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2018-12-28周明棣

健康大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

周明棣

【摘 要】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的84例翼状胬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42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B组(42例:羊膜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B组患者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充血水肿消退时间、平均拆线时间均明显早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后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早于A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05%)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后复发率(19.05%)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对于翼状胬肉患者给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效果明显优于羊膜移植术治疗效果。

【关键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翼状胬肉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7-209-01

翼状胬肉是在遗传因素、过敏因素、生理解剖因素以及长期受到日光照射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致使个体泪膜发生异常改变,泪液分泌不足致使角膜、结膜局部组织增生如昆虫两翼,属于眼科常见病症[1,2]。我国相关卫生部门调查研究发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在影响个体颜面美观的同时可影响个体视力,目前临床治疗主要方法为手术治疗,本次研究探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的84例翼状胬肉患者分别给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羊膜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42例翼状胬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3(24/18),患者年龄最小为35岁,年龄最大为77岁,中位年龄为(45.27±1.25)岁,患者发病至接受本次手术治疗耗时最短为1年,耗时最长为15年,平均病程(5.48±0.52)年,其中有28例患者为原发性,有14例为复发性。B组42例翼状胬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0(22/20),患者年龄最小为38岁,年龄最大为78岁,中位年龄为(45.35±1.22)岁,患者发病至接受本次手术治疗耗时最短为1年,耗时最长为15年,平均病程(5.41±0.58)年,其中有27例患者为原发性,有15例为复发性。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患者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眼部均出现昆虫双翼状赘肉,影响患者视力,将荧光素钠滴入患眼结膜囊后泪膜稳定性测试为阴性,均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排除参与本次研究前合并其他眼系疾病或患眼既往手术史患者。(2)排除合并全身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血液性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A组患者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对患眼使用盐酸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手术操作者在显微镜下使用浓度为0.1%的肾上腺素、浓度为2.0%利多卡因个给予胬肉浸润麻醉,麻醉起效后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分离球结膜上、下及鼻侧,而后分离胬肉头部前0.5mm处,剔除结膜胬肉组织,去除巩膜表面筋膜,对出血点行烧灼止血。胬肉切除后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分离球结膜与筋膜组织,根据受区巩膜表面大小裁剪一扇形球结膜植片,将其平铺于外露巩膜受区表面,用10-0号尼龙线将球结膜植片与浅层巩膜、球结膜进行固定,术后术眼均匀涂抹地塞米松膏包扎。

1.3.2 B组患者行羊膜移植术,参考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行羊膜移植术。根据患者巩膜实际创面裁剪生物羊膜,先用生理盐水浸泡生物羊膜,取下滤纸后将上皮面朝上放使其紧贴于巩膜区,10-0尼龙线间断缝合羊膜植片、球结膜、与浅层巩膜,术后术眼均匀涂抹地塞米松膏包扎。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充血水肿消退时间、平均拆线时间等相关诊疗数据。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后不同时间段泪膜破裂时间。

(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散光、睑球黏连、术眼感染、结膜囊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4)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眼恢复情况,治愈:患者术区角膜光滑洁净,结膜无充血、水肿,未发现血管、胬肉增生。复发:患者术区结膜充血,血管、结膜组织局部增生。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两组患者相关诊疗数据、术后不同时间段泪膜破裂时间相关计量资料(±)平均数表示用t验证;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眼恢复情况其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用X2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诊疗数据,具体情况(见表1),B组患者角膜创面平均愈合耗时、充血水肿消退时间、平均拆线时间均早于A组。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泪膜破裂时间,具体情况(见表2),B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同一时间段泪膜破裂时间均少于A组。

2.3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3),A组共有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B组共有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A组患者明显多于B组。

2.4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具体情况(见表4),A组共有34例患者术后复发,B组共有40例患者术后复发,A组复发例数明显多于B组。

3 讨论

翼状胬肉临床常用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创伤可刺激创口局部发生炎症反应,球结膜成纤维组织残留,可在术眼炎性因子、血管细胞活化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影响下增加翼状胬肉复发率,因此翼状胬肉手术过程中胬肉组织是否彻底清除,抑制片与创面结合是否紧密均可影响翼状胬肉治疗效果[3-5]。为保证胬肉组织清除干净,近些年手术治疗主张在不过度损伤健康角膜、结膜的情况下,清除结膜下静默组织,从而保证移植片游离部位长度充足,移植片与浅层巩膜固定时避免过度牵拉致使移植失败,目前临床常用的移植片主要包括羊膜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6,7]。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可为患者提供正常干细胞源,与羊膜相比,羊膜中细胞因子可对个体结膜造成一定的刺激,可产生病理性敏感化问题,致使个体神经干、交感神经异常,自体角膜缘干细胞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可促进结膜上皮细胞修复,加速炎症细胞的凋亡[8.9]。刘建昌临床研究显示对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患者术后3个月翼状胬肉复发率为2.27%,明显低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患者[10]。本次研究显示A组患者3个月后翼状胬肉复发率为19.05%,明显高于给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B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在既往临床研究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诊疗数据、不同时间段泪膜破裂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本次研究显示B组患者角膜创面平均愈合耗时、充血水肿消退时间、平均拆线时间均早于A组,B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同一时间段泪膜破裂时间均少于A组,由此可见,B组患者术后恢复耗时短,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低于A组,由此可见,B组手术安全系数高。

综上所述,对于翼状胬肉患者给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沈华墨,李仁芳,黄芬霞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2071-2072.

[2] 赖美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5,34(28):32-33.

[3] 李铮,王瑞峰,唐文建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147-148.

[4] 杨永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5):122-123,131.

[5] 李宇平,周翠,郑东坡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加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观察[J].江西医药,2016,51(10):1101-1104.

[6] 马继芳.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4):95-96.

[7] 汤伟,张正威,王峰等.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伴睑球粘連的复发性翼状胬肉[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7,39(8):615-618.

[8] 杜方群.翼状胬肉患者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羊膜移植术治疗的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4):50-51.

[9] 冯梅,余素英,谭萨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复发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安全性[J].医药前沿,2018,8(20):86-87.

[10] 刘建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生物羊膜移植术的疗效比较[J].微创医学,2017,12(1):120-122.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
自体血联合热凝切口运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临床观察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比较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等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角膜干细胞移植与单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临床效果对照
三种不同术式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对比观察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