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8-12-28康晶
康晶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疾病, 主要是心肌冠状动脉闭塞造成的, 患者会因此而出现心肌血供中断, 最终出现心肌缺血性梗死。该疾病主要存在突发绞榨性胸骨后疼痛、心力衰竭、频死感等表现, 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为进一步提升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抢救效果, 本研究在本院收治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 其中女45例, 男55例;年龄43~69岁, 平均年龄(52.3±5.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9.0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3.4±1.9)h。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 每组50例。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情评估:接诊患者30 s内,接诊护士需感受患者肢体末梢温度、观察患者意识、询问患者自觉感受方式, 在此基础上进行疾病鉴别诊断, 同时以患者个体性表现差异为依据, 评估其危险程度。②救护流程: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共同完成抢救工作, 血压监测、吸氧、血样饱和度监测在进入抢救室后2 min需全部完成, 4 min内构建静脉通道, 并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和送检。疾病确诊后依据医嘱进行药物干预, 进行碘过敏试验, 同时开展右腹股沟区备皮。然后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调节, 该项工作由组长完成, 责任护士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③转运交接:患者确诊后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案进行制定, 并通知介入治疗人员做好相关准备,配合介入治疗人员评估患者病情, 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情况说明, 并指导进行手术文件的签字。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构建静脉通道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再PCI率、院内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构建静脉通道时间(3.9±0.6)min、分诊评估时间(0.9±0.2)min、急救时间(39.9±2.8)min均显著短于常规组的 (8.0±0.7)、(3.3±0.5)、(69.8±2.4)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PCI率6.0%、院内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率4.0%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0.0%、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s, n(%)]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s, n(%)]
注:与实验组对比, aP<0.05
道时间(min) 分诊评估时间(min) 急救时间(min) 再PCI 组别 例数 构建静脉通 院内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实验组 50 3.9±0.6 0.9±0.2 39.9±2.8 3(6.0) 2(4.0)常规组 50 8.0±0.7a 3.3±0.5a 69.8±2.4a 15(30.0)a 12(24.0)a t/χ2 31.446 31.514 57.331 9.756 8.306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 该疾病发病后需及时开展急救, 以有效改善预后、提升患者存活率[1]。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省略或简化挂号、缴费、等待医嘱等流程,畅通的绿色通常能够有效节约时间。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中病情评估, 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有效了解, 为临床开展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提供依据, 为尽早接受治疗赢得时间[2-6]。护理人员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中按照科学的程度进行抢救,能够保证抢救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提升抢救效果。完善的转运交接, 能够让患者更快进入下一步的治疗程序, 并且将患者情况全面、准确的传递给介入治疗人员, 保证治疗活动的有序进行[7-9]。
本研究中, 实验组患者的构建静脉通道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PCI率、院内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缩短发病至救治时间, 具有较高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