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墨云班课混合教学模式在比较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28
(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宁272067)
随着医学形态学科迅猛发展,比较形态学教学体系应运而生。它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相关课程内容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1],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促进该体系内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提高比较形态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即线上使用蓝墨云班课给学生推送教学资源[2],推动学生的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线下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开展更多更有效的课堂参与式活动[3]。该教学模式能让“ 教”与“ 学”互动起来,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5级临床本科1班(50人)为对照组,2班(48人)为实验组。两组同时开设《形态学实验》教学,教学计划及学时保持一致。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与本次实验课有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讲解各标本的病变特点,指导学生观察切片;实验组采用蓝墨云班课混合教学模式。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前期所学课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流程
蓝墨云班课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环节。
1.2.1课前学习资源的推送 针对比较形态学实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课前将学习目标、案例PPT、相关图片、视频资源等通过蓝墨云班课APP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学习资源。如在泌尿系统疾病章节中,为了突破“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这个教学重难点,课前将有关微课、理论课件上传至蓝墨云班课平台“资源”中,并且针对性地设计案例,布置学生结合案例查阅相关的临床资料,要求学生了解所要讨论的内容,以便课堂上分组讨论。
1.2.2课中知识内化 遵循三步走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想一想。回顾已学过的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知识,如泌尿系统疾病中回顾肾脏的解剖和组织结构,然后用蓝墨云班课平台测试功能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依据统计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知识点进行讲解。
2)比一比。比较形态学实验课是按正常到异常,宏观到微观的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较学习,建立完整的人体形态学知识结构[4]。在进行泌尿系统疾病实验教学时,利用数字切片为学生展示正常肾脏的大体及组织结构,再观察病变脏器的大体及镜下病理改变,然后引导学生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学生演示”功能进行讨论和发言,总结概括出急性弥漫增生性肾炎及新月体型肾炎的病变特点。
3)用一用。从病例讨论入手,联系基础与临床,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在肾小球肾炎病例的问题设计中融入了W2H2思维网络法[4],即按What-Why-How-How do 思维方式环环相扣,提出问题、思考、解决、综合,逐步深入。首先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分组教学。学生结合病史、临床资料和病理变化来初步得出病理诊断(What);然后结合案例去寻找病因并分析其发生机制(Why);继而分析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让学生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How),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以动态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最后让学生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法(How do),拓展其知识面。
1.2.3课后反馈及形成性评价 课后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梳理、归纳并上传至蓝墨云班课平台的“资源”中,发布练习题,便于学生课后巩固复习与自测训练。教师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的记载功能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可以在平台上进一步讨论交流。通过这种学习-反馈-再学习的模式,完善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5]。
2 效果评价
2.1 考试成绩评价
两组期末考试均采用机考形式,自动组卷、自动阅卷、题型为50道读图分析题。两组形态学实验成绩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及优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得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优秀率比较
2.2 问卷调查结果
2.2.1 蓝墨云班课平台问卷调查 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学生核心能力自评问卷,参考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实证研究[6]设计,采用Likert五分量表法[7]让学生自评核心能力包括总结知识能力(5条)、批判性思维能力(3条)、自主学习能力 (4条 )、沟 通 合 作 能 力(4条)、实践操作能力(4条)是否有提高。
2.2.2 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 采用Likert五分量表法让学生对教学准备(4条)、教学过程(8条)、教学能力(4条)、教学效果(4条)做出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核心能力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3);两组对教学满意度比较除教学能力外,其他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为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3 两组学生核心能力比较(分,
表4 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比较形态学是新兴课程,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中。近年来,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平台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师生的互动式教学[8]。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受到服务器容量的限制很多只能在局域网内使用,教师指导仅仅局限在实验室,教学内容不能实现图像的远距离传送和储存,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9]。此外,学生对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过度依赖使其寻求知识的主动性受挫,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镜下观察切片的实践操作能力下降[10]。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利用新型教学工具的优势进行教学改革,让教与学更加和谐统一。教学实践证实蓝墨云班课混合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3.1 合理的教学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
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新型教学工具的优势,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课堂与课外的限制以及知识条块之间的限制,能促进比较形态学各学科知识的真正融合。首先,课前预习把知识储备移到了课前,让宝贵的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引导学生知识的建构上。课中,“想一想”“比一比”“用一用”三步走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知识内化过程循序渐进,使知识掌握更扎实、知识运用能力更强。课后,学习资源的共享有利于课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复习。对课堂的精心设计与认真组织为比较形态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逐步提高。本文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新型混合教学模式利用蓝墨云班课轻松管理课程、随即开展互动,避免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上述两方面能力的自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组教学、答疑讨论等形式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合作能力显著提升(P<0.05)。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上的有机协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扎实、总结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高(P<0.05)。
3.3 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提高
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升(P<0.05)。混合教学模式以其灵活的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为比较形态学教学提供了缜密的教学思路和有序的实施框架,使教学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过程中的“用一用”环节,是对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增加了学生对疾病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满意度很高。
3.4 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冲击与挑战
新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或深厚的知识背景,其次面对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重新规划课程设计,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融合各学科相关知识,设计出高质量的案例和问题,高效运用各种教学资料,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师生的沟通效率。同时,如何将蓝墨云班课、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数字课程、精品课程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促进其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也有待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