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思路

2018-12-28陆艳娟

新一代 2018年1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陆艳娟

摘 要:阅读是提取信息的一种能力。毋庸置疑,阅读受到家庭、社会、学校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小学是一个孩子的启蒙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而语言学习充斥了小学课堂的整个过程,读则更是语言学习的不可估量的一部分。阅读能力直接关乎小学生的交际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应该从小就抓起。笔者就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思路

阅读能力是一个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关乎我们兴趣的培养,同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他学科,增强学习能力。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对阅读更感兴趣,从而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同时学校应该引进更好地学习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家长也应该积极和老师沟通,实时了解孩子在学习的学习情况,在课后学习中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在中国这种应试教育下,小学生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很有限,大部分课堂上都是老师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讲解。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对这种枯燥的学习产生厌倦,从而无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反而把阅读当作老师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来完成。单一的评价手段,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同时外界还有很多的干扰因素妨碍学生阅读。家长也并没有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只是一味的让他们用成绩来证明自己,不能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产生一种反正老师会将答案告诉我的思维,练习也会给出答案等,不需要自己动脑来想,渐渐地养成了懒于动脑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现代教学的一个中心观念就是老师讲了学生就会,老师讲的多学生就学得多,这就出现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昏昏欲睡的场景,老师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自己完全跟着跟着作者的思路走,目光短浅,缺乏教育反思精神,这就导致课堂上的灵活度完全不够。特别有些资深的老师觉得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满足于现状,不求改进,用消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内容,年轻的教师碍于面子不请教经验比自己丰富的教师,按自己的套路走,并没有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传统的教育观念使老师迫于升学率、优秀班级评比等压力,往往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将阅读教学的目的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他们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甚至缺少了阅读方法的指引,忽视了他们的主观情感。尽管老师对课本烂熟于心,但还是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落后。对于当前的教学状况,我们大多是比较原始的教学方式,用口述、学生自己看教材来共同理解。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展开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使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教师们在上课时过于程序化,认为阅读教学就是简单的总结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学会总结就成。一些时候老师单一的、多次的重复自己的理论知识,反复朗读,老师替学生条例式的规划好一切,却不将其与实际相结合,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其独立的见解没有得到发挥。学习工具的有限阻碍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习条件的落后让他们无法学习更多的知识,追其根本,还是教育模式太落后。

(三)教学方法单一。现代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大多被老师的经验代替,老师墨守成规的精读讲解课文,反复地讲解课后习题,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自认为可以讲解得透彻明了,实际上会扼杀学生们自己动脑思考自己想象回归原文画面的能力。应试教育占有大多数学生的课后时间,致使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在课外阅读,永远忙于做很多的练习题。即使有些学生开始喜欢阅读,也会渐渐被淡化。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只会简单的说是或者评价,并没有自己进入阅读的氛围,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又或者说语文老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有限,老师都这样漠视,又怎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与思路

(一)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有趣和有效的,老师应该用发自内心的关爱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幽默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让大家都投入到老师的每一节课堂上。教师应该具有特别扎实的专业知识,将整堂课程调动起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学习兴趣、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的强弱来做不同的教学规划,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无差异性的看待每个学生,多创造一些学习机会给他们,让他们在机会中学会探索、学会思考,注重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老师应该不断地充实自我,以此适应不同的学生,带头学习,为他们做好榜样。老师必须放下自己的架子,和自己的學生做好朋友,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课后生活,和家长时时沟通交流。双方配合好,共同提高孩子的阅读学习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老师不应再占用学生的课堂时间,反而学生和老师转换角色,而之前课堂上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放到课后让他们自己通过视频讲座等自我学习。每一类教学视频都应该针对特定的问题来讲述,缩短一些不必要的话语,这样便于查找,方便下一次的巩固学习。教学方式将组织教学变为动机的激发,让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因受某种刺激产生需要阅读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求知,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探索知识,这就要求老师不应只站在台上讲,而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之中,一对一的帮助、指引他们。老师提问学生的同时允许学生提问自己,让老师和自己的学生一起学习,彼此在学习中交流,相互促进。课后让学生积极表现自己,以自我表现消化知识,张扬自己的个性,养成活泼自信的性格,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整个过程中鼓励大家都参与到其中,还可以定期的举办一些辩论赛或是朗诵比赛,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善。

(三)创新教学方法。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教材之外注重广泛阅读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多看名著,多接触不同的文体,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可以使他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阅读,提升自身文学欣赏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教科书上的知识难免有限,而这个年纪的他们想象力很丰富。老师更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根据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以及学习成绩的差异性来规划设计阅读教学内容,使其围绕学生特点展开,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老师同时也应该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要明确小学阶段教学的目标。对于年级稍低的学生降低阅读的平均水平,高年级更应该提快默读的速度。还要教会他们使用各种工具书,利用好各类学习资源。让他们从识字开始,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然后通过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技巧,巩固知识,加之背诵优秀的文章。

俗语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学是孩子们的启蒙阶段,学校应该提供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创造更好的读书氛围,引进更多的课外书来扩充他们的课外知识,鼓励孩子们在阅读上花费更多的功夫。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扮演重要桥梁的作用,应该时刻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的课后阅读状况,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表达,不能只图当时课堂上的高效率而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不能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要让他们爱上语文阅读,将来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静.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华夏教师,2015,(12).

[2]曹光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合作学习的整合探讨[J].中小学电教,2016,(1).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