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梦似幻旧金山

2018-12-28◎丁

陶山 2018年4期
关键词:斯坦福旧金山码头

◎丁 东

今年八月,去了美国。回味在美国的数天时间,仿佛是昨日的一场梦,又如看过的一部美国西部大片,一个个片段,一个个画面总是在脑海中闪现……最让人难忘的,莫过于旧金山这座城市,云遮雾绕,如梦似幻,让人惊叹,让人心醉。

实际上,我们在旧金山也就一天半的时间。走出机场,已是下午两点。乘车前往酒店,于恍惚中,置身旧金山这座城市。远远望见金门大桥的影子,泛美金字塔与电报山的Coit Tower刻画着城市的天际线。加州的阳光时而慷慨耀眼,时而云遮雾绕。与国内伏夏的酷暑相比,这里恰如初冬,感觉丝丝凉意。天空湛蓝,白云悠悠。车行于高速公路,两旁簇拥着各类树木与绿植。远处是连绵的山丘,夹杂在绿色中的是形态各异的各类建筑,占据了山坡,层层叠叠、密密匝匝。汽车忽上行、忽下行;忽左转、忽右拐。到酒店,稍事休息,我们前往地处旧金山市中心的一所中学考察,一路浏览,兜兜转转,既了解了旧金山的教育概貌,又领略了旧金山的城市风情——开放、包容、宜居、文明。

旧金山是加州仅次于洛杉矶的第二大城市,号称“垂直城市”,也被誉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城市”。整个城市建在40多座小山上,东临海湾,西靠大洋;阳光充足,冬暖夏凉;地势起伏,风景如画。这座城市原名圣佛朗西斯科,170多年前,华人远涉重洋,到世界各地“淘金”谋生,因该城华人登陆最早,故称其为旧金山,音译“三藩市”。

晚餐后,我们被暮色下空濛无垠的太平洋吸引,漫步于濒洋公路,一阵阵冷风袭来,着外套的我们禁不住打颤,赶紧撤了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慕名前往斯坦福大学。学校依山而筑,雄阔大气。置身校园,你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休闲公园,没错,她就是一个可以在这里学习深造的公园式大学。据说占地面积相当于中国两个澳门,是世界上仅次于莫斯科大学的第二大校园。眼前一幢幢错落有致、风味独特、具有浓郁西班牙风情的建筑,与葱笼的绿树、灿烂的阳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漫步在校园中心区域,从拜占庭式的庭院深深,到圆拱回廊的精美石雕;从充满浓郁宗教气息的圣母壁画,到生机盎然的广袤草坪,斯坦福的一切都充满了灵性与智慧,蕴蓄着成功与希望,是如此的美轮美奂、赏心悦目。难怪她与康奈尔、普林斯顿一起被誉为美国三个最美丽的校园。尽管恰逢假期,校园内还是看到一拨拨的以自行车、滑板、旱冰鞋等为交通工具的学生,悠闲自在,来来往往。

从导游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斯坦福大学由时任加州州长及参议员的铁路富豪利兰斯坦福及他的妻子简莱思罗普斯坦福于1891年建办。1884年,斯坦福夫妇的爱子小斯坦福随父母在欧洲旅行时,因感染伤寒不幸病逝。悲痛不已的夫妇俩返回美国后,决定用他们2000万美元的积蓄和在帕拉托的3561公顷土地创建一所宏伟的大学。大学以小利兰斯坦福的名字命名,以资纪念。利兰斯坦福对他的妻子说:“以后所有加利福尼亚的小孩都是我们的孩子。” 为了建造一流水准的大学,老斯坦福可谓殚精竭虑。他拜访了美国东部的常春藤盟校,请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当顾问,挖来多位康奈尔大学的教授,并派人到欧洲著名大学考察。建成后的大学,人才荟萃,文化交融,无分贵贱,不分高下,与旧金山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与城市发展节拍同频共振。建校仅仅一百多年,已经培养了一位美国总统、三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近一百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以及数不胜数的知名企业家,创造了硅谷千千万万奇迹般的成功故事。

不经意间,我们走进校园里的圣母教堂。该教堂在老斯坦福先生去世后,由其夫人建造,是一座纪念教堂。教堂以四幅代表love(爱)、hope(希望)、faith(信义)、charity(博爱)的精美而感人的壁画寄托了斯坦福夫人对丈夫伟大人格和崇高事业的追思。教堂内,安静肃穆,我们不敢拍照,怕手机“咔嚓”的声响打扰了这庄严和清静。

依托斯坦福等高校,旧金山如今是美国的硅谷所在、高科技基地。可以说美国的金脑袋都云集于此,堪称世界大脑。我们今天使用的大多数高科技产品几乎都在这里诞生。

离开斯坦福,在轻松和惬意中,我们前去中餐,品尝海鲜。汽车从高坡上的花街驶向旧金山东北面拐角处的一大片海边区域,一个被称作“渔夫码头”的地方。这里散落着几十个码头,港口中停靠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其中最有名的是39号码头,因为这个码头现如今几乎已然是吃喝玩乐的聚集地。硕大的螃蟹标志,矗立在45号码头,醒目地吸引着慕名而来的食客。码头区域,各色人种,人流如织,人声鼎沸,有歌手演唱,有器乐演奏,有杂耍表演,也有招徕生意的滑稽小丑……不时传来一片片惊叫声、欢呼声、呐喊声。码头的不远处便是赫赫有名的“恶魔岛”,它因好莱坞大片《勇闯夺命岛》而闻名天下,年访客150万以上。更远处是腾云驾雾的金门大桥,不时有远洋货轮和豪华邮轮驶过,溅起的白色浪花惊起了无数海鸟,带着亢奋,回环飞翔。

