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滴灌在农业灌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2-29王英
滴灌是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以灌溉效率高,最大限度挖掘节水潜力,高投入高效益等特点而著称。滴灌工程在农业灌溉中发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鉴于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几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滴灌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后续运行费用较高
通过多年实践,群众接受程度不断提高,灌水技术不断改进,有效地推动了全县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工程的运行,首部、滴灌管等设备逐年老化,影响工程正常运行。更换地面设施,运行管理费用相对较高,难以承受后续运行费用,加之县财政困难,工程后期维护资金难以筹措,势必影响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二)施肥技术尚不到位
目前,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尚不到位,影响了高效节灌工程效益的发挥。一是缺乏水肥一体化方面专业技术指导,农户学习途径很少,操作不到位,设备利用率和追肥效率不高;二是目前适宜滴灌速溶、液体肥料,价格比较昂贵,用户接受起来非常困难,使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受到制约。
(三)土地流转程度较低
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后,农村土地全部由农户分散经营,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起步阶段;单井控制灌溉范围内,各农户耕地面积不等,种植作物不统一,造成灌水定额、施肥量与灌溉作物不相匹配,导致滴灌工程运行中存在无法克服的困难和矛盾。
(四)参与式管理尚不到位
因对协会负责人员未进行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导致绝大部分协会还缺乏有威信、有号召力、有责任心、有能力、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带头人,协会负责人员参与式管理的作用尚停留在表面,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二、推广使用滴灌技术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滴灌工程后续运行帙持
在大田滴灌刚刚起步,运行管理基本步入正常的关键时刻,只有通过项目资金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才能解决更换滴灌管的问题。结合项目实施,加大对滴灌工程建设的补助,保证农户在短期内见到效益。申请国家建立稳定的财政补助机制,对已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后续扶持,确保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正常发挥效益,促进工程良性运行。
(二)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
水肥一体化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推广过程中,要注重培训操作技术和设备运行管理技能,采取田间地头现场培训、技术交流会等多种行式,让农户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操作流程有所了解,相关单位及技术服务部门做好长期跟踪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加大土地流转力度
从已建工程运行管理看,通过鼓励和引导群众推行土地流转,形成农业种植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家庭农场和农业园区等,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逐步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管理,可有效地解决种植不统一,土地分散经营等模式带来的运行管理问题,促进和推动高效节水灌溉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强化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参与式管理作用
为提高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人员对水权管理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强化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参与式管理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照“一事一议”和“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民主讨论解决各种具体事宜,为灌区水管单位和用水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