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林巴琴演奏技法与教学分析

2018-12-29刘彦呈

艺术评鉴 2018年18期
关键词:演奏技法教学

刘彦呈

摘要:在打击乐器领域内,马林巴琴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演奏技法呈现出综合性特征,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本文从马林巴的起源与演进、构造与发展出发,探讨马林巴琴演奏技法与教学训练方法,以提高马林巴琴演奏水平,改善马林巴琴教学成效,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關键词:马林巴琴 演奏技法 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7-0083-02

作为一种打击乐器,马林巴琴深受社会群体的喜爱,其音域宽广,旋律优美,无论是独奏、重奏还是合奏,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马林巴琴演奏难度较大,具有较强的技巧性,探讨马林巴琴演奏技法及教学训练方法,对于马林巴琴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林巴的起源与演进、构造与发展

(一)起源与演进

马林巴琴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人类文化进步。关于马林巴琴的起源,众说不一,最古老的马林巴也称作大鼓,只有几块音板,地上挖出坑,将音板置于其上,以两只槌子进行敲打。塞巴斯蒂安·哈塔多经过创造,使得马林巴具有两排键盘,并能够按照半音排列。迪根组建打击乐器制造公司后所制造出的金属共鸣管马林巴,标志着第一台现代马林巴出现。马林巴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一是马林巴共鸣器改进与发展阶段,其二是马林巴音域扩张与发展阶段,其三是马林巴演奏技巧完善与提高阶段。

(二)构造

马林巴主要由音板、共鸣管和琴架三部分组成,这三项要素不受型号、规格、外观及形状等的影响。就马林巴的构造来看,音板作为主要发音体,其质量关系着整个马林巴的音色。马林巴音板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演奏效果。马林巴共鸣管在形状与制作材料上存在一定差异,马林巴共鸣管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制作材料可以是硬铜的,也可以是铝合金的等。琴架的特殊性在于其并不会对演奏技巧产生影响,但往往关系着专业演出视觉效果及演出的完美性等,琴架造型应当美观,结构应当稳固,这就有助于提升演奏效果。

(三)发展

在我国,马林巴最早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宋庆龄儿童福利会从美国进口马林巴,但我国真正学习并推广马林巴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马林巴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并留下了深刻印象。1986年中国第一台马林巴制作完成,受到日本演奏家的称赞,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国产马林巴的结构和做工都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在马林巴教学方面,全国音乐院校打击乐专业将马林巴纳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马林巴发展为成熟的全球化打击乐器。

二、马林巴琴演奏技法

(一)基本持槌法

马林巴琴演奏过程中,基本持槌法主要包含三种,分别是两槌演奏法、四槌演奏法和六槌演奏法。就两槌持槌法来看,演奏者两手分别持一根琴槌,前臂、受弯及手指保持端正且放松状态,时演奏时琴槌上下垂直扣腕运动,并结合演奏需要调整力的大小与持槌松紧,调整运动速度与方向等。就四槌持槌法来看,其包含传统演奏、巴顿演奏、玛赛尔演奏及斯蒂文司演奏这四种方法。

(二)击槌法

在掌握马林巴基本持槌法后,需要掌握正确的击槌法,马林巴击槌主要经历四个动作,分别是拾槌、落槌、反弹和回落。其中拾槌属于预备性动作,为下一个动作积蓄力量;落槌动作迅速,发音结实程度与落槌速度快慢存在一定关系;反弹动作要符合自然规律;回落则属于放松动作,回落后放在下一个要敲击的位置上,并适时调整手型。

(三)演奏技法

其一是单音演奏技法,一般通过单击、轮击练习来实现,令生疏的动作更为规范且熟练;其二是双音演奏技法,通过持续双音方法和带轮奏的双音方法来实现,确保音色自然且伦常;其三是音阶、琶音与滚音的演奏技法,在基本乐理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移动琴槌和身体的技巧,适当加大练习难度;其四,装饰音演奏技法,包括倚音、波音、颤音等;其五,和声和弦与分解和弦的演奏技法,突出旋律的同时彰显音色厚度。

