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编辑人才的自我学习与成长
2018-12-28刘洁
刘洁
图书产业“十三五”规划及分析解读曾指出,未来出版产业的外延将不断扩展,出版业与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界限将日趋模糊,并最终诞生全新的产业模式和产业链条。这里提到的“未来”其实已来,这一全新的产业模式指的就是信息内容产业。
信息社会可以简单第分为信息内容产业和信息技术产业。欧盟《信息社会2000计划》指出,现代意义上的信息内容产业是一种基于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利用信息资源和其他相关资源创(制)作、开发、分发、销售与消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产业。由此可见,编辑所处于的出版行业,其实是应用了信息技术的信息内容产业,而信息时代编辑的价值,是将知识产品以新的技术传播给更多的读者,其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创意和传播,这两点也是出版价值链的重要构成要素。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出版多业态的发展,人人都可以成为编辑,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编辑,这其中需要编辑具有“内力”和“兵法”。
一、什么样的编辑可以称为优秀编辑
(一)内力一:术业有专攻,文字水平高
编辑内力的第一要点,笔者认为是专业。这里的专业既指知识丰富,也指文字水平高。这也是当笔者一提起自己的职业时,很多来自互联网业的读者都表达佩服之情的原因,因为,在其他行业从业者的印象里,出版社的编辑都是有知识、很专业、可以教人的。一个优秀编辑要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工作2年以上,才能说对这一领域的知识、需求了解得比较清楚,才能对书籍以及稿件的质量进行比较正确的评判。专业的编辑找到优秀作者的可能性要比不专业的高很多。
(二)内力二:紧跟国家政策,了解大事、时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名言是对编辑最好的写照,也是内力之二。作为传播知识的人,如果不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只是“闭门造车”,显然是不行的。保持对大事、时事的敏锐,即使自己不能做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在与作者和读者交谈时,也起码能让他们觉得是同时代的人,是能聊到一起的。编辑更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不能随大流、人云亦云,因为在与作者和读者交谈时,编辑其实也代表了出版社的形象,如果编辑“三观”有问题,作者和读者首先会认为是出版社的水平不高。
(三)兵法一:树立增长思维,掌握必要的技能
每个编辑其实跟“增长黑客”这一职位很像,都同样需要增长思维,这是编辑的一大兵法。“增长黑客”这个词源于硅谷的互联网行业,是一群以数据分析驱动营销、以产品迭代验证营销策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用户和收入爆发式增长的新型人才。具体对应到编辑,就是通过了解及分析图书市场和各销售渠道反馈的数据,找到当前图书产品最适合的营销策略,用最低的营销成本投入到最有效的销售渠道中,并对现有图书产品做改进,无论是内容的更新还是产品的包装,最大限度提高产品销量。
从编辑要具有增长思维可以看出,编辑工作其实跟营销人员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要求编辑不再只是掌握Word软件怎么用,或者沟通能力、执行能力强就可以胜任工作,而是要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媒体渠道运营能力甚至是活动组织能力,以便从数据背后洞察到市场机会,用新媒体文章更好地传播产品,并组织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连接读者和作者。
(四)兵法二:贴近用户
贴近用户是为了懂用户心理、洞察用户需求,让读者看到产品后,觉得这就是他们想要的。贴近用户这一要求,不管在什么时代下都不会变。在过去,用户多指读者,如今,可以让作者分享知识并获得收益的形式以及平台越来越多,“用户”的范围应该扩展到作者,编辑如何更能贴近作者,更了解作者特点,更懂作者的需求,是培育作者的前提。
为什么现在的作者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为什么编辑参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活动越来越多?这其实就说明读者越来越想与作者对接,作者越来越想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只有更贴近作者,才能跟作者保持牢固的合作关系,跟作者共同成长;同样也只有更贴近读者,才能更有效地帮助读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陪伴读者成长。
(五)兵法三:与作者和读者共同成长
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当编辑足够了解他们的需要后会发现,他们的需要是共同的——都是个人的成长。作者在写书过程中,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提炼出方法论,对一些过去没有仔细思考过的问题做了梳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而读者通过看作者所写的书,解答了自己的疑惑,或者是解决了目前工作中的问题。作者和读者通过书都得到了成长,而编辑也应在与作者、读者和编辑的多次互动中,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并学习当前专业领域或者作者所在前沿领域的知识。如果编辑没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知识的更新或者能力的提高,很快就会流失掉这些读者和作者。
二、如何成为优秀编辑
(一)自我学习
自我学习的方式很多,我们不妨看看表1中一天从起床到上床睡觉的场景,了解哪些时间段可以用来自我学习,以及在哪里学习,通过什么方式学习。
表1 一天的主要工作及时间安排
从表1中可以看出,只要是想学习,任何时间段都可以学习,只是跟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如果想获得与编辑相关的更专业的知识,并且认识编辑界前辈,还应该参加出版行业的继续教育课程,以及参加行业内的讲座、论坛。
(二)与时俱进,与读者共同学习和成长
读书既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又是启迪智慧的过程。读一本书要比在网上找东拼西凑的文章节省时间、收获更大,很多读者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主动获取作者和编辑的联系方式,以便加强交流。从读者角度而言,笔者经常获得他们提出的关于产品纸质、开本、印刷、书名的建议,以及对书内容的评价以及与其他书的对比情况,这有利于编辑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培育优秀的种子,获得编辑的自我成长
出版社作为优秀内容的生产商,在信息时代要帮助读者在纷杂的环境中,获得系统、原创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来自作者,这里称为“种子”。
面对不同的社会热点,以及各种形态的新媒体平台推出的大小IP,编辑如何甄别出其中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找到最优秀的作者,并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编辑在信息时代的挑战,也是工作重点。
找到优秀的合适的种子既要靠运气又要靠勤奋。已经成名的作者或者大咖,往往不再出书,或者有自己的合作出版机构。所以,挖掘那些有大咖潜力的作者才更有可能出书,这类作者可能成果不够,而且很多是行业的实干者,经常参加各类论坛和峰会。因此,笔者花费不少时间去参加各类活动,通过学习、对比,发现优秀的种子。这就像天使投资人一样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前期要做调研,还要不断跟业内人员和作者交流,逐渐锻炼自己在漫漫黄沙中发现钻石的能力。
发现优秀的种子只是第一步,孕育和培养种子是接下来的重要工作。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种子,但是真正能够破土出芽、结出果实的,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因为需要作者真正潜心下来,认真仔细地对待即将面临的写作难题。其中确定图书大纲对很多作者来说就是一大难题。一本书是否真正有价值,往往在选题论证阶段就基本能够确定,选题论证阶段最核心的工作就是确定图书的大纲,编辑对大纲的审核和提升非常严格,有的书的大纲改4~5次才算合格。
培养优秀种子的关键环节就是在确定图书大纲后,实际进入写书的这一环节。写书这对作者的情商和智商都是考验,对编辑的管理、控制、沟通能力也是考验。这时,编辑既要给予作者信心鼓励,又要适时提醒作者不要陷入细节,可以有技巧地先略过难以突破的部分,更有效率地加快进度,特别是成为作者的朋友。这就好比培养一颗种子,要给阳光、要给水、要给养料,更需要耐心等待它破土出芽的那一天。在督促作者写作的过程中,还必须对内容的品质进行把控,有的作者过于强调自我表达,而忽视了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这时,编辑就需要耐心、有意识地指出作者的问题,引导作者写出优秀的作品。
在上述培育种子的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编辑的辛苦付出以及不断学习,而在种子破土而出、发展壮大并开花结果时,也是从小编向优秀编辑的成长道路上的一大跨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