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做好党校后勤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8-12-28马凤梅
马凤梅
摘 要: 本文结合党校后勤工作实际,从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实现固本强源的目标;创建学习型党校,不断提高后勤工作整体素质;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后勤工作中的各类矛盾等三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党校后勤工作建设问题。
关键词: 党校后勤;学习型机关;关系
党校后勤工作是党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与时俱进封闭式的后勤管理为开放式的后勤管理。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保障法制化”,充分发挥后勤的管理、服务和保障作用既是党校后勤工作改革的目标,也是党校后勤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坚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战略,实现固本强源的目标
从未来着眼,党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改革,就是实现党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供应。但毕竟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探索阶段,因此党校后勤服务中心现在及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战略应是稳中求进,逐步完善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形成服务特色,先占领党校内部市场,再图向外扩张。为顺利实现固本强源的战略目标,党校后勤服务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牢固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用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去占领后勤服务保障市场。
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干部聘用制和工人合同制实行岗位管理责任制以及相应的选聘、奖惩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多种分配形式和方法,使贡献、绩效与收入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根据党校后勤保障待业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对党校后勤服务保障队伍在年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等方面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党校服务中心通过强化对内服务完成一定的实力积累后,为合理配置党校后勤资源、实现整体规模效益,应在从主体分离出来的基础上,以优良资产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规律为杠杆,对现有后勤服务保障机构逐步实行联合,走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可从各部门的实际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
1.从服务保障内容上,可实行整体联合,也可实行文件印发、物业管理、会务服务、水、电暖、公寓管理等服务保障项目的单一联合。
2.从服务保障对象上,可按部门和系统组织联合。
3.从服务保障的空间上,可打破部门和系统的界线,组成跨部门的综合或专业服务保障中心。
二、创建学习型党校,不断提高后勤工作整体素质
创建学习型党校中,我们应采取学理论、听报告、看发展、谈体会等形式,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开展“三抓”活动,有效促进党校工作作风和思想观念转变。
一是抓观念转变,增强服务意识。传统后勤观念认为,党校财务处管钱、管物、管车,是党校的“大管家”,其主要职责就是“管理”,造成后勤管事的多,做事的少,后勤工作很被动。现如今,我们应紧扣党校后勤改革与发展实际,明确党校后勤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了解服务是后勤部门的天职,是立局之本;管理是成事之基,是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手段。把职责定位为“服务”,以服务为宗旨,谋划和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是抓素质培养,提高整体形象。在党校内部开展全员素质建设,通过下发文件、组织学习、岗位培训、查岗教育等形式和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和教育,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提高后勤队伍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三是抓制度建设,促进规范运转。在抓基础建设、建章立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做到按规章办事,按工作程序办事,按职责要求办事,优质高效地做好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
三、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后勤工作中的各类矛盾
时代的发展,对党校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党校后勤服务中的几个辩证关系,对于做好党校后勤服务工作不无益处。