三、马林巴琴教学方法

正所谓熟能生巧,马林巴琴教学也不例外,要注重实践训练,加深演奏者对于马林巴琴音色的辨识度,对声音特征的把握,对技巧的运用,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从而切实改善马林巴琴教学成效。对于马林巴琴来说,手是传递音乐的媒介,通过把握槌的质地与数量,调整演奏技法,在实践中创造美,升华美,从而增强马林巴琴演奏的艺术感染力,促进情感表达。

(一)持槌技巧训练

在马林巴琴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持槌技巧训练,其目的在于令演奏者达到持槌纯熟,并能够科学的控制音色,从而提高马林巴琴的演奏水平。在持槌纯熟训练方面,一般需要经历练习、定型和巩固三个阶段。在联系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持槌方式,促进学生运动条件反射的形成,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细心的进行示范,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正确的持槌动作认知。学生初步接触马林巴琴,大多存在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因此在练习阶段,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模仿的状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双手上,并保持手腕与手指肌肉放松,从而达到最佳的持槌状态。在定型阶段,教师要对动作细节进行分析,创建具有刺激性的演奏场景,令学生对刺激形成适应,促进动作定性,为马林巴琴演奏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巩固阶段,为加深学生对持槌动作的记忆,教师可让学生先进行演奏,之后结合学生演奏情况开展科学评价并进行总结,促使学生对持槌动作形成自我感知,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进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马林巴琴演奏的持槌技巧。

音色控制训练也是马林巴琴演奏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音乐关乎着马林巴琴演奏的整体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锻炼学生对于音色的感知能力,从击奏音板位置、击奏时厚壁运动部位击槌动作、重量运用及琴槌质地这几方面入手,科学开展马林巴琴音色控制训练,提高学生对于马林巴琴音色的感知能力。

(二)技巧与音乐相结合训练

马林巴琴演奏教学的开展,要注重演奏技巧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增强音乐的感染力与表现力,令技巧转化为马林巴琴演奏的决定性因素,之后令技巧与音乐相辅相成,将技巧置于第二位,将情感赋予到马林巴琴演奏中。因此,在马林巴琴演奏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主动对音符、对动作、对技巧进行思考,科学练功以促进演奏技巧形成。在马林巴琴演奏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确保其完整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通过训练计划的制定,激发学生参与马林巴琴演奏练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互相监督,实现共同进步。马林巴琴演奏技巧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劳逸结合,探寻马林巴琴演奏技巧及规律,以达到理想的马林巴琴演奏效果。其次,要开展音乐形成训练,也就是通过教学令学生深刻领会音乐风格及其内涵,并通过演奏将其准确表达出来。在实际演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促进学生演奏技巧的强化。

(三)表演训练

马林巴琴演奏教学过程中,在持槌技巧训练、技巧与音乐相结合训练的基础上,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开展表演训练,对音乐活动进行激活,完成创作行为与接受行为,通过马林巴琴演奏將音乐作品转变为音乐音响,从而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因此在马林巴琴演奏教学过程中,要开展放松训练,强化学生的放松训练意识,将放松看作是一种休息,并明确认识到放松也是一种技巧要求。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放松方法,促进音乐感觉与技术表达实现辩证统一,令演奏者忽视技巧而沉浸于音乐感受中。在放松训练的基础上,开展音乐表现训练,这一环节的价值在于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并将思想情感融入到演奏技巧中,精准的表达音乐。在表演训练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善于捕捉演奏的灵感,并锻炼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通过二次创作积累马林巴琴演奏经验。除此之外,要开展申请形体训练,将视听效应中赋予音乐美感,将演奏美与音乐美高度融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马林巴琴演奏水平,改善马林巴琴演奏教学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马林巴琴的旋律优美,作为一种键盘乐器,其技巧性较强,在马林巴琴演奏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基本持槌法、击槌法以及演奏技法,并在马林巴琴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持槌技巧训练、表演训练等,将技巧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马林巴琴演奏效果,切实提高马林巴琴教学水平,扩大马林巴琴的影响力,让更多的社会群体了解并喜爱马林巴琴。

参考文献:

[1]荣文博.马林巴演奏技法探索浅析[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6年.

[2]吕政道.20世纪上半叶马林巴及其音乐的发展[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3]王昆鹏.马林巴琴多槌演奏技巧的探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刘圆.马林巴四槌的四种演奏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及研究[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年.

猜你喜欢

演奏技法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肖邦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