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巴拉僧庙科仪音声调查报告
2018-12-29刘彦宇
刘彦宇
摘要:“满巴拉僧”是藏语,意为“医方明经院”或“医明学院”,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由鄂托克旗第七代王爷东日布斯仁捐资,第一世下仲(活佛)贡其根阿日布寨主持兴建,庙建成后,成为菩修医宗教义,经医双修,专门研究发展蒙藏医学,培养精通医宗教义僧人的藏传佛教盛地。
关键词:满巴拉僧庙 仪式 乌海市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068-02
一、内蒙古乌海市满巴拉僧庙简介
满巴拉僧庙位于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拉僧镇,兴建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学习蒙医的高等学府。①满巴拉僧庙兴盛时期,喇嘛有200余名,殿塔十座,寺庙仓库和僧舍170多间,大小牲畜数百头。庙内雕塑威武,壁画塑威武,壁画精致。经书、医药书籍有数千卷,成为内蒙古地区研究蒙藏医药规模较大,声名远播的寺院。
1966年,满巴拉僧庙遭到造反派的侵略,庙内的许多文物流失、抢夺、被砸。1982年庙兴建后,有大雄宝殿、药师佛塔、护法殿、溶洞等,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在旧址上设宗教活动点恢复香火,1996年海南区政府批准予以登记,正式确定为乌海地区唯一格鲁派(喇嘛教)宗教活动场所。
二、科仪仪式实录
每月初一仪式,是拉僧庙最主要最核心的仪式之一,以念诵《药师经》为主,祈求健康平安的主要内容。笔者于2017年8月22日驱车前往满巴拉僧庙进行田野调查,仪式开始时间为上午九点,地点在大雄宝殿内,参加僧人15人。
整场仪式持续两个小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念经,主要以念诵《药师经》为主;第二部分为叩拜药师佛,祈福求健康平安;第三部分信徒给喇嘛香油钱,喇嘛帮信徒请愿求吉祥平安。
早上八点半,喇嘛统一身着深红色藏袍和鲜红色袈裟,住持配有黄色的哈达,吃毕早茶后,喇嘛们在大雄宝殿打坐,小喇嘛打扫寺内卫生,摆放贡品,如贡米、烛台、香炉、水壶还有一些水果等。
九点鸣鼓仪式开始,寺内主持坐于供奉台右边第一排,住持桌边摆有经书及金刚杵、金刚铃、鼗鼓。诵经时,领经人先领诵一段,后众人齐诵,领经人身边依次坐有执镲、白海螺号、鼓的僧人。
仪式第一部分,小喇嘛著盛装,端着酒壶站在供奉台前。诵经开始,小喇嘛有节奏的往碗里斟酒,诵经的喇嘛边诵经边左右的摆动身体,一段诵经结束后,执镲的喇嘛领奏,后由诸法器齐奏,小喇嘛把斟满酒的碗递给每一位诵经的喇嘛,每个喇嘛会喝一小口,剩下的分给来庙内祈福的百姓,小喇嘛会将放有葡萄干酒倒入每个人的手心,以供人们饮用,达到消病去灾及为家人祈福的作用。
仪式第二部分是拜药师佛。跪拜药师佛时小喇嘛走到鼓与鼓之间行跪拜礼,要求掌心向下微隆起呈中空状,跪拜时要求脚尖、手心、头离地,住持喇嘛会按三次铃,跪拜三次,每次三跪。其他喇嘛念第二段经,祈求平安、健康。
仪式第三部分,信徒给每一位喇嘛香油钱,喇嘛会用经书在每位信徒的额头轻轻的点一下,帮他们祛除灾难,并实现他们心中的愿望。
11点整仪式结束,喇嘛们有秩序的离席。不在寺内常驻的喇嘛会换回自己的衣服于11点半到食堂吃午饭,午饭有羊肉,还有一些菜和奶制品。午饭结束后,不在寺内居住的喇嘛就驱车回到自己居住的寺庙,在寺内居住的喇嘛完成最后的善后工作。
三、满巴拉僧庙仪式音声
仪式结束后本人对寺院中资历最深的喇嘛——甘淖尔仁济师父进行专访。甘淖尔仁济师父是目前寺中最德高望重的一位老师父,以下是采访记录:
刘: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来寺庙学习佛经及医术的?
