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家国情怀
2018-12-28韩捷进
2018年10月19日17点20分,我亲爱的父亲韩富光先生悄然与世长辞,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和家人。这时,天空正飘落着濛濛细雨,似乎陪着我们这些亲人一起为他的离去而悲伤。我们不舍,老天爷也不舍,但他还是走了,把他深厚的家国情怀留给了我们。
父亲热爱自己的祖国,毕生奉献于祖国的橡胶事业与教育事业。他的中学教育是在国外完成的。我小的时候,见过父亲在国外拍摄的照片,那时的他梳着小分头、系着领带,西装革履,身后是宽敞的客厅,一副年青英俊的模样。我隐隐知道父亲在国外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与解放初国内的生活相比,有天壤之别。但回到祖国怀抱的父亲从来没有给我们讲过他在国外富足安逸的生活,从不抱怨祖国的贫穷落后和自己生活的艰难,也不给我们传递消极悲观的情绪,总是鼓励我们努力向上,乐观生活。
1947年,父亲离开了在国外经商的我的爷爷,告别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归祖国。1948年,他考入中山大学农学院农艺学专业,1952年在中山大学完成学业。那时,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又有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经济的封锁,橡胶匮乏,这对中国经济建设、工业与国防建设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摆脱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困境、国务院和军委领导亲自部署发展祖国橡胶事业,狠抓、特抓橡胶农场建设。当时的垦殖系统直属中央和军委共同领导,所设机构从上到下都是军人挂帅,并在大学生中招募专业人才。父亲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从广州市奔赴华南垦殖总局海南分局儋州垦植所,投身发展祖国橡胶事业的行列,为祖国的橡胶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與热血。
由于大面积开垦种植橡胶,急需解决种植所需要的种苗,当时的口号是“一粒种子,一两黄金”,可见橡胶种苗的宝贵和难得。 1953年至1954年,父亲主持领导那大地区(包括儋州与临高)老胶园的采种工作,参加采种工作的约有六百人。采种队伍大、工作地区分散、任务繁重艰巨,管理有很大的困难。这对刚走出校园的父亲是严峻的考验。年轻的父亲把这看作是对自己的最好磨练,精神饱满、热血沸腾地投入工作。两年的时间里,无数的日夜,他不辞辛劳,不负领导的信任,带领同事们克服种种困难,想法设法把好采种质量关,做到严格选种、精心包装与及时运送,大大提高了橡胶种子的发芽率。仅1953年就完成采种任务四十五万斤,并及时将橡胶种子分送粤西、广西、海南、福建、云南、汕头等地新建的橡胶农场种植。
充满青春热血的父亲在祖国的热土上得心应手,他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在采种育种工作中,设法提高采种育种的效力;观察、研究橡胶种苗北移种植问题,即研究生长在纬度18度以内地区的海南岛橡胶,怎样在纬度18度以外地区种植,细致地观察其耐寒生长的适应性,为橡胶成功北移种植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后来,父亲的采种育种工作从儋州向白沙、昌江、保亭、乐东等地移动,足迹几乎遍布海南岛。父亲热爱祖国的赤诚情怀、克己奉公的人格操守和坦荡胸怀,让他笑对长年的艰苦生活,再大的困难也不放在眼里。所以他能够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不断取得骄人的成绩。
文革期间,父亲因为是华侨资本家的儿子与“臭老九”而遭遇批斗。这些批斗伤害了他的身体,但无法动摇他归国报效祖国的执着信念。在那段岁月里,父亲默默忍受从未想过的人生遭遇以及这些遭遇带来的痛苦,他没有因为当年选择回国、放弃富裕舒适生活后悔,而为自己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能在最艰苦的地方,把自己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祖国的橡胶事业感到自豪。1960年,周恩来总理在儋州视察,为广大的橡胶工作者题词:“儋州立业,宝岛生根。”这正是对父亲这一代知识分子在儋州矢志不移地攻关克难、艰苦奋斗的最好褒奖。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怀着赤子之心归国的父亲,在他勤恳工作的一生中,给予他充分的肯定与许多荣誉。在海南农垦局,1952年分配来的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近百人,1954年专业技术评级,近百人中仅有两人被评为当时这一领域最高级别:四级技术员,父亲便是其中一个。1980年,全国恢复职称评定,父亲被评为工程师,是当地在我国恢复职称评定之后最早被评定的工程师之一。1983年,父亲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三部门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表彰父亲长期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贡献;1986年,父亲又获得中国热带作物协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还被国家农业部誉为优秀专家。父亲还积极参政议政,受党和人民的信任,1981年,当选为乐东县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常委,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常委,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海南大学创办那年,父亲被调到海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担任热带作物系主任。当时父亲尽管已经50多岁了,长期工作养成的执着、认真、负责的作风自然体现在他的教学中。他认真备课上课、悉心指导学生实验,以严谨的教育风尚、优秀的教学效果,深获历届学生的赞誉。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我发现他的桌柜里,仍然存放着已经发黄的一张张讲稿卡片、一个个实验用的玻璃瓶、玻璃杯与针管等,不禁潸然泪下。遗物尚存,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具有高尚品德的好老师,已经不在了。
父亲深情地爱着家人。我们五姐妹名字最后一个字分别是:比、赛、平、前、进,这带着他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更多的是父亲希望五个女儿在人生道路上积极进取,在比赛中共同向前。父亲工作再繁忙、生活再艰辛,都始终关心我们五姐妹的健康成长。我们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爱,爱亲人、爱集体、爱祖国;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做事,敬业奉公。我们五姐妹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各自在工作中恪尽职守,与同事和睦融洽,都是受人夸奖的先进工作者。我二姐曾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装备部的“劳动模范”,并作为海南省劳动模范五一观礼团成员,前往北京天安门参加五一观礼活动。我大学毕业后在高校任教,深受父亲的影响,挚爱教育事业,关爱自己的学生,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还被评为海南省高校教学名师、获得全国“明德优秀教师”奖,父亲为女儿的努力与进步感到欣慰。父亲在2011年5月24日自己生日那天,写下了“欣慰的回顾”一文,其中高兴地写道:“值得我欣慰的是,我还有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现在四代同堂,大家庭的成员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父亲走完了他的人生之旅,他弥留之际,仍然有着许多眷恋与牵挂,父亲的眷恋与牵挂,浸透小家与国家的情怀。
父亲眷恋每天必看的海南大学美丽的荷塘景色,今年国庆期间他还在荷塘畔散步,坐在荷塘边观赏荷塘的碧水和翠绿水草;他期盼今年年底海口至铺前的跨海大桥通车,想着通过新建的大桥回老家文昌锦山做冬至,祭祀我长眠的奶奶;他想能看到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给海南带来的发展变化,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新海南。
父亲思念归国后从未再见的在国外辞世的父亲、大哥与二哥,牵挂海外健在的亲人们,尤其是在大洋彼岸留学攻读博士的孙子;他眷恋、牵挂我的母亲,七十年的相守相伴,在他将要告别人世的时候,怎么放心得下?他临终前两天神智清醒,一再嘱咐我们姐妹,一定要照顾好妈妈;他还眷恋、牵挂我们姐妹,眷恋、牵挂我们的儿孙。
亲爱的父亲,祖国不会忘记为之奉献毕生的您,我们永远想念您。
韩捷进,海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海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高校教学与学术研究,被评为海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获全国“明德优秀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