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下的中国粮食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研究

2018-12-28刘佳

市场周刊 2018年9期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国家一大发展议题以来,粮食物流未来发展问题就一直是中国粮户、粮商和粮食核心企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粮食供应链的主导权一直掌握在少数西方国家手里,中国粮食企业作用甚微。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这就为中国粮食企业主导沿线粮食供应链流程的整合带来契机。本文系统分析近几年中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从其现状入手,对粮食供应链整合进行分析,提炼最新观点。

关键词:“一带一路”;粮食物流;粮食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9-0014-02

一、 引言

随着习总书记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一畅想得到国家热烈关注,一瞬间与“一带一路”有关的话题也受到民众的强烈关注。“一带一路”概念的提出与我国农业的蓬勃发展必然是密不可分的。面对国内粮食需求日渐加速增长、农业资源大环境不容乐观以及中国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变得越来越难的现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因此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粮食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解决粮食目前面临的困境,为粮食供应链发展提供契机。

二、 国内外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

粮食供应链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入手供应链整合研究,其中农产品供应链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生产到营销各纵向环节协调的运行。现在人们也渐渐思考农业供应链整合的多种形式和限制其发展的多种因素,力求实现粮食供应链快速高效反应。

(一)粮食供应链整合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国外学者NorinaL和Bailey(2016)对大宗粮食供应链进行研究,发现实体商流与资金流对于大宗粮食供应链的建立和运作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文章还对俄罗斯主要粮食加工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对大宗粮食供应链上企业间基于商流和资金流的波动时连锁效应进行研究。PeirchyiLii(2015)以创新为导向考察了供应链整合(客户整合、供应商整合和内部整合)以及企业绩效的组合竞争能力的综合影响,并以实证分析证明了创新导向对供应链整合正面影响作用,该结论很好地引导了供应链整合(特别是供应商整合和内部整合),同样適用于传统的粮食供应链整合领域。可见供应链整合是为了实现企业获得更高绩效,其中整合的方式可以整合对象为分类要素,分为客户整合、供应商整合,也可以以范围为对象分为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

国内学者较多的是从整合的范围和定义出发来研究粮食供应链整合。如中国学者李凤廷(2014)通过对粮食供应链整合中链内链外进行深层次研究,较为客观全面地界定了粮食供应链整合的含义。提出粮食核心企业是实现链条整合的关键力量,我国粮食企业供应链整合不应局限于企业或供应链的内部整合,更应该注重主导或者核心企业间的交互整合。学者赵予新(2015)则从供应链的整体链条形态出发认为生产、收储、运输、加工及销售这几个环节都会对供应链整合产生影响。他还认为生产和物流环节对于粮食供应链整合影响意义最大。

(二)粮食供应链整合的风险分析

“一带一路”下的粮食供应链整合必须考虑到风险问题,针对出现的不同风险我国学者也想出不同的解决对策。其中国内学者寇光涛、卢凤君、刘晴(2016)以三江平原水稻产业发展为例,发现稻米产业链存在产能过剩、创新不足的缺点。所以专家学者提出了稻米全产业链增值模式的想法,并通过比较法验证以成本节约和收益增加等形式实现稻米产业链价值再分配的可行性。在风险研究中陈倬(2016)学者认为粮食供应链遇到的风险与网络病毒传播有一定相似性,所以他利用动力学中SIR模型模拟粮食供应链风险,借此研究大型粮商主导的粮食供应链整合与传播存在的风险。除了外部风险,刘东英(2015)也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本身也是存在风险的,他指出农产品供应链的产业跨度增加了其整合的复杂性。因为农产品缺少契约合作意识、产业技术参差不齐,所以基于这些问题,给供应链整合研究带来了新的切入点。

(三)粮食供应链整合的信息化分析

面对用数据预测未来,大数据与信息化爆炸的时期,“一带一路”中粮食供应链的信息化研究具有前瞻性。国外学者SBruque-Cámara(2016)在JSCheng验证ARai理论基础上调查了特定类型——社区云计算技术的供应链整合通过物理和信息公司之间的整合,提出云技术有助于供应链整合,并最终影响运营绩效,这种借助于新型IT技术——云计算为粮食供应链整合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VENUGOPAL(2016)讨论了粮食物流行业使用大数据进行供应链优化以及运输路线优化和库存减少等良好整合的大数据优势,讨论的主题包括食品物流公司使用托管文件传输(MFT)和企业对企业(B2B)集成平台优化供应链,提供增强的客户体验,以及大数据帮助改善粮食物流企业运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整合是必由之路。

国内学者关于粮食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成果显著。胡非凡、吴志华、赵燕林(2013)以RFID农户结算卡为例,对粮食供应链信息共享对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的价值进行了研究。还有张素勤(2016)运用云计算理论,将农产品供应链虚拟化成“云”以解决农产品流通中主体分散、市场秩序混乱、运作不成规模化、成本压力大的问题。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国内关于粮食供应链整合的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成果更新较快,同样充分利用了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型信息技术对粮食供应链整合进行优化,显示了信息整合在粮食供应链整合中的重要性。

三、 中国粮食物流发展及研究现状

研究粮食物流必须清楚粮食物流的来源,它起源于研究粮食国际贸易中的粮食物流成本。目前很多国内研究成果都是围绕农业现代物流、农业现代流通及包含粮食在内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整合。从21世纪初,我国在粮食物流发展中对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粮食物流网络进行了较大的改善。

现状上,近年来跨国粮食巨头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垄断程度都在加深。口粮安全保持了98%的自给率。随着现代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内的农业资源承载力逐渐下降,所以粮食贸易国际化,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十分必要和迫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有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有资源匮乏的国家,这正好可以实现“一带一路”思想中互帮互助的理念。为解决粮食物流瓶颈,加快粮食物流现代化发展具有向上作用(国家粮食局,2012)。学术上,通过梳理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甚少,主要集中在粮食物流预测方法论研究、粮食物流大背景及现状研究、粮食安全与风险研究及对粮食物流未来发展的预判。所以粮食供应链的研究还可以从纵向、横向两个方向进行延展研究,从而使粮食供应链研究更加饱满。

四、 结论

通过对“一带一路”、粮食供应链、粮食物流的相关文献梳理,现有的大量文献对粮食供应链的研究有很多,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的相关粮食研究很少。“一带一路”粮食物流倡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一个全球大倡议。尤其信息化发展迅猛,粮食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模式应该考虑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同时,从文献梳理来看,现有文献对于粮食物流与粮食供应链整合方面的探讨还是比较欠缺,这也和粮食物流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息息相关,所以需要更多的学者结合粮食的特性去研究粮食供应链整合。

参考文献:

[1]孙致陆,李先德.“一带一路”沿线现状及国家粮食生产前景[J].世界农业,2015.

[2]李凤廷,侯云先.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基于鏈内、链间交互整合的概念框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1):5-12.

[3]Soosay.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Capabilities for Continuous Innovatio[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8(2):160-169.

[4]杨永林,张哲浩.专家热议“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N].光明日报,2015-10-5.

[5]唐冲,陈伟忠,申玉铭.新阶段中国粮食产业境外合作开发的倡议思考[J].世界农业,2015(4):169-175.

[6]吴志华,吴雯,陈其清.“一带一路”粮食物流倡议制定与实施——关于编制由大企业主导的“一带一路”粮食物流通道建议[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6,41(1):7-9.

作者简介:

刘佳,女,辽宁沈阳人,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