(一)应正确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在现实中,许多看似纯粹偶然的现象背后,恰恰隐藏着导致其发生的必然。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总是反映本质。人们常说,党校后勤服务工作是党校部门形象的具体体现,此话不无道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窗口,服务工作的好坏党校部门的形象。外单位的同志来我们党校学习,第一感觉和印象通常看到的是党校外在形象。因为人家只要进入党校的大门、看一看大楼,再到办公室、会议室、卫生间转一转,就基本了解我们党校的管理啊作水平如何。正可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后勤服务工作是党校的第一代言人,也反映了党校的管理水平、整体素质的高低。毋庸置疑,党校后勤服务工作在保障单位正常、高效运转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是全局,但关系全局;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绝非可有可无,而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
(二)应正确认识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所谓硬件,即服务工作必须具备的配套设施。大到会议室、车辆、印刷、配电等设备。小到桌椅、音响用品。开展服务需要“硬件”设施来实现,没有“硬件”设施,服务终将是“无米之炊”。显然“硬件”是开展服务的前提条件。
服务是党校后勤工作最重要的软件,它对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服务工作本身是一种行为或过程,是服务人员与学员之间的相互作用。服务技师归根结底是通过员工的形象和行为反映出来的。无疑,人的行为是服务的中心。硬件设备也是基础,服务技师才是关键。真正吸引领导,给学员留下深刻 映象的始终是以真情感人的服务,而不是硬件设施。因此,增强服务意识,提倡亲情服务和超值服务,是我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
服务是搞好后勤工作的重要环节,没有“软件”服务,“硬件”设施就无法发挥作用,“硬件”也就失去了意义。“软件”服务以“硬件”设施的存在为基础,“硬件”设施靠“软件”服务来实现与提升,二者缺一不可。必须软硬并重,两手齐抓,两手都要硬。
(三)应正确认识需求与保障的关系。目前,党校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保证党校正常运转和满足学员的物质需要与党校服务中心现状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学员对服务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因素,呈螺旋上升的趋势,旧的需求满足了,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就会产生,譬如餐饮方面,从过去只求吃得饱逐步变为现在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吃得卫生、吃得惬意。再譬如住宿方面,从过去只求有一张床住得过去,到现在更注重舒适、整洁、美感和时尚。由此可见,服务需求的满足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保障能力总是跟不上保障需求,这是党校服务后勤工作面临的永恒的矛盾。党校工作事业的需求无止境,后勤保障服务亦无止境,而服务职业的光荣和崇高更是无止境!
后勤服务工作是提供服务保障的工作,它既是一种供给,也是一种手段。而后勤经营,则是利用后勤资源,发挥资源的优势,开展与后勤服务相关的创收活动。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不能“后”。事实上,后勤服务更多时候体现为大力推行事前服务,主动出击,在第一时间完成各项工作。当前,把社会化服务请进来,是提升现代后勤服务水平的又一手段。要通过研究和论证,大胆尝试把原来党校日常服务纳入对外学员服务。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走自我发展之路,是党校服务工作的必然选择。
(四)应正确认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大事与小事,其实反映了宏观与细节,大事中亦有小事,小事中也有大事,二者是相通的。大事要抓好、小事要做实。
首先,党校服务中要抓好大事。所谓大事,如保障党校各项重要的活动,党校后勤保障中各重点部门如配电房、锅炉、汽车、厨房、印刷、财务等安全工作,各项重要合同、协议的签订,各种服务设施的维护,必要设备设施的维护等。必须坚持把是否有利于党校工作作为党校后勤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欲善其大事,必先做好小事。”服务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经常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芝麻小事做起,然而,切不可小看这些被称之为小事的细节工作。例如平时对于学员的一些必要安全提醒,服务征询等。有时如水龙头、马桶渗水,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事小,而具体到一个学员的身上亦是大事。又譬如学员上课需要清洁教室、抬桌搬椅、端杯倒茶、调试音响、照明、空调、准备横幅,花卉布置等等,总之是“一个也不能少”。倘若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亦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不要小看这些再小不过的事,往往党校的文明风貌,稍有不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服务之中无小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心系党校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从点滴小事做起,和谐的氛围正是从点点滴滴中创造,在持之以恒中延伸。
(五)应正确认识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关系。党校后勤服务的好坏,取决于良好的内外环境。外环境主要指开展后勤服务所必备的一定物质基础前提条件。内环境主要是指规范管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外环境对党校后勤服务工作起促进作用内环境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搞好内外环境建设,是推动党校后勤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党校的领导、支持、关心以及社会环境的净化优化,特别是注意与公安、工商、税务、卫生、供电、城管、社区街道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作。这些都是确保党校后勤服务工作健康成长发育所必需的外部条件。而正确运用相关政策,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增强其服务意识,提高其业务技能,创造和谐健康的内部环境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决定因素。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服务是后勤的根本,规范管理是提升服务水平的保障。后勤服务工作“麻省虽小,五脏俱全”,工作战线长,覆盖面宽;其中许多工作是24小时值班制,服务工作没有节假日,劳动强度和安全责任大。因此在管理上,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强调奖惩分明。要实现优质服务,靠的是硬管理,采取硬手段,保证各项服务内容的准确实施。实践证明,优秀职工与优质服务相伴而生,优秀职工是在实践中脱颖而出的,只有关心、爱护、支持职工的创造性劳动,才能使其在党校后勤服务工作中发挥出关键性的决定性作用。
