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12-28王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缺血性动脉

王萱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在目前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 也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及复发率较高的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病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导致动脉供血区发生缺血性改变, 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如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无力、眩晕等,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1]。故中老年人针对这类疾病应该做到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 以便控制颅内外动脉硬化进而转为狭窄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6年8月~2017年6月神经科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97例, 女63例;年龄49~76岁, 平均年龄(64.6±7.4)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1例、占25.6%, 脑梗死患者119例、占74.4%。由临床相关医护人员收集患者信息, 如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疾病, 以及吸烟、饮酒情况等。

1.2 方法 临床医师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其年龄、性别、发病及入院日期等, 并进行一系列辅助检查, 如心电图、心脏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 同时还应做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血液检查;最后患者还需做颅脑CTA、MRA及血管超声检查, 对患者颅内外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部位分布状况进行统计与分析。记录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既往病史和吸烟情况, 测定患者的各种生化指标。

1.3 观察指标 记录颅内外脑动脉狭窄分布情况, 分析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吸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60例患者中, 单纯颅内动脉狭窄50例(31.3%), 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9例(11.9%), 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91例(56.9%), 颅内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为88.1%, 颅外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为68.8%。见表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160例患者动脉狭窄分布情况(n, %)

表2 各类动脉狭窄影响因素分析[n(%)]

3 讨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评估血管的金标准, 但存在操作复杂、花费高等问题, 目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A、MRA和血管超声是目前检测血管疾病的常用及有效方法, 现在临床上广泛被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检查, 可以显示患者主干脑血管的病变部位及血管病变程度, 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的精确诊断提供依据, 从而便于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情况有多种, 不同种族脑卒中患者群中脑部动脉狭窄的发生部位也不尽相同, 亚洲人群容易出现颅内动脉狭窄, 而欧美人群则更容易出现颅外动脉狭窄。临床上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有很多, 除了遗传等先天因素外, 年龄及各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肥胖等)等均是缺血性脑卒的危险因素[2-5]。但不同的危险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病变的发生部位和进展也是由于个体差别而有所不同。其中年龄在危险因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脑卒中疾病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息息相关, 青年及中年脑卒中患者常常以颅内动脉病变为主, 动脉硬化狭窄的部位不会一成不变, 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在逐渐移动变化, 到老年后, 颅外动脉将成为主要狭窄病变部位, 而且老年人身体各方面的代谢机能减弱,往往更容易患有脑血管类疾病[6-10]。本实验研究显示, 在160例患者中, 单纯颅内动脉狭窄50例(31.3%), 单纯颅外动脉狭窄19例(11.9%), 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91例(56.9%),颅内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为88.1%, 颅外动脉狭窄病变发生率为68.8%。表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较多, 同时研究也显示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情况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常见。据相关临床研究显示[11,12],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 而影响其产生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因素、糖尿病因素、高脂血症因素及烟龄和脑卒中史等。本次试验就主要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4个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情况)进行展开研究, 结果显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来尽可能避免, 注意饮食习惯, 配合医师展开积极治疗, 从而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防止病情加重恶化。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缺血性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