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极大BOSS”果然善管理

2018-12-28张剑虹

中国收藏 2018年7期
关键词:活计内务府奴才

张剑虹

我看乾隆

★“乾隆?他是行政管理的高手!”

★“在这方面,他天赋过人。”

★“皇帝自然有皇帝的谱儿。不过为他干活,赏罚分明,这点不错。”

★“仅以收藏和艺术为例,他有诸多独到而合理的管理措施。不会去随心所欲、毫无章法。”

★“他对此的用心和精力旺盛,常人难以比拟。”

我们今天所见的传世文物大多来自清宫收藏和制造,而清宫收藏和制造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书画、古籍、瓷器、玉器、钟表、金石等诸多方面均属上乘。

完善制度

能出现这种盛况,一方面与乾隆皇帝个人喜好有关。清代严格的皇子教育制度使得乾隆皇帝的文化修养很高,中国传统文人的爱好他一项也不曾落下,处理朝政之余,经常谈经论道、题诗作画、把玩古玩、游览美景。有外国观察家把他描述成一个“精力过人、不知疲倦、不知餍足的艺术收藏者”。

《啸亭杂录》曾记载乾隆皇帝经常去如意馆看画师们作画,如果见到画得不好的,则亲自指导,受到指导的画师以此为荣。加之其在位时间长,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去搜求稀罕之物,去制造精美之物。

另一方面,这种艺术发展的盛况,与当时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分不开的。要知道,仅有收藏和制作,如果管理不善,也会带来文物的损坏与流失。乾隆皇帝是行政管理的高手,善于设计制度,他这方面的天赋也体现在对自己孜孜以求而来的各类宝贝上。

乾隆王朝充分利用则例建立、完善了清官收藏与制造管理制度。“则”意为办事准则,“例”意为处理公务中的成案或定例,合在一起就是衙门的办事规则,一般由谕旨、奏准、覆议等构成。清代各衙门均有自己的则例,皇宫也如此,大大小小各类则例多达几十种,其中最为综合、覆盖面最广的当属《内务府先行则例》、《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以下提到的内容都见之于这两个则例。

赏罚分明

清顺治、康熙年间,收贮内府各类珍宝最主要的机构一一六库基本设立完成,但针对六库的管理制度的完善却是由乾隆完成的。这种完善表现在:一是增加专职管理人员。乾隆十二年,六库库使由六名增加为十二名,增加了一倍;二是任命外朝官员牵制内务府人员。内库向属内务府管辖范围,内务府由上三旗人员构成,彼此熟识,为了防止互相串通、搞腐败,乾隆三十三年,皇帝命令从朝廷六部中选拔人员,与内务府所属的库官一同管理六库,而且三年一换。在这些专管各库库务的人员之上还有总管六库郎中,这一职位有二名,这二名人选全部来自于六部。

这样,由外朝官员管理内府事务,实现了乾隆分而治之的思想。作为精明的帝王,乾隆深深明白大臣们之间的串通勾结有多大危害,他可不想自家仓库管理员也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尽可能地进行分权与制约无疑是良策。

宫中活计做得好不好,匠役很关键。没有出色的匠役,或者匠役不认真做活,即便皇帝要求再高,也无从实现。乾隆皇帝恩威并用,一方面,规定初学者不得成做活计,“一年者,为学手,不令成造活计”。学习三年考核仍不过关的,革退,其上级连带受罚,“如三年后仍不能成造活计,即行革退,该管匠役交该处查议,领催等严加责处”。另一方面,对能工巧将给予额外奖励,例如“如有特等精巧者,奏明加给钱粮”。

从事宫中各项日常事务的太监宫女们也得小心行事。《各处首领太监等处分则例》中有一条就是这么规定的:“凡各宫殿等处太监等,收贮一切陈设器皿等官物,有不谨慎屏当,以致失误伤损者,系首领,罚四个月月银,系太监,重责四十板,其首领等非系本身犯罪,系该管太监犯罪者,系失于觉察例,应照本罪减等,罚一个月月银。”

高标准严要求

除了加强对人的管理,乾隆对物的要求也是非常注重的。因成造活计不符合皇帝心意、达不到皇帝要求而受罚的比比皆是。例如乾隆五十二年,造办处成做的朝珠箱子粗糙,乾隆皇帝下旨让内务府总管大臣福长安查办此事,成做箱子的匠役、监造官员、专管官员等一干人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一个包装用品尚且如此,其他就可想而知了。有这样一道名为“奏为烧造瓷器甚糙不加严谴谢恩事”的奏折,是时任九江关监督唐英写给乾隆的,一看名称想必大家就知道大概是啥事情了。乾隆六年,唐英监制烧造了一批瓷器,乾隆并不满意,“唐英烧造上色瓷器甚糙,釉水不好,瓷器内亦有破的,着怡亲王寄字与唐英,钦此。”唐英何许人也?当时中国瓷器业的大咖啊,负责景德镇御窑厂近三十年,他负责监造的瓷器能有差的吗?然而,实际上真的就有乾隆看不上的,这一批就是。

“奴才钦承之下,不胜战栗悚惶,伏查上年秋间正值监造催总默尔森额抱病之时,奴才又距厂三百余里,不能逐件指点,以致所得瓷器不无粗糙,至运解到京,一路換船前进,几经扛抬搬运,未免动摇磕触,致有破损之件,此皆奴才料理未周,疏忽之咎实难自迨,蒙皇上隆恩,不加严谴,惟命怡亲王寄字教导,奴才犬马感激之衷,与惶惧之念,並刻凛靡宁,今奉差协造之内务府员外郎六十三从前由药房笔帖式,同奴才在厂协办三年,颇为熟谙,昨到九江,奴才又与彼细加讲究,嗣后奴才自当与六十三协尽心力,钦遵恩旨,小心敬谨办理烧造,以仰酬皇上格外隆恩于万一。”

唐英哪敢怠慢,立马赔罪,并细细说明事由以及整改措施。

笔者曾统计过乾隆十年至五十八年间江南三织造进贡的缎疋质量数据,质量非常高,合格率达到了98%至99.93%。作为当时纺织界的最高水平,江南三织造拥有最好的机器与最顶级的工匠,产品又是为宫廷所用,质量高并不出入意料。但出入意料的是,伴随着如此高质量产品的是乾隆加强质量管理的三令五申。乾隆七年的一道谕旨就说明了当时的这种状况:“三处织造钱粮今俱宽裕支给,前因所织缎疋粗糙,曾经申饬,今所织缎疋仍复粗糙,反不及外机缎疋,是何道理?着交与内务府总管严加申饬,嗣后仍似此粗糙,断乎不可。”

正是因为这些高标准、严要求,加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坚持与积累,乾隆朝不但对清宫收藏与制造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对中华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今天讲宫廷精品,讲文化传承,自然是越不过乾隆这道关的。

猜你喜欢

活计内务府奴才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低下头我依然会看见母亲
做奴才的不同境界
南方和北方
咸丰朝如意馆及其供御成做的活计小议
把麦子割完
康熙时内务府江南三织造的政治地位和职能初探
最怕奴才管人才
做最好的自己
《乾隆皇帝的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