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推进阅读教育
2018-12-28杨凤秀
杨凤秀
一、以生为本解决课堂内容窄化问题
生本为理念的课堂需要真正开放,真正做到“用教材教”。以我校老师执教的《月球之谜》一课为例,按原来的设计就是“读熟课文——品读月球之美——理解月球之谜——展望未来,激发感情”。上完这样的教案,有的就是学生对月球之谜的了解,再多一点就是拿腔拿调地读了课文中的内容空发感叹。但在生本理念之下,我们进行深度追问:学生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学习这篇课文如何推进学生的阅读?我们对这样的设计做了修改:① 利用课前三分钟,吟诵一句与月亮有关的诗、词、美句等。② 你对课文哪里最感兴趣,从这点出发,你阅读了哪些资料,获得了哪些认识?由此你想说什么?③ 你想给大家推荐什么阅读文章或相关书籍?
结果在课堂上,学生带着他们的阅读感受,带着对宇宙的憧憬与向往,对天体、对宇航员、对人类、对月球,甚至对整个宇宙的探寻……他们如数家珍,让听课的老师为之赞叹。大家感慨:这不是一群小学生,是一群小天文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课堂由此变得有广度,得以真正的开放。
二、生本教育解决学生被动学习方式问题
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学生”的理念改变了学习方式。主动学习主要就是通过“小组交流、全班展讲”的方式进行。我刚刚上过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课堂上学生有了前置研究的基础,都想把自己所读、所想、所获与大家分享。有的学生研究了课后的生字很有特点,差不多是吃与玩的,而本篇课文正是老舍在特殊时期(缺吃少玩)写的,课文中也大量写到吃与玩,看似无意,实则有意。有的学生研究了别人眼中的北京,比如林海音的,比如杭天琪唱的《前门情思大碗茶》,觉得同样的城,在不同人的心里却是不同的味道。有的研究了北京建城史、名字的变化等。
这些丰富、深刻的内容,是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找、向人了解等多种渠道而来。小组内学习是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充分感受到各自的课堂存在感。全班展讲既是展示的舞台,又是思维碰撞的磁场,真正做到让不同的学生在这里得到不同的生命彰显与成长。
三、生本教育解决师生关系对立问题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以分数唯上的教学,使老师与学生对立起来,我们看到的是过往“以一擋十”的教学方式,老师有盛气凌人的气势,学生是可怜的后知者。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加之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先行拥有者。生本理念以“全面依靠学生”的姿态迎接课堂,是明智之举。由过去的“请你读给我听”“这个地方讲的是——”“请你回答”等这类强势之词的话语体系,转变为“我的理解是——”“我查了相关资料”“我想到了”“请我的同桌和我一起来分享”“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等这类说法。课堂上老师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控制生命的纤夫。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南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