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偷窃行为矫正策略初探
2018-12-28曹子迪
曹子迪
摘 要:听障学生特殊的生理状况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在认知、学习、交往等诸多方面的困难;此外,外部环境例如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教养方式、学校管理模式、社会风气等,对于听障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上述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导致听障学生心理和行为出现了偏差,即形成了很多不良行为,偷窃行为便是其中之一。那么,听障学生的偷窃行为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有哪些有效的策略能够矫正这一行为呢?本文就听障学生偷窃行为形成的原因、针对其偷窃行为运用的矫正策略以及矫正之后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听障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促使他们的人格和品质都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听障学生;偷窃行为;矫正策略
听障学生特殊的生理状况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在认知、学习、交往等诸多方面的困难;此外,外部环境例如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教养方式、学校管理模式、社会风气等,对于听障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也具有显著的影响。上述自身条件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导致听障学生心理和行为出现了偏差,即形成了很多不良行为,偷窃行为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我近几年在学校政教处负责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很多事例,以及对听障学生不良行为所做的调查和记录,我对听障学生偷窃行为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自我校1986年建校以来,曾出现过很多起听障学生偷盗事件。其中,比较典型的列举如下:
案例1:王xx,女,八年级学生,性格活泼,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喜欢跳舞,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偶然盗窃行为,偷拿同学的课外书。在家里偷奶奶的钱,后来偷邻居的钱,乱买东西,或与同学挥霍,同学家长到学校反映情况。调查过程中,该同学谎言迭出,无惭愧心理,更无悔改之意,后在人证物证面前才不得不承认。经调查,该生父母离异,由母亲抚养,母亲出于可怜孩子的心理,养成了她乱花钱的毛病。后来母亲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养,家里变故多,没钱给她用,就开始偷钱。
案例2:李xx,男,六年级学生,该生表面憨实,性格木讷,平时少言寡语,学习成绩差。该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伙同社会闲杂人员入室偷窃,进房间偷钱物,甚至毁坏东西。经过调查,该生父亲在外打工,无人管教,加之社会流浪的邻居青年教唆,由好奇心开始参与了作案。
综合上述案例和其他本校发生过的听障学生偷窃事件来看,听障学生养成偷窃行为的原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分别是自身的生理、心理原因和外部环境所导致。而这两大方面原因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身因素
(一)生理原因。听障学生由于听觉、语言方面的障碍,只能用手语与外界沟通,但手语有其局限性,语言表达不丰富甚至不准确,很多抽象的东西无法用手语表达出来,致使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沟通障碍进一步造成了听障学生对事情的判断往往停留在表面化和片面化阶段,因此,他们常常缺乏起码的是非观念,缺乏道德和法制观念,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心理原因。听障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也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发展。他们由于自身的缺陷往往得不到关爱和重视,甚至遭到他人的嘲笑和歧视,长此以往,听障学生就会形成冷漠、自私、敏感、嫉妒心强甚至报复社会等不健康心理。在这些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就逐渐走上了偷窃的道路。
二、外部环境
(一)家庭经济情况。在我校,据调查,大部分听障学生来自农村,甚至偏远山区,父母靠务农或者打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因此,家中的经济情况都很差。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听障學生的物质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而当他们又很想获取某些物品时,“偷窃”就成了唯一且便捷的途径。
(二)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对我校听障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我校学生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听障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缺陷,父母出于怜悯而对孩子特别宠爱,不打骂、不责罚,甚至溺爱,对于孩子平时的不良行为也不严加管教。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养成放肆、任性的性格,为所欲为,甚至偷窃。另一种教养方式是听障学生由于身体缺陷,父母对其不重视、不关心,不闻不问,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不能满足。在孩子犯错时,由于双方沟通不便,无法给孩子讲道理,就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打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形成冷漠、自私、敏感、逆反等不健康心理,在这些心理的趋势下,孩子也很可能会走上偷窃的道路。
那么,近些年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教师们不断探索,针对上述原因引起的听障学生偷窃行为,实施了以下矫正策略,这些策略也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效果,现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手语的教学。听障部的教师们不断努力,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对听障学生的手语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手语,并能准确理解所学手语表达的含义,从而能更好地运用手语与他人交流,以此获取更加丰富、准确的外界信息。
2.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多开展道德教育班会、法制教育讲座等,正确培养听障学生的是非观、道德观、价值观,并督促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对于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包括偷窃行为严加责罚,绝对不坐视不管。
我们的每一个听障孩子都是天使,虽然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但内心都是善良的,只是心智不够成熟,有时会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行为上的偏差,因此,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作为听障孩子的父母、教师,甚至是学校、社会,都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呵护、关心、教育、引导他们,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配合,加强对听障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的听障孩子们才能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甚至成为能够立足于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