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导学”的应用实践分析
2018-12-29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宁夏银川,750000)
1 “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教育与课程改革的脚步保持一致,而“导学”模式作为一种符合新课改基本要求的新颖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并予以普及与应用。据相关调查数据统计,我国约有82.7%的高中生物教学正积极尝试使用“导学”模式,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同时有不少地区结合自身教育特色对“导学”模式进行改良,创造了不少具有区域特色的“导学”模式。
2 “导学”模式的基本特点
首先是目标导学。教师在下发学案后,即可妥善应用导语、图像、多媒体等教育手段,详细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其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让学生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具有目的性。
其次是定向自学。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学案进行学习,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的了解学习的目标、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与方向,做到以学案为基础,驱动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解读教材、动手实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再次是指导点拨的。在定向自学结束之后,教师可给学生一段交流讨论的时间,然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功,同时以教学重点作为参考,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仍未能解决的疑难,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扫清疑难。
再者是巩固深化。教师需要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根据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编写标准的训练题,进行测验,以此了解学生那些知识点掌握的较为牢固,又有那些知识点尚未能完全吃透,以此作为参考,帮助学生进行巩固深化,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
最后是归纳总结。这部分工作需要交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要求学生指出在学习过程之中所遭遇的困难、问题等等,最后由教师统一进行评论指导,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3 “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为阐述“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就有必要以实际的教学案例作为引证。以人教版"低温中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教学内容为例,其导学教学的具体方法如下:
3.1 重、难点解读
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主要有两个,即低温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原理以及具体的实验步骤。
3.2 问题探究
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题目,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与讨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材内容保持一致,同时难度需要适宜,若难度过高则会对学生的探究造成一定的阻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但难度过低,轻而易举的得出的答案,又无法体现教学的效果,故而对于探究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师审视再三。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基础的问题之上提出探究性问题,以该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提问"除体温外,你还知道什么其他的因素会导致染色体的数量发生变化?"以此开拓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3 课后反思
教师将学案分发给学生,并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回收予以批阅,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做到有的放矢,解决学案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3.4 实践操作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学习的目标,例如通过观察洋葱跟腱细胞染色体加倍的过程是为了了解染色体加倍的原理及其机制。在此基础之上,教师便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初步的引导,并作出示范性操作,继而提出问题,并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要求学生按照示范操作进行自主实验。然后在实验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对先前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结论或答案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敢于表达自身见解的精神,教师应当对每一位作出回答的学生予以肯定与鼓励,极力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以此提升“导学”教学模式的效果。
最后,教师即可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并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彼此的实验心得与经验,或是互相评点实验操作步骤,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又有何可以优化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师需对“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的应用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加大“导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之中的频率与比重,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不断提高“导学”模式与高中生物教学的适应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实事求是,总结出独具特色的“导学”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