真内容的儿歌特别喜爱,如:《小兔子拔萝卜》。第三,不同性别特征的曲目。从心理学精神分析性发展理论来说,每个人都有俄狄浦斯情结,但从大众对于性的认识并结合歌曲的表达来看,有些表达力量、刚毅等特点的歌曲符合大多数男性的特点,而柔美、抒情等特点的歌曲符合多数女性特点,如:《男儿当自强》《女人花》等。第四,不同唱法的曲目。歌曲的唱法纷繁多样,从专业歌曲赛事的划分而言,主要分为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等,这些唱法不乏是来访者和治疗师喜爱的唱法,这由来访者的喜好、音线、音色、演唱能力决定,如:通俗歌曲《天之大》、民族歌曲《小背篓》等。第五,不同表现形式的曲目。歌曲有着许多的表现形式,独唱、对唱、领唱、小组唱、小合唱、大合唱、齐唱等,对于临床治疗而言,可以根据团体或个案的整体情况选择歌曲表现形式,如:在团体中结合独唱的演唱形式,来访者可以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支持。齐唱,可以让团体成员同频于整个团体,同频才能产生共振,情绪情感上才能得到支持。大合唱中,分出不同的声部,可以在小团体中而又不失去大团体,来访者们始终保持着我和团体或我是团体的一份子情感感受,如:合唱《黄河大合唱》、独唱《忘不了》等。第六,不同情绪的曲目。有些曲目中歌词和曲调已设定了不同情绪情感。来访者对于能够表达自我内在情绪情感的歌曲有着很深的情绪感悟,治疗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这点助推或回忆或帮助来访者来到某个情境中,如:《相思风雨中》等。第七,不同风格的曲目。曲风本身不同类型,如节奏布鲁斯、HIP-HOP、摇滚、Rap、校园民谣等,无一不代表着某些类型的人或事,他们对于当中的一些曲风是非常有偏好的,如:《你的独舞》等。第八,不同伴奏形式的曲目。主要是有伴奏和无伴奏的曲目,如:使用各种乐器伴奏的曲目,钢琴、小提琴、吉他等。无伴奏,主要是拉卡贝拉等。两者的区别在于根据曲目需要选择使用或不使用伴奏,那么在音乐治疗的团体中,从更多的重视来访者参与的角度出发,并考虑团体演唱水平、音准、音色等,如果选择无伴奏的形式,来访者的声音技术可以得到充分展现,个体能够与团体产生连接,并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协作,如:《橄榄树》等。第九,不同地方特点的曲目。来访者本身就是社会人,带着各自的身份寻求帮助,而身份中重要的一点,“你来自哪里?”本身就可以作为治疗的资源,通过不同地方特色的曲目,回忆家乡的人、事、物都是可以挖掘的积极资源,如:《映山红》《马桑树儿搭灯台》。第十,不同难易程度的曲目。曲目本身就存在大型、中型、小型之分,由此也形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如:《半屏山》与《那就是你》对比,两者难度相差甚远,对于难易程度的把握利于为治疗过程挑选符合演唱能力的作品,不易给治疗师和来访者带来演唱压力。
三、改革的价值
提升临床应用性。了解患者个人资料,掌握患者的职业、年龄、经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在曲目库中挑选部分曲目运用到临床,治疗师明显对曲目背景、调性、歌词、创作者都有很清晰的了解,并且对演唱的难点、要点也有较为准确的把握。这些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对于与患者互动会变得游刃有余,而不是毫无把握,全靠即兴。
加大教师间声乐教学经验交流。交流让人的思想变得清晰而深刻,因此,教学经验交流是加强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师课程示范、说课、讲座、教学比赛、培训等各种形式进行。在教师队伍、教学经验、教学形式、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深刻讨论,在这些形式中,教师的课程经验得到互为补充、相互学习。
创新音乐治疗专业《声乐》课程内容。新的教学内容已不只是仅限于提高学生演唱水平、表演能力,更多的是在过去的基础上以积累曲目、以治疗为导向的学习和掌握曲目,并且对于曲目库的建立,还是要倡导以练为主、以教为辅。教给学生的是技术、情感的处理,而练是学生巩固技术,更好地掌握情绪情感的表达,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拓展课上曲目之外的曲目的自我学习,积累大量曲目是一名合格的治疗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改革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时代发展,人在进步,治疗师的能力也需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