仁济:我从2005年才开始信奉佛教,2008年冬天,那时我才信奉佛教两三年,一个人驾车回家,路上早就被雪覆盖厚厚的一层,当时是晚上,开车已经到了疲劳阶段,一不留神,与对面的大车相撞,车身被压扁,可是我却非常幸运的活下来,一定是佛祖为我护了身,至那以后,我便更加相信佛教,为了感谢佛祖的保佑,所以才来到寺院出家。
刘:请问庙里大约有多少人?在寺内是怎样学习医术?
仁济:寺内现有人数有二十五位,常住守寺的只有四位,其中就有我,还有两位年纪小刚进寺不久的小师父,在寺内到了一定的年纪,小师父的师父会给小师父三个方向来供他们选择,第一条是跟随师父学习医术可以到村子里为村民治病。第二条是从事藏文的翻译工作。第三条就是即学习医术,学习藏文翻译,两条路都选,寺内年长的师父大部分都懂得医术。
刘:寺内主要有哪些法器?
仁济:寺内主要的乐器(法器)有鼓、海螺号、镲、金刚杵铃、达玛如鼓、牛角号、胫骨号、铜钦、甲林等,最常用的是鼓、海螺号、镲、金刚杵铃、达玛如鼓。其中胫骨号,最一开始是采用十八岁少女的胫骨制作而成,后来使用猴子的胫骨制作,原始时期,人都是由猴子演变过来,所以猴子的胫骨与人类的胫骨非常的相似。藏传佛教,都是使用藏文的阿拉伯数字来记谱,与我们经常接触的五声音阶、七声音阶都是不同的,他们是有九个音,大概可以称之为九声音阶。
刘:寺内主要诵经的内容有哪些?
仁济:寺内主要供奉的是三尊佛像,药师佛、释迦摩尼,宗喀巴。寺内主要供奉的是药师佛,每月初一的科仪仪式上,念诵《药师经》,这一天就是供奉药师佛的,寺内除了念诵《药师经》以外,还有《甘淖尔经》《丹淖尔经》《金刚经》等。每天早晚都要诵经,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早课晚课,《甘卓尔经》是在求雨的时候诵的,如果一个地方特别的干旱,那么几个村子会一起请寺里的师父们一起去念经求雨。
笔者对采访内容进行梳理并运用仪式音声的概念对该仪式人声、器声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音声”指的是一切仪式行为中所听得到的或听不到的音声,其中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听得到的音声包括“人声”和“器声”两大类:“器声”包括具有特定仪式的含义的“法器”声和与民俗活动共享的乐器声;“人声”包括各种程度的近似语言、近似音乐、似念似唱或似唱似念、连哭带唱或连唱带哭的“音声”②。在满巴拉僧庙初一进行的大型仪式中,包含人声和器声两部分。
(一)人声
人声包括诵唱经韵的“近语言”念诵,以及“近音乐”的经韵唱诵声,念诵经文具有“近”语言性的特征。以念、诵为主,旋律精简,满巴拉僧庙的人声基本是吟诵式的,旋律性较弱,是以近语言性音调沿着五声音阶框架,一字一句,句末结尾落音趋规范化,念诵的声音整齐,并且有气势,以齐唱方式为主。通常念诵每段经文前,会有领经人领唱两到三句,接着是众人齐唱,简单明了,旋律手法主要运用重复主旋律来完成颂唱。同时,念诵的音调中也加入了大量的装饰音,使其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特色。
(二)器声
器声,是在仪式中所用到的乐器,佛教信徒所说的法器,法器是仪式中象征着佛法的器具,科仪的开始是由击鼓作为讯号,也是为仪式营造一种特殊的气氛。器乐音乐一方面起着区分各仪式环节的功能,另一方面则以声响填补了仪式环节之间的间隙,是仪式连续性和整体性的要素。
寺内法器较少,主要的法器有鼓、海螺号、镲、金刚杵铃、达玛如鼓、牛角号、胫骨号、铜钦、甲林等,最常用的是鼓、海螺号、镲、金刚杵铃、达玛如鼓。
四、结语
通过这次到满巴拉僧庙的采访调查,笔者深知自己有很多的不足,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书本中学到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多进行田野调查,融入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多的了解它,更近的去研究它。在这次采访调查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也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来都没有涉及过的知识,觉得佛教的文化博大精深,深不可测。在采访的过程中,仁济师父也曾多次说到,要想研究明白佛教,必须要融进他们的生活,甚至要信仰它,佛教中有很多的禁忌,也需要铭记它。总而言之,笔者认为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深地去研究、了解它。
注释:
①《满巴拉僧庙史书》。
②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参考文献:
[1]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格桑曲杰.中国西藏佛教寺院仪式音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薛艺兵.神圣的娱乐——中国民族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