(六)应正确认识满意与不满意的关系。我们的服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学员满意。学员满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前面99次都满意了,中要遇到一次不满意,前面的努力都等于白费。因此应不懈地追求,使服务工作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向绝对满意趋近。当然,客户满意有鲜明的个体差异。俗话说“众口难调”,张三十分满意的,李四可能就不满意。不能一味追求统一的满意模式,而要因要而异,提供有差异的满意服务。
在服务工作中,我们应将让学员满意用为自己的最高追求目标。服务中心也不同于一般的宾馆酒店,还要参与党校内部许多事务性的管理。因此,围绕如何为党校工作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首先要考虑党校部门的利益,节省每一分钱。总之,凡是对党校事业发展有益的事就必须坚持做好。不能只讲服务数量,不讲服务质量;不能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不能只讲经营,不讲环保节能;不能只讲利润成本,不讲义务责任。
服务有起点,满意无终点。服务是一种责任,一种艺术,一种技巧。只有具备一心为学员的责任心,掌握服务的技巧,用心为学员服务,才能真正做到让学员满意,也才能保证各项服务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党校后勤服务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七)应正确认识效率和效益。效率和效益向来都是党校后勤服务追求的目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效率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效益是指对目标的实现程度。效率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效率的延续与实现。在党校后勤服务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效率和效益的关系,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发展的有效结合。
其一,高效率并不等于高效益。效益比效率的内涵具有富性和复杂性,表现为效益要充分体现产出与社会目的需要间的契合度,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高效率的奇迹。但是从效益的层面看,我们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以说是低效益的。由此可见,高效率不等于高效益,党校后勤服务不能盲目的、片面的追求高效率,而是要追求能带来巨大收益的高效率发展。
其二,实现高效率运作。实现高效率发展,一个重要办法是分化和专业化、专门化,也就是加快分工与分化。对于党校服务而言,分工,就是要做好效率管理工作。分化,就是运用资本运动规律解决资源配置效率。党校后勤服务属于长线投资,必须加快效益选择的转变。当然,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要尽可能缩短这一过程,把高效率作为党校后勤服务的根本要求,用高效率指导党校后勤服务工作,衡量党校后勤服务工作成效。
其三,保持高效益发展。高效益发展要求党校后勤服务部门必须成为一种利益封闭体。在服务资源管理方面,要深化服务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形成闭合环路,实现对资源的封闭,封闭了才会有排他性,才会有收益。后勤服务部门作为第一责任者,应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主动接受机关的监督。在机关后勤部门自身发展方面应将激励机制作为动力源,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营造良性发展空间。
(八)改革与发展稳定。作为党校服务部门,如果无法履行服务、保障、管理的基本职能,不能有效承担统计党校服务工作,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或者等于名存实亡。
众所周知,目前党校后勤的弊端,一是高投入、低产出,经济效益低下。二是缺乏动力机制,劳动效率和服務质量不高。过多依赖行政手段,缺少利益驱动机制,职工的贡献大小不与经济利益挂钩,形成“大锅饭”的状况。三是福利性因素较大,服务成本不断加大,加重了国家负担。四是封闭型的自我服务体系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五是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使过剩与短缺并存,影响第三产业发展。
实践证明,必须坚持改革,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当明党校服务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前提,三者的逻辑关系不会变。必须通过发展来提高党校后勤的保障能力,不然就不能保障后勤工作职能的调整运转。然而,改革的力度一定要以稳定为前提,发展是在稳定前提下的发展。改革一旦超出了能承受的强度,必然会阻碍发展的步伐。因为有一个承受能力问题,改革必须要等待条件成熟以后再全面启动,真正实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改革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如何理顺关系,如何把握职责定位,促进职能建设。从事实上意义上说。当前党校后勤服务部门各方面的改革,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职能建设展开的。职能建设的改革搞好了,也能够促进其他各个方面的改革。
参与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2]《如何进行员工关系管理》.
[3]《最新机关后勤管理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