在“渔夫码头”品尝海鲜,没有了调味料的掩盖,海鲜的新鲜、肥嫩以及烹饪时的火候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其鲜其美,让人难以言表。

餐后,拜访金门大桥。眼前,这座横跨青山碧涛、巍然耸立的橘红色大桥整个地腾云驾雾、若隐若现、神秘莫测、美不胜收。云雾笼罩在钢塔顶上,仿佛给大桥穿上了一袭轻巧的婚纱。站在桥下,向对岸望去,右边是平静安逸的海湾,左侧则是浩瀚无垠的大洋。金门大桥是建筑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一件流芳百世的艺术杰作。它于1937年建成,主跨长1280米,净高81米,属单孔吊桥,耗用了10万多吨钢材。据说建成之初被美国人贬称为“两只丑陋的钢甲虫”,直到通车50年后才被誉为全美最漂亮、最上镜的大桥,成为旧金山,乃至加州,甚或整个西海岸的缩影与象征,如同通往金矿的一扇大门。桥梁总设计师约瑟夫·斯特劳斯石破天惊的大胆创举,在今天看来似乎稀松平常,但受限于当年的建桥技术,依托弧形斜拉钢柱吊起桥体,其新颖的结构和超凡脱俗的外观,需要多么大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又倾注着他怎样的脑力和心力?

雾绕金门桥,风光入画来。飘然云中游,宛如在天界。为何金门大桥一年300天都被云雾锁罩?实际上乃“冰箱原理”所致。温暖的旧金山湾正如一壶热茶,而太平洋恰如一个大冰箱,金门大桥就建在旧金山湾出海口的“茶壶嘴”上,冰箱门一打开,冷气飞涌而出,凝成雾汽。这便是造就雾锁金门奇景的奥秘所在。从太平洋吹向大陆的水汽,在加洲沿岸被地势抬升,形成厚厚的浓雾,笼罩着旧金山,时常到午后都难以散去。

在嗖嗖冷风中,我们转身来到金门大桥下不远处的艺术宫。艺术宫是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留存下来的遗址之一,上世纪60年代中期重建。八角形的圆柱建筑极富罗马宫廷特色,在一泓湖水的倒影中,更映衬出它的高贵、优雅以及强烈的艺术气场。湖中,几只天鹅、水鸭结伴戏水,悠然游过,再加上湖岸边一簇簇、一片片摇曳的五彩的花朵,好一幅动静相映、如诗如画的景致。如今,艺术宫已成为旧金山人常去的休闲地。这周边环境、宫殿建筑,让人沉醉。

在旧金山,你无须担心语言障碍。据说旧金山83万人口中五分之一是中国人,昭示着这座城市的辉煌历程与华夏民族息息相关。访问旧金山期间,我有幸结识了有着传奇般身世的谢老。今年86岁的谢老,祖籍江苏宜兴,看上去也就七十出头的样子。他早年来自台湾,祖上富足,其父亲是军医,抗战时在薛岳手下任医疗队长,参加了著名的长沙保卫战,立下了汗马功勋,解放前去了台湾。上世纪五十年代,谢老定居旧金山,开中餐馆起步,在拥有了不菲的产业后,进入政界,担任州政府官员,是旧金山华人领袖。退休后一直从事美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参与了几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到访美国的接待工作,去年还应邀出席了央视春晚。从谢老平静而清晰的言谈中,既流露出他为国尽力的自豪感,也流露出他对华人在美国只知道赚钱而不关心政治的失落感。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在美国,我们华人应该有自己的声音和应有的地位。”在谈到中美贸易战时,谢老说“那是因为沟通不够”。对谢老,我充满了敬意,他是老一代移民的代表和写照,从他身上看到了华人勤勉、不屈、隐忍和进取的性格。

如梦似幻的旧金山,既充满着机会,又孕育着活力;既敞开胸襟,又包容历史。热情而执著的阳光,迷丽而朦胧的云雾,给人以动力和希望。站在旧金山的高处俯望太平洋,涤荡着人们的心胸和灵魂。美国著名作家William Saroyan曾说:旧金山本身就是艺术,超越所有文学,每个街区都是一个短篇故事,每个山岭都是一部小说,每个家庭都是一首诗歌,每个居民都是不朽灵魂,而这,就是关于这座城市的全部真相!之所以旧金山被誉为“每个人都喜爱的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具有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鲜明个性,她是人文、自然、建筑、高科技、异国情调等元素的完美组合,只要你用心,你一定会感受到她那持久、开放而又多元的浪漫。

“如果你要去旧金山的话,请别忘了在头发插上鲜花。” 这是出自于约翰菲力普斯创作的、风行全世界的San rancisco歌曲中的一句歌词。冬暖夏凉的气候、蔚蓝如洗的晴空、妩媚旖旎的海滩、精妙绝伦的建筑、浪漫怀旧的电车以及热闹非凡的联合广场、渔夫码头,使旧金山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独具魅力!让我们在头发插上鲜花,快乐地走起,踏入这座云遮雾绕、恍若仙境的城市。

猜你喜欢

斯坦福旧金山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旧金山W酒店翻新,“老网红”怎样刷新设计
旧金山906 World文化中心
全球85座高科技城市榜:旧金山拔得头筹,北上深入围前25
不用当虎妈,也可以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
每月精彩
斯坦福华人投资家
最值得关注的80位斯坦福华人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