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社媒体深度融合转型试点探析
2018-12-28张俊在
2014年以来,内蒙古日报社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按照“创建示范、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坚定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工作走向深入,媒体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果。2017年,内蒙古日报社又全力推进以汉文党报为突破口的深度融合转型试点,依托融媒体“中央厨房”,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界限,成立策划团队,推动策划、素材与端口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推进采编、技术、流程、考核深度融合,扎实构建“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深度融合新生态。
2017年11月29日和12月6日,经过两次社长办公会议的研讨,出台了汉文党报媒体深度融合转型试点实施方案,推出了汉文党报工商新闻部作为内蒙古日报社媒体深度融合转型试点开始运营。12月13日,社领导召开专门会议,就融合试点——工商新闻中心的品牌推广名称、工作室名称、客户端“产经频道”栏目名称进行设计,确定了品牌推广名称为“经济涮锅”,工作室名称为“经济涮锅工作室”,客户端“产经频道”栏目设4个,分别为“深一度”“闻天下”“观点秀”“红人馆”。同时工商部报端专刊“经济圈”更名为“经济涮锅”,与客户端栏目相对应,“经济圈”原栏目也更名为“深一度”“闻天下”“观点秀”“红人馆”等。
2017年12月15日,内蒙古日报社媒体深度融合转型试点——汉文报工商新闻中心正式运营,试点期限3个月。
经过3个月试点运行,试点的媒体融合形态及流程再造工作模式基本形成,在内蒙古客户端产经频道、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内蒙古日报》(汉文报)新闻版、《经济涮锅》专刊4个平台上基本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内容生产和业务融合,及以“移动优先、先网后报”为核心的策、采、编、发的流程再造。
3个月中,参与试点人员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在选题方面,更多的新闻作品侧重从受众需求角度出发,更贴近民生,接地气、强调服务性;在标题和文字风格的处理方面,尽量符合新媒体语言轻快、活泼、生动、易读的特点;在表达方式方面,拥有了图文、视频、H5等更丰富多样的形式,扩大了新闻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据统计,3个半月中,試点在内蒙古客户端产经频道共发稿1373篇、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上发稿114篇。
一、顶层设计和指导督导
试点从推出到启用再到运转,就一直置于社党委和编委会的顶层设计中,从社领导对试点的工作思路,到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以及试点运行过程中,社领导及时跟进的指导和督导,对于试点顺利运转及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据统计,针对试点推进工作的社长办公会议及由社领导组织召开的专门会议达8次,其他小型会议或工作部署不计其数。这些指导督导的内容涉及大到部门间协调配合、人员整合、选题策划,小到产品表达表现方式运用,涉及面广泛,保证了试点运转方方面面的需求,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部门领导要有一线思维
部门领导工作靠前,一线指挥,亲力亲为,对工作推动,营造工作氛围,至关重要。试点运行以来,每周二部门都要召开工作会议,内容主要针对选题策划,以及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业务和管理问题和难题,及时商讨解决办法。与此同时,几位部主任都主动熟悉业务流程和学习技术工具,主动策划选题并带队走到一线做融媒体产品,做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表现形式复杂的融媒体产品,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
三、激发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
主动在试,主动在学。这是在试点运行中全体采编人员最鲜明的感受。工作激情是事业成败的关键,鼓舞好维护好这种激情也是关键。对于参与试点,大家认识到位:“所有这些对自己来说都是全新挑战,当然也是一种机遇。”对于工作进展,大家也是干劲十足:“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突破自我,力争做一名不掉队、不出错、有光环的优秀融媒体记者。”由此也涌现出了一些典型,有的记者为了系统掌握工具技术,自费上了学习班;有的记者任劳任怨值班,为大家精心装扮新媒体作品,耐心教授工具和后台技术;从个体到全体,大家一直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年轻人先行先试,岁数大的人也不甘落后。即使工作量翻倍、延长下班时间,大家热情不减。维护引导好大家的热情,一要部门领导率先垂范,做好自身的融合转型;同时抓好系统策划,抓紧平时管理,保持好工作节奏。二要尽可能一步到位地完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四、建立适应媒体融合的机构
