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八个着力” 聚焦工作重点 全力推动山丹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2018-12-29陆思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丹县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紧扣“八个着力”重要指示,按照省上提出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立足县情实际,彰显资源禀赋,聚焦工作重点,开拓性地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富民强县之路。
一、突出项目建设。在增强发展后劲上取得新成效
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投资导向,紧抓“一带一路”“创业创新”“精准扶贫”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重点领域,超前谋划实施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盘子,为补短板、增后劲、上水平提供支撑和强劲动力。紧紧围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循环工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招商引资,组织实施“能人回乡、创业兴丹”等活动,鼓励能人返乡创业,借船出海、借力发展,扩大民间投资,夯实发展基础。
二、突出提质增效。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戈壁农业为重点,突出发展马铃薯、食用菌、高原夏菜、优质林果、草食畜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清泉、东乐等乡镇重点发展高原夏菜和农牧产品加工流通;陈户、位奇等二类地区重点建设马铃薯、枸杞、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大马营、霍城等沿山乡镇大力发展食用菌和观光农业,推进主导产业向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农业综合保障和技术引进推广力度,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传统农业逐步向循环农业、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农业等领域延伸,不断提升县域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三、突出生态循环。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上取得新成效
把生态工业作为山丹工业发展的主导趋势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立足资源优势,全力抓好煤炭联产、冶炼化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以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为重点,加快推进煤炭深加工、煤电开发、煤化工综合利用等项目,不断提升煤炭开采加工水平;以城北工业园区为重点,壮大特种水泥、新型建材、节水管材等企业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张掖国际物流园为重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保鲜、加工、贮存等产业,积极引进一批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促使工业转型升级、协调发展。进—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引导企业入园发展,形成产业集群。
四、突出商贸文旅。在三产融合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紧贴省上“交响思路,如意甘肃”的旅游发展定位,以军马场、焉支山、汉明长城、大佛寺等景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持续打响“世博圣地·五彩山丹”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走廊蜂腰,甘凉咽喉”的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着力打造连接东西的物流中转基地。立足县域商贸繁荣的特点,大力发展金融、餐饮等服务业。积极培育养老、健康、体育等朝阳产业,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保持在5%左右。
五、突出“一号工程”,在稳定脱贫增收上取得新成效
巩固好近年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成果。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整合涉农资金,继续重点扶持贫困村、贫困户,根据现有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类精准施策,大力发展多元产业,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更加注重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加大对贫困群众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能力。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大力发展后续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统筹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六、突出强基固本。在提升保障能力上取得新成效
围绕“三区一中心”城区架构,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承载服务能力。争取外流域调水工程,大力推进河流治理、抗旱应急、饮水安全等项目,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深入实施交通突破行动,重点推进G30高速新河长城驿服务区,S590山丹至马场二级公路、县城南一环等道路交通项目,完善“通达四邻、互相协调、快速便捷”交通网络。推进广播电视、电信、互联网络三网融合,建立覆盖城乡、更加便捷的综合信息通讯服务体系。
七、突出环境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对全县200万亩生态林进行有效保护。严格落实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环境监察力度,争取实施垃圾、污水处置再利用项目,确保四项主要污染减排指标全面达标。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加大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全力实施“山水林田湖”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促进县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八、突出民生保障。在推进协调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新增财力优先安排用于民生支出。加快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持续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以创业促就业,确保各类群体充分就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突出作风建设。在改善发展环境上取得新成效
认真组织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把省政府“十不准”规定作为改作风、转作风的遵循和准则,对标对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深入查找作风方面存在的“守摊子”“中梗阻”“推拖绕”“庸懒散”等问题,突出抓住“小切口”,推动作风“大变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简政放权各项措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最多跑一次”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程序繁杂等问题,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作者系中共山丹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