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蓝图已绘就 忠恒奋进正当时
2018-12-29房忠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提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作为民营企业,我们要听党话跟党走,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反哺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这些年来,忠恒集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顺应新时代发展大势,把参与“三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渠道,为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繁荣富强探索出了自己的经验和模式。
投身乡村振兴,宜以建设农村生态宜居环境为引领。长期以来,农村生态环境堪忧、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是一致的。为此,我们积极配合当地政府,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位于平川区宝积镇响泉村煤洞沟的红征公园项目,是忠恒集团助力乡村振兴、创建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庭院的力作。为保护水资源、植被、耕地,改善乡村生态宜居环境,我们将生态美丽和农民富裕有机融合,明确了“生态环境提升,旅游产业主导”的帮扶思路,加快了对响泉村创建“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示范村的建设步伐。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000亩,投资1.2亿元,以“红色革命基地”“乡愁乡村记忆”“传统文化”为主题,以荒山荒坡改造、绿化美化环境为公园建设主体,立足区位、自然、人文优势,建设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红色教育、文化考察(农耕)、历史研究、健身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休闲园、传统文化园、孝心示范基地、“乡村记忆”博物馆、生态环保养生食品种植养殖园,激发了响泉村发展的新活力。
投身乡村振兴。应以培育农村产业优势为抓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不兴旺,农民兜里没有钱,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有了产业的振兴,乡村振兴才有基础。当下,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就业现象明显。然而,振兴乡村离不开“人气”,如何在发展农村产业的同时,疏导人才回流通道。忠恒集团在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以培育发展富民产业,加大产业转移带动更多就业为根本。没有创业启动资金、没有人脉、没有好的发展思路,成为常年在外务工的川口村贫困户冯海江最大的难题。2016年在与忠恒集团沟通后,他信心百倍。很快30万元的无息借款划到了冯海江的账户上。利用这笔钱他购置多台大型农机具,积极引导村民流转土地2000亩,种植苜蓿、马铃薯、苦荞、玉米、藜麦、小杂粮等作物,在全村发起成立起了白银粮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后又成立了白银福兴养殖有限公司,蓄养肉牛,种养结合,发展起了循环经济。目前,冯海江一家人已彻底改变了贫困的命运,又引导56户贫困户加入了他的专业合作社,帮扶贫困户60多人就业,去年单发放人工工资就有10多万元,带领全村走上了合作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让农民回家,实现家门口有业、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创业,进而吸引更多的成功人士反哺故里,是民营企业振兴乡村、培育农村产业优势的有力抓手。忠恒集团结合响泉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优势,因地制宜,面向城乡新需求培育农村优势产业,在城乡间搭起了发展优质和特色农产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红色文化教育、养老等产业的新通道。如今,响泉村回乡安家置业的能人越来越多,旅游人气也不断上升,农村新型优势产业在不断形成发展的同时,也为孕育地方丰富文化底蕴,保留当地淳朴的民风民俗,实现响泉村作为革命老区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应以精准扶贫为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就是要把脱贫攻坚与农村系列工作紧密结合。只有乡村振兴了,才能就地解决贫困问题。为此,忠恒集团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担当担责,推进“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开展,与贫困面积较大、贫困发生率高达55.96%的深度贫困村复兴乡川口村结成帮扶对子,在企业内部专门成立了帮扶领导工作小组,坚持“有什么帮什么,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从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富民产业、项目资金帮扶、特困家庭救助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实改善村容村貌,解决脱贫步伐,我们投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改造危旧住宅及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为川口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02盏,修建垃圾池10座,建设大型马铃薯储存库1座,为5户贫困户修缮房屋、硬化院落、铺设室内地板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捐助取暖炉具、改厕等举措,使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到7.1%。
健全就业帮扶体系。加大就业转移力度,借助集团旗下十余家子公司,每年向社会提供3000个工作岗位,让群众在城区安家。公司还专门面向贫困村组织开展招聘活动,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根据用工需求,以定点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民工职业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已吸纳贫困人口就业162人,其中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人数49人,季节性临时用工人数213人,人均平均月薪2000元,平均年收入20000元以上。
关注教育扶贫救智。教育帮扶重在帮智,在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发展的同时,我们还通过教育帮扶承担川口村全村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学生学费,并对因学致贫的家庭,给予大学生学费补助。为解决山区孩子上学难题,向复兴乡教管中心捐赠价值16.5万元的校车一辆。三年余时间来在教育帮扶方面捐款捐物40余万元。
电商扶贫为民谋划新出路。201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1+17”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要把电商扶贫提升到一个为民增收高度,全省模仿陇南“成县模式”,我们借助公司旗下忠恒电子商务产业园平台扶持贫困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设立特色电商基地,建成了川口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对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进行培训,帮村民们开起网店销售农产品。如今,已有很多农户在还未收成前就已跟网站达成了收购协议,让这偏僻的乡村与互联网接上了轨,形成了一条为民致富的产业链。
大力开展光彩事业。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救助,通过医疗救助给予帮扶村残疾人、智障儿童、孤儿等特殊人群给予全方位帮扶;通过“农户+银行+企业”模式,每年向每户贫困户发放“三方带动、脱贫增收”分红款4000元,并为贫困户创业无息借款;在重阳节等特殊节日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费及医疗补助费2000元,每年中秋、春节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糖果等年货。三年来,824.5万元的帮扶资金让川口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投身乡村振兴。要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民营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和成长,民营企业家们素有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精神,也有振兴乡村的强烈愿望。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均对民营企业扎根农村、参与振兴乡村寄予厚望。在明媚的春光里,作为众多从乡村走出来的民企中的一员,忠恒集团亦应提高认识、负起责任、不忘初心,在已积累诸多成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帮扶、智力帮扶等途径,努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生态、新模式,特别是在电商、旅游等重点领域发力,打造出一大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使之成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让越来越多的村庄美丽蝶变。
下一步,忠恒集团将以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为方向,促使第一、二、三产业融为一体,形成复合型产业,再通过农产品生产、储藏、加工、综合利用、休闲旅游等—体化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并进一步提升价值链,让农民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拓宽增收渠道。
继续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精准帮扶、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一村一品一店”的思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并依托公司淘宝商城线上线下平台,为合作社产品打开销路,实现定点扶贫、定户脱贫。
继续拓宽培训、帮扶、就业渠道,按照村民发展意愿,通过平川职业技术学校,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培训;对平川中恒学校、平川职业技术学校建档立卡户学生实施学费全额减免及部分生活费资助政策;通过新建忠恒商贸中心项目,吸纳乡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500人,确保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能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继续深化帮扶措施,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拓宽渠道,通过“农户+银行+企业”模式,为贫困户担保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关注空巢老人”“帮助寒门学子圆上学梦”等系列公益活动,对困难群体进行“点对点式资助”,并落实好农村80岁以上老人生活费及医疗费补助等帮扶措施,确保老有所养。
继续结合响泉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注重良好村风民约建设。通过红征公园孝心示范基地,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并通过表彰“好儿媳”“好儿女”“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发掘推广积极向上的“村规民约”和“家训”,带动广大村民传承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促成农村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系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甘肃忠恒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