试点工商新闻中心是由汉文报工商新闻部、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大青山工作室融合而成,除工商部全体人员外,还抽调了内蒙古新闻网、大青山工作室一位副主任和4位编辑。因此机构需重新设置,按照试点实施方案,设置了3个组,两个采访组一个编辑组。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目前按报端设置的机构不太适应新媒体的特色。纸媒报道一般靠单兵作战,融媒体运作机制最根本的是团队协作,需要强采精编。所以机构应该变化,化整为零,按照特色或专业方向,组建若干专业化或专门化的小工作室。一般以3人为单位,工作时以一采两编为结构。试点运行初期,部门组建了两个小工作室,由一个组长带两个年轻人组成,专门报道宏观经济和财经领域的报道。在工作中,这样的组合随工作需要随时出现。
五、健全工作机制
通过借鉴和摸索,试点建立了以下工作制度和机制。
每周例会制度。总结部署一周工作,策划选题,商讨解决发现的业务和管理问题。
微信平台早前会制度。每日9点前在部门微信圈报告当日所做客户端和微信稿件线索,须经部主任审定后再做。
稿件审查制度。一般稿件由分管副主任审签;重点稿件由正副主任共同把关,需请示分管副总编辑;特殊稿件必须先行请示副总编辑和总编辑;微信稿件由正主任审签;特殊时期(如两会),客户端和微信稿件在分管副主任审签后,正主任需最终审签。
后台值班制度。即客户端和微信维护、编排、上稿工作。由年轻人分两个梯队一边学习一边上手,到目前已有4人能值班。
微信轮班机制和报备机制。轮班机制是指做微信排班制度。微信报备机制是指微信选题报送,一要报送部主任审定,二要主任审定后报送微信值班人员,防止与内蒙古新闻网稿件撞车。
六、持之以恒抓策划
策划是做新媒体的生命线,有策划才有点击量。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注重部门策划和小组策划。同时也更加注重培养个体的策划能力,以图推开行业和领域策划这扇窗,做出更加精细并适应分众化需求的内容。
在社领导的指导下,经过精心策划,我们先后推出了一批重头的融新闻产品,如“2017内蒙古经济挂历”“一起来为内蒙古改革打call”“呼市的烧麦为啥这么火”“2017内蒙古经济盘点”系列、“报告里面读滋味”系列等。这些新闻产品将传统媒体的内容资源优势和新媒体的多样化表达形式相结合,制作比较复杂,运用了H5、视频、文图、动图、主持人出镜等多种传播手段,同时也标准化地实现了移动优先、先网后报的工作流程,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微信是最能反映策划的晴雨表。我们的微信点击量破1000的是2017年12月20日《呼市房价飙升是喜是忧?》,破2000的是12月25日《呼市机场最新低价机票,便宜到哭》,破2500的是12月29日《内蒙古曝出5批次不合格酒类、豆制品 这些食品不能吃》,破3000的是2018年1月7日《厉害了,内蒙古又得了全国第一》。接近4000的是《请习近平总书记放心,内蒙古这件事办得挺顺利》。而做到这些都必须要有精细的策划。
七、要有内容为王和用户思维
“做策划时,就应该有用户意识,时时想着如果我是读者,愿意看到这样的话题吗?站在读者角度进行思考,应该是贯穿于‘策采编发每个环节中。”这是试点记者经过融合转型后的思考。
走上媒体融合的平台,就要树立起用户思维。内容为王很重要,但必须要在用户思维这个根基上重新认知和把握。所以在做客户端产品,特别是微信产品时,记者们一直把是否考虑用户感受,用户爱不爱看、想不想了解,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吗,作为策划的关注点。新媒体产品点击量好的特点是:一为时效性强,重大的报道内容,具有新闻性;一为实用、平民化、知识化的内容,具有服务性。这也成为我们做融媒体产品的共识和工作标准。
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崇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形式,短平快的新闻是人们阅读方式的一种,但有质感、有价值的深度报道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因此,在保持传统媒体写作特点和规律的同时,要更多地探讨多角度、多时段、多层面、多体裁的内容呈现方式,既要有碎片化特点的短平快产品,又要有深入理性的分析、背景性的重头产品。
八、用工具和思维转型
“让人们直接建立新的观念难,但是通过具有操作性的流程锻炼,让人们感受到新媒体与纸媒的不同,既有过渡性,又能改变观念。”这是记者的转型思考。
刚转型时,考虑大家应该先做内容,通过做内容理解新媒体特点,实现思维转型。掌握技术的问题稍放后,一步一步来。但在运行一周后,有的记者提出,因为不掌握工具,自己想做的表现形式,实际操作中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工具的运用应该前置,只有从一开始就全方位的涉入,转型才能更快。所以我们立即发动全员进入客户端和微信稿件自行制作阶段,而不是仅仅依靠两位技术编辑来做。目前已有70%的人能比较熟练的操作了。
如今记者们感言:“微信的编辑器,需要多使用体验,因为文字的编排和内容的编排,也体現着美感。美感的养成,并不是在一次简单的使用后就能形成的,而需要长时间培养。”
其实,在一定意义上讲,熟悉互联网主要看是否能全能使用互联网工具。媒体融合也是在验证着人们对工具的熟练程度,掌握了,一融俱融。
九、合作和技术支撑很重要
工商部与4个部门融合,在考核、人力调配、技术支持以及工作互动协调上有着大量的工作配合,形成彼此支援的氛围,特别是对试点的支持,是完成试点工作的首要前提。所以我们积极主动形成机制,与各有关部门做好沟通配合。那么合作最重要的就是技术支持,也就是设计人才的使用。比如上面提到重头产品,能做的首要条件就是设计人才的支撑。
十、考核尽力做到细微处
试点期间,考核办法和试点运行同步探索,专门派一人对试点人员进行专项考核,这样对考核办法有效制定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参考。目前考核办法已试行,但仍需尽力做到细微处。要防止不分节奏一刀切,要根据阶段任务不同,每季度甚至每个月制定相对灵活的考核机制;要防止不分工种一把抓,要根据其水平、分工、预计业绩制定相对合理的考核。同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设置创新奖,这是新媒体考核的灵魂所在。
作者简介:张俊在,内蒙古日报社汉文报工商新闻部主任,高级编辑
编辑:长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